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刚接手三年级一班的语文,班主任就给我介绍了几个学困生,课上课下我也对他们格外留意一些。
小男孩纪宁,眼神里的稚嫩使他显得比班里同龄的孩子要小。上课总是心神不宁,有时候低头捣鼓着手里的东西,有时候漫无目的地翻弄着桌上的书本文具,有时候他又会呆呆地凝视着一个地方,目光里充满了茫然。他不是那种顽劣淘气的孩子,说话的声音总是很小很小,红红的小嘴嗫喏着,温顺的目光里总是带着一丝忧郁……
有一次我辅导他做一道阅读题,发现他虽然能够读出文字,却无法真正理解语意,读懂题目的要求对他而言更是难上加难……一篇短短的小阅读,足足做了1个小时,他还是没把题目弄明白,我和他都是满头大汗。望着他那双亮晶晶的眼睛,我陷入了沉思:纪宁虽然听课习惯不好,可偶尔回答问题却颇有心得。尽管他表达得语无伦次,孩子们常听不懂他说什么,可我能理解他的意思。能识字,能读文,参照他的学习状态来看,纪宁可以说是聪明的。我相信:纪宁不是没有学习的能力,他只是被“困”在了某处。
我默默地关注着纪宁。一天中午放学后,孩子们都一溜烟跑下楼站队回家,纪宁却在班级门口徘徊,我问他:“怎么还不回家?”他说:“我妈今天上班,中午不能来接我了。”“那你怎么吃饭呢?”“等晚上回家吃。”我听了非常吃惊,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又要学习用脑,怎么能不吃饭呢?我心里暗暗怪怨家长对孩子太不细心了。我掏出十块钱递给纪宁,让他去小卖部买些吃的。纪宁把钱攥在手里,感激地看了我一眼,转身走了。下午上课前,纪宁走进教室,一看见我,赶紧走过来,摊开小手,手心里躺着一张卷成卷儿的十块钱,“老师,我妈妈中午来接我了,给您钱”。多么诚实的孩子啊!握着这热乎乎的10块钱,望着纪宁那红红的小脸蛋儿,我觉得纪宁更可爱了。这件事情以后,纪宁的学习热情渐渐起来了,每次面批完作业,他都把错的地方改好拿给我看,一遍一遍的改错,很有耐心。自此他脸上的表情也自然了,不那么呆板了。
主动和纪宁的妈妈联系过几次后,她也给我回复过几次短信,说自己最近很忙,忽略了对纪宁的辅导,今后要加强。于是隔天纪宁就会带来一篇很长的作文,说是妈妈辅导写的,甚至笔迹也是大人的。有时候纪宁又拿不来作业,说是爸爸给辅导的,忘记带来了……看来夫妻俩还是在尽力关注着纪宁的学习,可为什么孩子的学习毫无起色,而且每次辅导后孩子似乎更“打蔫儿”了?我想:一定是他们两个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出了问题!
在一节作文课上,纪宁写了自己的妈妈,他用稚嫩的笔触,竭力描写着妈妈的美丽,特别是写妈妈怎样在镜子前化妆,化妆后如何漂亮。孩子对妈妈的这种关注给我的感觉却是一种疏离,在孩子的眼里妈妈似乎像一位令人瞩目的明星,只能让他远远观望……在班级的微信群里,我看到了纪宁妈妈的照片,她总是画着浓浓的妆,摆出各种姿势,发一些充满忧怨的图片,哀叹着自己在感情上的失望,在生活中的疲累。看得出,这是一个身处“困境”中的女人,时不时地面对着婚姻中的伤痛。于是,我找了个机会,悄悄地问纪宁:爸爸和妈妈是不是会吵架呀?纪宁点点头。打架吗?有时候打。谁凶呀?爸爸。打你吗?打。是不是很害怕?是……
纪宁抬起头看着我,他的眼睛里没有泪水,却充满着一种急切的诉说,好像终于找到一个出口,可以疏泄自己沉重的心思;好像等待了很久,终于有人来帮助他掀开心里的巨石。孩子的心被孤独的困了很久:也许是妈妈的自怜自艾,忽视了孩子对母爱的渴求,也许是爸爸的急躁粗鲁,造成了家庭的紧张不安。不管父母如何围在他的身边,用各种方式去强迫他学习,他都无法安下心来投入思考,他本能地关闭了心灵的闸门,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我和纪宁的爸爸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交谈中,纪宁的爸爸认识到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自己急躁粗鲁的态度给孩子造成的打击和伤害,认识到了作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在家庭中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渐渐地,纪宁像一棵复苏的小树,开始缓慢生长了。尽管偶尔他还会犯些小的错误,但更多的时候他在充满信心努力向前。一次次地,他像一只欢蹦乱跳的小鹿围绕在我的身边,用那双明亮的眼睛告诉我:他已经走出困境,正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