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 张建平
【摘要】习近平主席“互联互通”思想与亚太经济发展间具有积极的双向互动关系,“互联互通”对亚太经济合作具有关键的基础性作用,而现实和未来的亚太经济合作对互联互通有巨大需求。在亚太地区推行“互联互通”,首先需以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条件改善为基础,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即以此为目标;互联互通推动亚太各经济体之间加速构建“全球价值链”,形成亚太生产网络;产业合作会进一步密切贸易投资关系,并借助APEC的合作平台,寻求亚太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制度框架,走向亚太自贸区。所有亚太经济体应把握好这四个层级的递进关系,通力合作,推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
【关键词】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建设 亚太合作 APEC 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 F116 【文献标识码】A
自习近平主席在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①以来,亚太区域经济的全新发展路径、多层次协调、多领域融合的“互联互通”思想备受瞩目。特别是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亚太互联互通战略蓝图的提出,与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共同开启了亚太经济合作的新篇章和新的历史阶段。如何理解“互聯互通”同亚太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如何更好地将“互联互通”思想融入亚太经济合作,使所有亚太经济体共同合作、应对挑战,推动亚太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需要开展深入研究。本文重点探讨“互联互通”思想与亚太经济合作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探讨互联互通对亚太经济合作长期发展路径的作用。本文所言“亚太经济合作”的行为体所涉范围,以APEC包含的21个亚太区域经济体为准。“互联互通”思想,则以2014年11月5日~11日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批准的《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所阐释的含义为准。②
“互联互通”的思想内涵与行动方案日趋丰富包容
过去,“互联互通”的含义主要是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人与人的互联互通。近年来,“互联互通”已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的关键领域,这与我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所形成的“要想富、先修路”经验异曲同工。而在亚太经济合作框架下,2014年,由于习主席倡导的“一带一路”元素的注入,互联互通上升为一种更加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理念和联动模式。一带一路所涵盖的部分经济体,包括俄罗斯、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也是我国在APEC平台上的合作伙伴。新的互联互通理念,包含了参与经济体之间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货物畅通、货币流通及民心相通。在我国一体两翼的大开放战略格局中,亚太地区与“一带一路”作为左右两翼,互联互通至关重要。无论在亚太地区还是在“一带一路”合作平台上,我国都强调通过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互联互通”,顺应全球化时代下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区域限制日益削减的时代大趋势,根据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人员往来、政策相通提供更丰富的便利条件与更自由的合作空间。这种“互联互通”的新理念使互联互通的思想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包容。
在亚太地区经济体合作进程中,“互联互通”战略受到了APEC所涉21个经济体的高度关注。在2014年11月北京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21个亚太经济体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为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描绘出愿景蓝图,各方决心在2025年前实现硬件、软件和人员交流互联互通,在亚太地区构筑起互联互通网络,以为亚太长远发展夯实基础。③在这次APEC会议上,我国宣布出资400亿美元建立丝路基金,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11月8日发表了题为《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的重要讲话,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加强该领域的“互联互通”。这样的重大举措体现出中国不仅重视互联互通的思想,同时也重视相关的行动方案。未来丝路基金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共同为推进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提供投融资支持。在北京APEC期间,许多一带一路的非APEC成员国领导人受邀访问北京,共同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协议,预示着未来中国要成为联通亚太与一带一路的桥梁。
《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所提出的2025年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远景,将硬件联通、软件联通与人员交往互联纳入同一战略体系之中。如若这一蓝图能够在未来十年内顺利实现,那么“互联互通”在更大地缘范围内、更广阔经济区域内的实行、在更多新兴行业领域之间发挥功效,甚至在制度规范、人员互动、生产流通,乃至监管统筹等多个层面上构筑一个完整的体系都将成为可能。
“互联互通”思想是推进亚太经济合作的一条路径,但更是一个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不同国际经济组合之中,通过经济圈联动最终实现全球“互联互通”网络的宏伟战略蓝图。而亚太经济合作的加深,亚太经济的整体发展,恰是“互联互通”大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站在国际格局的角度,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互联互通”思想与亚太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亚太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推进的关系,采取合理的方式,共同推进此二者,其成效将是相得益彰的。
“互联互通”是亚太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用“互联互通”思想和行动深化亚太各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是亚太整体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亚太地区所有的经济体正在谋求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这不仅是各经济体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着眼于带动区域和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现实需求,更是提升亚太地区全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互联互通是亚太各个经济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历史经验表明,基础设施建设是撬动一国或地区发展最行之有效的利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首先是每个亚太经济体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的现实需要。许多亚太经济体都有自己雄心勃勃的建设规划。例如,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岛国家,自然资源丰富,盛产石油、天然气、煤、铝土矿等。但岛际交通落后,缺乏大型船舶,对造船业、钢铁业建设需求量大。2011年印尼政府曾发布《2010—2025年加速与扩大印尼经济建设总规划》。2014年印尼政府又提出了海上之路建设目标,包括新建深水港、改善现有的港口设施,建设连接东西两端的海上通道,增添大型船只及开采海上资源等。据估算,印尼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资金需求高达1600亿美元。根据新的国家经济规划,印尼政府已开始投入大量资金修建铁路、公路,以及改善港口。
总体而言,各经济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发展中经济体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需求旺盛,以房屋、公路、电力建设等为代表的“民生项目”有待建设;发达经济体逐渐进入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期,部分国家地铁、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需要进行维护。
互联互通是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客观需要。亚太地区作为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特别是以垂直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东亚生产网络使亚太经济体在制造业领域发展迅猛,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北京APEC会议上,“全球价值链”得到了亚太21个经济体的共同高度重视,这也是亚太产业分工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现代科技和通讯技术突飞猛进,以垂直专业化分工所主导的全球供应链正在不断延伸。以往由一国企业独立生产的某种产品,如今生产流程可分布在各经济体之间。以苹果手机为例,一部苹果手机的各部件可分别由美、日、韩、德及中国台北制造,集聚在中国大陆加工组装,最终销往世界各地。这种产品内部的分工模式,为每个参与到其中的经济体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④而这种模式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于互联互通,包括硬件、软件的互联互通和人与人的互联互通。
区域内各经济体的互联互通是个复杂系统工程,涉及不同的主权国家和利益主体,并需要综合考虑贸易投资关系、产业互补性、生态环境、地缘政治风险等未来挑战。在亚太区域合作中,《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将成为深化垂直专业化分工、构筑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保障之一。通过深化亚太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亚太区域内各国间的商品、服务、资金和人员流动都将加强,各经济体将可更好地融入国际分工当中,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机遇。随后,各经济体才能获得产品生产链中的附加值,推进自身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亚太地区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互联互通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亚太自贸区的需要。在区域经济合作达到足够的广度和深度基础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就会成为相关经济体的共同需求。目前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地区内的双边、诸边自由贸易协议不断增加,已建成自贸区达56个,如果加上2014年谈判基本完成的中韩自贸区和中澳自贸区,数量达到58个。随着日澳、韩澳与加韩之间自由贸易谈判达成一致,⑤拥有13个经济体的TPP谈判在内容上已完成80%,正朝着达成协议的目标迈进;而涵盖16个经济体的RCEP谈判也已完成3轮,预计2015年底将能基本达成一致。⑥
亚太经济体之间双边、三边与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无论从谈判经验的积累,还是从经济体的相互间协调的角度来讲,都为亚太自贸区的建设奠定了深厚基础。“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悄然形成。这些自由贸易协定在促进区域内各经济体贸易创造、投资创造以及共同发展方面贡献良多,但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碎片化困局中,区域内的每个经济体、每个企业都要受到来自多个双边贸易协定的权责限制,对各个比较相似却不尽相同的协定建立正确的认知将耗费大量交易成本,而对每一处海关而言,针对不同交易主体设定不同关税,也会使其运营成本大大增加。处于这种状态下,无疑会构筑一个高成本的经济体系。
为解决碎片化问题,未来亚太地区经济建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融合所有关税协定,建立一个范围广泛、制度全面的亚太自贸区,将亚太地区21个经济体都容纳其中,在贸易制度、合作形式与关税政策等众多方面实现所有经济体之间的“互联互通”,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根本上破除“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从而使所有经济体享受到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所带来的好处。⑦
亚太经济一体化对亚太地区“互联互通”的实现提出了新的现实需求。除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硬件”之外,互联互通也孕育在无形的制度创新、贸易投资安排、融资渠道和人文交流等“软件”对接之中。二者相得益彰,将最终实现亚太经济无缝对接,形成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谋求“联动发展”,形成“亚太命运共同体”。
“互联互通”已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的关键领域
亚太地区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大型经济区域,具有十分鲜明的经济特征。亚太地区包括加拿大、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1个经济体。统计显示,APEC成员人口总计28亿,经济总量占全球57%,⑧堪称占有着全球经济的半壁江山。但亚太经济体在发达程度、经济体制上却展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既包括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发达经济体,也包括韩国、智利、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同时有越南、菲律宾这样的典型发展中经济体。此外,基于经济体制的千差万别,亚太各经济体的市场化程度也不尽相同。
亚太所有经济体已经认识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人与人的互联互通是推动自身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条件。基础设施直接决定着经济活动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影响着每个经济体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的改善会带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帮助摆脱贫困,加快工业化进程,吸收利用外国资本,融入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获得宝贵的发展机遇,进而通过发展解决矛盾和问题。相反,如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便会受到严重制约,甚至难以摆脱贫困。这也会导致难以吸收利用国际资本,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展缓慢,进而陷入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可以说,基础设施对亚太每个经济体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具有决定性作用。亚太经济体之间的相互贸易与投资的密切程度,也取决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目前,亚太各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发展差异很大。总体而言,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基础设施较为发达,发展中经济体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基础设施则相对落后,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最差。但即使美加等亚太发达经济体也面临着老旧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的难题,发展中经济体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宣言《北京纲领:构建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中,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宣言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2015—2025)》,决心在2025年前完成各方共同确立的倡议和指标,加强硬件、软件和人员交往互联互通,实现无缝、全面联接和融合亚太的远景目标。这是亚太地区首次对互联互通设立长期战略发展目标。2014年APEC的三个重要议题之一就是,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回溯2013年在印尼召开的APEC,会议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加强各经济体间基础设施的连接和通达,因为互联互通可以减少生产和运输环节的成本,增强地区经贸联系,也会增加更多就業机会。东盟在2010年就通过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文件,促进东盟地区全方位联通,并为东亚地区互联互通铺平道路。
亚太互联互通的巨大需求与中国的强大供给能力构成了明显的互补关系。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在能源、通信、铁路、高铁、公路、港口、机场、口岸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果,在高铁、机场等许多领域都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甚至超越了发达经济体。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空前强大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从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到相关机械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运营与管理,乃至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中国的优势贯穿基建全产业链。中国的成本控制能力也很强,并在走出去开展海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
亚太经济体,无论是需要更新基础设施的发达国家,还是亟待建设的发展中经济体,客观上看都对中国的基建能力有着巨大的需求。例如泰国的铁路、东盟国家的港口建设、美国目前轨道交通设施的更新改造、墨西哥的高铁工程、秘鲁的跨洋铁路,很多都是中国企业在投资、规划或施工建设。特别是中国的高铁、核电具备显著的全产业链优势和总体成本控制优势。高铁拥有国内成熟高铁网络的运营和管理经验,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南美两洋高铁、泛亚高铁、俄罗斯高铁都在等着中国建设者。在与日、德、法等国的企业竞争中,中国的优势非常突出。
中国拥有雄厚外汇储备和强大的基建能力,更有着与周边国家实现繁荣共享的良好意愿。中国的供给能力与亚太的需求十分匹配,有利于促进中国转方式和调结构。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对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资金支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2012~2013年信贷项目的规模达到300亿美元左右。英国《经济学人》指出,没有中国的参与,不少国家显然难以完成耗资巨大的相关工程。
加强互联互通已成为亚太各经济体的重点合作领域。要真正实现互联互通,需要建立政府、私营部门、国际机构、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伙伴关系,秉持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理念,坚持开放透明、合作共赢原则,在区域和国际合作框架内推进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互通”思想顺应了亚太地区历史性的发展需求,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切实保障和可行路径。
以互联互通推动亚太共谋发展与合作的三层次路径
APEC涵纳的经济体达21个之多,存有经济体制、发展程度、历史问题、政治关系等众多方面的差异与矛盾。在此区域内推进一种求同存异的“互联互通”并非易事。因此,在对此亚太联动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既要有战略,也要讲究策略,尤其要注重逐步推进三层次的递进路径。
第一层次:金融支持互联互通。尽管世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在该领域努力多年,但由于资金规模问题,难以满足亚太地区未来10年高达8万亿到9万亿美元的巨额资金需求。而亚太经济体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方面存在着供给与需求的相互配合。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共同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中国发起并同这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就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11月8日,在APEC会议期间,中国又宣布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彰显了中国利用资金实力实质性推动亚太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决心。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G20峰会的演讲中又再次提出中国支持世行成立“全球基础设施基金”。所有这些金融措施对促进亚太基础设施建设及互联互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亚投行、全球基础设施基金等将为中国发挥庞大的外汇储备优势、改善世界基础设施、实现互利共赢提供重要平台。亚投行、丝路基金、全球基础设施基金等都将是开放包容的国际性开发金融机构,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参与和支持。目前亞投行仍有一段筹备期,中国率先行动,主动推出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以期尽快推进一些重大基建项目,体现了中国人的实干精神,也为推动亚太乃至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树立了榜样。当然,上述金融机构也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互联互通建设资金需求,未来APEC所强调的公私合作伙伴(PPP)计划将会在所有亚太经济体得到普及应用,利用这种模式,公共资金、金融机构将与私人资本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互联互通。
第二层次:“互联互通”推进亚太地区全球价值链构建。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已经处于垂直化分工阶段。东亚地区已建立起著名的东亚生产网络,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各自负责其擅长领域的零部件生产,而中国大陆负责这些元件的最终组合。参与此生产网络的各经济体都有明确分工定位,通过这种工序分工,东亚各经济体强化了区域内部工业合作,在全球市场建立起强大的竞争力。苹果手机等产品的生产就是典型案例。
互联互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这不仅体现在其对经济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决定性作用上,更体现于其对每个经济体的投资环境的影响之中。互联互通不仅可帮助亚太发展中经济体脱贫致富,加快工业化进程,更可以助其合理吸收外国资本,融入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抓住全球化机遇,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在经济发展各环节中,互联互通既是不可忽视的基础,又是把握机遇的关键。
未来,亚太的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硬件基础设施都将实现无缝连接,形成立体、综合的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一系列经济带和经济走廊。各经济体经济政策、口岸管理、通关程序、检验检疫等管理手段将趋于一致,电子口岸和单一窗口模式得到普及,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程度将得到极大提高。随着物流、人才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畅通无阻,亚太经济体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亚太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将组成亚太生产网络,亚太经济增长将获得新动力。
第三层次:以全球价值链深化区域内相互贸易与投资关系。亚太各经济体要根据现有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明确各自定位,基于产业长期合作构建起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产业链、价值链以及供应链,在此过程中逐步推进由农业向工业化、由工业化向服务业的产业转型,借助亚太地区的全球价值链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的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区域内投资与区域内贸易。而只有从“互联互通”起步,逐步建立起多个经济体协作的亚太“全球价值链”,才能实质性降低各经济体之间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真正减少和规避贸易摩擦,推动亚太区域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但也必须承认,实现亚太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首先,这需要利用APEC合作平台与机制提供保障。在亚太地区,尊重差异、鼓励多元化合作的亚太经合组织为推进互联互通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互联互通已经具备了多重含义,既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人和人之间的互联互通,也有APEC经济体之间产业与产业的互联互通。如果中国能够在APEC提供的合作机制下不断延伸产业链、扩大生产网络、完善流通环节,对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实现可持续的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将起到一种相当可靠的机制性保障作用。
综上所述,在亚太地区推行“互联互通”战略,既需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与亚投行基础设施融资的改善来奠定基础,也需要通过生产协作分工来塑造和发展“全球价值链”,进而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这一终极目标。以上三者之间逐层递进,且每一个层级对于亚太地区“互联互通”的实现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互联互通中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和实现亚太梦
2014年APEC北京宣言所确立的“亚太自贸区路线图”和“亚太互联互通战略蓝图(2025)”共同构成亚太梦的两大核心。APEC主推的亚太自贸区建设,是未来加强亚太联动,增强亚太区域综合竞争实力的必要路径,互联互通则是实现亚太梦的基础保障。亚太21个经济体之间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是一个长期宏伟蓝图。只有在互联互通基础上,才能消除目前阻碍亚太自贸区的各种障碍,实现亚太各个经济体的共同繁荣,实现“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通过亚太所有经济体共同努力,我们期待在未来实现这样一种愿景:在亚太地区建成亚太自贸区,统筹现存56个双边、三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实现贸易制度的“互联互通”;建设包含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及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当下亚太区域内的全部大型自由贸易协议,实现亚太合作格局上的整体联通;容纳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國家以及其他中小型欠发达经济体,实现全方位、多层次之间的相互沟通;并且与WTO的多哈多边贸易体制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实现亚太与世界格局之间的互联互通。
目前促进亚太地区各国全方位“互联互通”的战略方向和建立亚太自贸区已经在APEC21个经济体之间达成共识。但对于如何走向亚太自贸区,不同经济体有不同利益诉求。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希望以TPP扩围为路径,中国与印尼等发展中经济体希望以RCEP为路径。而在未来启动亚太自贸区建设,则很有可能需要TPP和RCEP两条轨道的融合模式。无论走向那种模式,通过互联互通,缩小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发展差距,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相互贸易与相互投资,都是走向亚太自贸区的必经之路。
特别是亚太地区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属于一个多领域逐层拓展的过程。从双边、诸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到亚太自贸区(FTAAP)的建立,从环境产品清单、信息产品协议等专项协议,到经济政策信息和自贸区谈判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坚持政策领域的“互联互通”,坚持基础设施软硬件的互联互通,坚持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坚持产业与产业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全球价值链的建立,亚太地区才能逐步实现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走向亚太自贸区。同时,推进亚太一体化,也需要与WTO的多边协作,需要亚太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化相互促进和相互推动。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家。顺应时代的发展、考虑我国国情的需要,我国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新常态”下,中共的转方式和调结构必须在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的平台上、在全球化平台上才能实现。我国实施更加主动的全方位开放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也必须推进亚太合作,必须加快亚太互联互通进程,利用二者的积极互动关系,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而所有的亚太经济体应意识到,互联互通是一项关乎亚太地区成员共同发展命运的大战略。只有用开放包容的精神,卸下零和游戏思维定式,做好互联互通这篇大文章,充分释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红利,才能为亚太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石,才能使21世纪真正属于亚太。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秋平是本文的共同作者)
注释
王成至:《构建互联互通格局有利于亚太繁荣》,《解放军报》,2013年10月12日,第1版。
钟实:《互联互通,APEC共筑亚太梦》,《经济》,2014年第12期,第17页。
张建平:《亚太自贸区建设启动APEC经济合作的新征程》,《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11月17日,第34页。
ZHANG Jianping, "The New Stage of Asia Pacific Economic Integration", CSIS-JETRO Conference, June 10th 2014, Washington D.C.
张建平:《APEC贸易部长会议确立APEC新起点》,《中国对外贸易》,2014年第6期,第39页。
秦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推亚太合作》,《国际商报》,2014年11月6日,第2版。
责 编/武 洁
Connectivity Is Key to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alyzing President Xi's Connectivity Strategy and the Future of the Asia-Pacific Economy
Zhang Jianping
Abstract: President Xi Jinping's "connectivity" thought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ctively influence each other. "Connectivity"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which now has and will still have a great demand for connectivity. First of all,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nectivit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should be based on an improved financing environment for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which is the very objective of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nd the Silk Road Infrastructure Fund; second, connectivity speeds up the creation of a "value chain" among the Asia-Pacific economies, establishing the Asia-Pacific production network; third, industrial cooperation will help to form closer trade and investment relations, explore to set up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for liberalizing and facilitating Asia-Pacific trade and investment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platform of APEC, and finally establish the 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 All of the Asia-Pacific econom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equence of the said statements, cooperate closely, and promote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common prosperity of the Asia-Pacific region.
Keywords: connectiv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sia-Pacific cooperation, APEC, "One Belt and One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