汤艳艳 党 丹 杨海霞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
汤艳艳 党 丹 杨海霞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2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46例。对照组进行米非司酮治疗, 研究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治疗治疗成功率达95.7%, 对照组为8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有效率高, 并发症少, 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近几年来, 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 因此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约占所有异位妊娠的6.1%。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 是指受精卵、滋养叶细胞种植于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 是目前公认的子宫体腔以外的易位妊娠, 由于该瘢痕妊娠处肌壁薄弱且纤维组织多, 此处妊娠容易发生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是妇产科疾病的常见用药, 为了进一步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选取92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92例, 入选标准:在B超检查下子宫前壁有回声团存在, 血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高于正常水平, 有生育要求且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排出标准: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阴道大出血;子宫破裂;不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6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26.1±2.8)岁, 停经时间40~80 d, 平均停经时间(58.6±7.7)d, 对照组平均年龄(25.7±3.2)岁, 停经时间35~78 d, 平均停经时间(59.3±7.2)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进行常规检查, 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 2次/d, 50 mg/次, 连续用药3 d;研究组患者在米非司酮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甲氨蝶呤进行肌内注射疗法, 2次/d,连续治疗2周, 2周后观察患者情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判断是否继续给药或调整剂量, 若出现不良发应及时处理, 直到患者出现血清HCG恢复正常, 孕囊未增大即可停药。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两组患者子宫下端切口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用药后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下降、消化道炎症。
1.3.2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成功:血清HCG持续下降, 妊娠检查显示阴性, 无内出血现象, 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治疗失败:经过检查血清HCG无下降,且明显升高, 有内出血现象, 伴随腹痛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和不良发应情况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包块消失时间, 研究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15.2%, 对照组为50.0%, 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成功率达95.7%, 对照组为82.6%, 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s, n(%), %]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s, n(%), %]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n(%)]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是剖宫产手术后患者进行第二次妊娠, 胚胎着床于第一次剖宫的手术切口上, 临床主要特征有无痛性阴道出血、药物流产时不见绒毛或胎盘排出, 人流或清宫时可有大量出血、子宫壁异常包块、腹腔内出血休克等。一经确诊应立即终止妊娠, 排出妊娠囊, 保留患者生育能力和止血, 否则到妊娠后期出现大出血、子宫破裂,甚至切除子宫, 丧失生育能力, 还会出现胎盘继续生长侵入膀胱的风险。
临床上常用药物有米非司酮, 它是一种抗孕激素药物,能够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 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 对受孕机体各期妊娠均有引产效应, 可作为非手术性抗早孕药[2]。由于该药物不能引发足够的子宫活性, 但单用于抗早孕时不完全流产率高, 可增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拮抗剂,能有效抑制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合成, 抑制妊娠时滋养细胞的发育[3]。因此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可以抑制滋养细胞生长, 降低人绒毛活性从而坏死, 减少阴道出血症状。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 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一旦发现立即处理。在本文研究中, 研究组采取两种药物联合治疗, 在住院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 不良发应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成功率研究组高达95.7%, 对照组82.6%, 研究表明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够有效的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综上所述, 米非司酮联合甲胺喋呤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住院时间短, 治愈有效率高, 并发症少, 临床效果好, 值得推广。
[1] 吴鹤.剖腹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中国疗养医学, 2014, 23(11):1012-1013.
[2] 毕素娟.探讨米非司酮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机制.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6):104-105.
[3] 宋巧红.甲氨蝶呤联合异位妊娠系列方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河北中医, 2010, 32(8):1198-119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119
2015-06-02]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