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冬梅
【摘 要】 给学生一个自由安全的课堂气氛,会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会使其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作为课堂的调控者,我们既要做到能“放”得开,给学生自由表现、敢于表现的机会,还要注意“放”得有效,做到收放自如。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课堂;情境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经过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轮番“轰炸”,又逢新课标的出台,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他们不断摒弃传统的烦琐分析,试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主人。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使他们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主人的并不是很多,原因有两个:一是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对升学率的过度强调和追求,使老师将教学重点仅仅局限于课本,而对课本知识局限于对其固有内容的熟练掌握和记忆,不重过程,只重这种局限性的结果,因此,尽管理论上能接受“让学生做学习上的主人”这个观念,但实际教学中却不敢放手,舍不得放手。二是有的老师敢于尝试,但控制不住“放”的度,放得太开,使得少部分优生在能力上有提高,而另外大部分学生却茫然不知所措,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上的主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就粗浅地在“放”字上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要真正体现素质教育,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把其他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去图书室阅览,去民乐队演奏,去舞蹈房跳舞,去美术室画画,去田径场训练,去电脑房操作等等。每节课我们进行教学,目标落实得如何,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步骤相当于分段中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但有的老师认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然后象征性的汇报汇报,让学生说一说,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说多久就说多久,老师当当评委、当当组织者就可以了。这样的放手会有几种结果:优生更优,且数量有限;中等生彷徨不前,占一半以上;困难生就更困难。“面向全体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就得不到体现。我以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固然重要,但教师的“导”更是重中之重,忽视了主导作用,有时就等于“放羊”,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会怎样。教师的“导”在于能够让学生围绕目标,深入思考,展开想象,大胆质疑。那些把少数学生天南海北的“说”当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的观点,我不敢苟同;那些认为“让学生按照老师定出的目标进行学习牵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说法,我以为有片面性。学生毕竟是在“学”,是要有目标地“学”。一些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建立在课外广泛吸收知识的基础上,而不是课堂上“说”起来的,在目标引路的前提下,再让学生各自发挥,效果会更好。
二、放开手脚,入情入境
常规的课堂要求是学生应该正襟危坐,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全神贯注。其实,一节课有一半的时间这样坐无妨,但整节课都要求学生这样坐,就有点勉为其难了。小学生自控能力本来就较差,如果像这样硬性去要求,势必引起他们生理和心理的潜在反抗,思维的训练也只能是很浅显的,有时甚至还会受到限制,当然,也就起不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了。给学生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根据自己的意向自由发挥,有助于各种能力的培养。如我在上《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课时,尽管有录像再现当时的情境,但毕竟只是给了学生视觉上的认识,要真正让他们体会当时董存瑞勇于献身、视死如归的精神还不够,我就一边播放录像,一边让学生手托着书,做出炸暗堡的样子,然后,老师激情朗诵,学生振臂高呼。第一遍,有的学生还进入不了角色,就让做得好的学生示范。练习几遍以后,学生的感情便与作者的感情、董存瑞感情产生了共鸣。这样的情感体验,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了“钢铸一般”“巨人一样”“坚毅的光芒”等词句,比让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或只是读一读要好得多。
三、放宽思路,延伸知识
把学生做个比较分析,凡是语文成绩好的学生都喜欢课外阅读,但并不是所有爱看课外书的学生成绩都好,而不爱看课外书的学生成绩要么很差,要么一般,因此,我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只限于教材的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的不要怕学生不懂、不会。《金色的鱼钩》是一篇阅读课文,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本课时,先播放了一首豪迈的歌颂长征时“官兵一致”“革命事业高于天”的诗歌,然后又放了很长一段红军过草地的录像。当时我想:这与课文内容虽然有些联系,但所占的时间太长,没有做到“以书为本”,这样行吗?听完课后,我的想法改变了: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让学生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老师这样安排,不就是深化这个中心吗?时间过了很久,那节课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我想,留给学生的印象也一定很深,他们再阅读有关红军长征的文章时一定会想起这节课。有人曾说:“一节课的好与差,就看这节课后学生记住了多少。”我同意这个观点,所以,学习新课文时,我要么让学生课前去查找相关资料,要么课后让他们查找还想了解的内容。不管课前找的,还是课后查的,在课堂上都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一定多于课本,多于自己,这不是正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给学生一个自由安全的课堂气氛,会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会使其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作为课堂的调控者,我们既要做到能“放”得开,给学生自由表现、敢于表现的机会,还要注意“放”得有效,做到收放自如。
【参考文献】
[1] 王守恒.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孙芳. 小学语文教学实务[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3] 郭士超.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分析[J].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