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
诗歌和音乐,可能是上天对人类的眷顾,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
我的诗歌创作生涯,是和我聆听音乐的时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上世纪90年代我在广州写诗,做记者继而做编辑,结伴泡酒吧看演出,与当时活跃的音乐人都多有交集,有些更成为时常往来的朋友。
朋友带来朋友,渐渐地全国各地,甚至港台的音乐人也熟络起来,有时还一同参加各式各样的演出、弹唱会、朗诵会等活动,然后把酒言欢,让青春与生命都散落在杯盏中,我所能抓住的仅仅是剩下的小部分。
2006夏天,在胡德夫“逆风的稻穗”广州演唱会上,结识了民谣歌手洪启,对我来说是个转折点。因为喜欢洪启的歌谣,让我把耳朵从Bob Dylan、Leonard Cohen、John Lennon、Joan Baez、Judy Collins、Joni Mitchell等等的吟唱中抽离,去关注更多的中国当下的音乐生态与音乐人,也是让我打开了另一扇更现世与辽阔的窗口。
把现代诗歌谱曲并演唱,如果说李双泽、杨祖君、胡德夫是创作倡导者的话,那么杨弦无疑就是标志性的推广者。
1975年6月6日,当杨弦、赵树海、胡德夫等站在台北中山堂中国现代民歌演唱会的舞台上时,也宣布着一个属于年轻人的音乐时代的到来。
当晚杨弦和他的朋友们,演唱了八首杨弦谱自诗人余光中《白玉苦瓜》诗集中诗作的创作民谣:《乡愁四韵》《民歌》《江湖上》《乡愁》《民歌手》《白霏霏》《摇摇民谣》《小小天问》。
这些歌在风格上完全不同于当时的任何歌曲,既非艺术歌曲,也不属于正宗的民歌。但因为这场意义深远的演唱会,他的作品得以流传,并被赋予“台湾民歌之父”的美誉。
这场演唱会,被后人视为现代民歌运动缘起,带动了此后的“金韵奖” “民谣风”的创办,以及校园民歌的兴盛。痖弦、郑愁予、余光中、席慕蓉、罗门、罗青、赖和、吴晟、夏宇、陈克华等诗人的作品,亦不断有如李泰祥、罗大佑般优秀的创作者,以诗度曲四处传唱。
国内最早的、有意识将现代诗歌谱曲和演唱的创作歌手,我没有仔细去追溯。不过,在莫西子诗把俞心樵的诗《要死就一定死在你手里》在一个选秀节目唱红之前,最广为人知的唱诗作品,无疑当属海子的《九月》。
这首歌是由张慧生将海子的名诗《九月》谱曲,多年之后,经周云蓬重新编曲和演唱。我知道有不少人,将这首歌视为现代诗歌音乐化的典范之作。自杀的诗作者、自杀的曲作者和失明的歌者这一奇异的组合,冥冥之中或自有天意,完成如此苍凉、深沉的哀歌。
近些年来,不少民谣歌手在有意识地进行同类尝试:万晓利唱过顾城的《墓床》;马条唱过芒克的《阳光中的向日葵》;钟立风唱过张枣的《镜中》;洪启唱过北野的《回乡之路》;刘东明唱过小引的《西北偏北》……据我所知,还有更多的音乐人的创作还不为人知,像我熟识的小果,卜军等人,一段时间里以诗谱曲创作了不少作品,期待有更多好作品早日面世。
诗歌与音乐都是非常个人的体验,当它们汇聚在一起,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个交流的空间,并在这个空间里发生共鸣、发生辩论、甚至出现沉默,因为有些交流是无声的。
你所选择的也会被别人选择。
这些有意识地去选择诗歌来谱曲与演唱的音乐人,其身上基本上都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自身就是一个优秀的诗人。
因此,在2014年11月在南宁举办的第二届两广诗人年会上,我应《南方文学》之邀,组织和编辑了本专辑,感谢黄土路兄的信任。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等到张浅潜、小河、吴吞、周云蓬等发出了邀约的音乐人的稿件,只能留待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