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高能量Pilon骨折中的应用
王军
目的 研究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高能量Pilon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 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位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7%, 且治疗后Mazur评分优良率7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措施可有效促使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早期康复。
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高能量Pilon骨折;应用效果
高能量Pilon骨折是指患者胫骨穹窿部骨折, 基于胫骨远端约30%为负重关节面, 因此, Pilon骨折主要出现在该部位, 同时, 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的腓骨骨折, 临床治疗较为困难, 并且术后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措施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现对其展开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中, 男19例, 女11例;年龄24~71岁, 平均年龄(47.6±8.7)岁;患者骨折类型:16例为开放性骨折, 14例为闭合性骨折;患者损伤程度分型:21例Ⅱ型, 9例Ⅲ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0例;年龄为25~72岁,平均年龄(48.7±9.1)岁;患者骨折类型:17例为开放性骨折, 13例为闭合性骨折;患者损伤程度分型:22例为Ⅱ型, 8例为Ⅲ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 1 对照组 切开复位内固定, 连续硬膜外麻醉, 切开合并胫腓骨骨折患者腓骨复位内固定, 选取腓骨后外侧做切口,骨膜外剥离, 使得腓骨得到充分暴露, 之后用牵引、撬托措施复位后通过解剖钢板、管型钢板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对于软组织条件允许的患者, 在远离腓骨切口7 cm的地方做一腓骨前内侧切口, 鼓膜外有限剥离, 暴露骨折断端, 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 避免伤及软组织。对于胫骨远端关节面粉碎的患者, 将锯骨面作为参照, 用克氏针和空心钉重建关节面, 便于解剖复位。一般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复位后出现骨质缺损, 此时可通过人工骨一期植骨或自体髂骨填充复位,余留空隙, 便于提高骨折稳定性,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2. 2 观察组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 连续硬膜外麻醉, 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 常规彻底清创, 并探查固定, 根据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和骨折状况用拉力螺钉或克氏针固定,让患者小腿恢复原长度。之后对骨折断端实施复位, 若伤口较小, 适当延长或加做小切口, 尽可能使得骨折断端暴露,保障解剖复位良好。若骨折为粉碎性折断, 用细加压螺钉或钢丝固定粉碎骨块, 若骨折为斜行断端, 通过加压螺钉固定,并同外固定支架措施相结合。先实施外固定, 彻底消肿后,为开放性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在胫骨前内侧做一个切口,通过X线或CT扫描实施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过程中, 透视检查骨折断端复位状况和固定状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 1 复位状况判定标准[1]解剖复位:内外踝没有出现侧方、成角和距离移位, 后踝向近侧移动<2 mm, 纵向分离和嵌插间距离<1 mm;一般复位:内外踝没有出现成角和侧方移位, 后踝向近侧移动距离为2~5 mm, 外踝向前后移动2~5 mm, 无距骨移位;复位差:出现骨移位, 后踝和外踝前后移动>5 mm。总有效率=(解剖复位+一般复位)/总例数×100%。
1.3. 2 Mazur评分标准[2]优:步态恢复正常, 踝关节没有肿胀, 患者可自由活动, 且评分>92分;良:步态恢复正常,踝关节出现轻微肿胀现象, 活动度为正常的75%, 且评分为86~92分;可:步态基本正常, 活动时踝关节出现疼痛现象,需借助抗炎药物镇痛, 活动度为正常的50%, 且评分为65~86分;差:出现静息痛, 关节出现肿胀现象, 活动度不足正常的50%, 且评分<65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复位总有效率相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位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Mazur评分优良率相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azur评分优良率(7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复位总有效率相比[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Mazur评分优良率相比[n(%)]
临床上, 高能量Pilon骨折给患者软组织带来严重损伤,且多为开放性骨折, 创面会出现严重污染, 早期实施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感染率。闭合性骨折患者软组织也受到严重损伤, 一般出现局部显著肿胀和张力性水疱等, 早期切开复位手术会导致患者伤口裂开、局部感染和皮肤坏死等并发症。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能早期完成固定, 使得患者功能恢复早期锻炼, 并且髓内钉不会给骨折及其周围组织带来较大程度的破坏, 并且生物力学特性较好, 但该种手术给骨折处血运带来严重影响, 会导致骨折部位感染、愈合延迟和不愈合等并发症, 给患者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影响。目前, 外固定支架措施逐渐应用到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临床上, 具有显著效果。其不会给骨折周围软组织局部血运产生较大影响,同时, 可以很好的实现骨性稳定, 减少局部再次损伤等, 并有效保障创面处理、护理和二期手术内固定。除此之外, 外固定支架可以使患者患肢恢复至原来长度, 有效纠正旋转畸形, 便于二期手术治疗。外固定支架能实现受累关节活动,尽可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促使患者尽早下床运动, 早日康复。并且骨折愈合后便于拆除, 不需承受二次痛苦, 减少心理和生理负担,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位总有效率和Mazur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6.7%、76.7%,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对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治疗时选择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 能获得良好效果, 改善预后。
[1] 周稳, 任冬, 魏小玲.分步延期手术与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对照研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 24(21):73-76.
[2] 黄开, 杨金华, 张剑平.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具及骨牵引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0, 24(5): 628-62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066
2015-08-03]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