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守东
一本通用教材,发到大江南北;一众师范生,统领着课堂;一帮快乐的孩子,学着统一和规范;一节正规课,播撒着芸芸教导……
我们都知道,课标和教材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教师和学生是我们无法选择的。面对着两个无法改变和无法选择,从事基础教育的我们唯一可改变的就是课堂教学方法。
怎样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如何应用教学的外部动机——鼓励、表扬、暗示,引领学生乐学、爱学、学会,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2010年第17期《人民教育》刊登的《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深度调研报告(刘坚 余文森 徐友礼)这样说: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是课堂教学改革最成功的学校……而此时全国各地自发的走入三所学校学习的人员已达百万之众。我们也是走在自发学习的行列中的一所农村学校。
几年来,学有所获,同时也有许多思考。
第一个思考:如何长期引领教师按照学校既定的要求坚持课改,这里强调的是引领教师去做,不是人治或律治去做课改。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部分教师总是不能把握好课堂环节,紧凑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特别是课堂展示、点评和学生课内生成的差异部分的新观点和新问题,如何展示,如何点评,哪些内容是本节课需要展示的,展示程度如何把握,点评从哪儿说起,生成部分如何评价,不同的教师把握的程度、标准不同,学生在不同教师的引领下,展示的内容、方法千差万别,生成的新知识点如何认同也是莫衷一是。为了引导教师把握好展示的内容和质量,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和质疑,我们用观课表引导规范教师,针对观课表提出的所观察的对象进行专业训练。
观课表可以调动观课人的视野,引导观课方向,有条件、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地训练教师的听、评、讲、练,以此指导教师提高课堂专业素养。
任课教师如果明确地知道来观课的人是观哪几方面的内容,必然对观课表中所列内容进行重点思考,认真准备,这有助于提高教师本身备课的准备方向,也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训练。一张观课表,可诱发教师视学情而改变方法,可明确学生自学方向。如从下表展示的内容、语言、神态、方法、态度几方面提出评定。
如上表所示:任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都熟知观课表内容,在展示、点评、老师三个维度进行课堂活动。
用观课表替代听课笔记,既可以引领教师备课的方向,也可以把对课堂流程不熟悉的教师引领到学校要求的课型上来,无需经常派人跟课,听评指导。
传统的听课笔记,听课者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带有个人明显的主观意识听课,随个人对课的喜好而听、评。
观课表要求观课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评、导,实效性强。
第二个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课堂的细节化训练,不需要指导教师每节课跟听辅导,有效地起到课堂评价作用。
观课表的使用包含对课堂教学改革以来评价机制的不健全的补充。
自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学习前置了,教师导演了,评价引领滞后了,一直得不到解决。使用观课表半年后,发现解决了曾经令大家困惑的大部分问题。
观课表替代听课笔记,可以极大地细化每节课的课堂环节,有利于教师成长。也是对课改评价试用的一个新的评价方法。如:对教师的细致要求(见上表)
从这张表可以看出,每节课考查教师三个方面的内容:1.发现优点与问题、肯定或处理(4个内容);2.提前准备和补充(2个内容);3.有效倾听和整理(2个内容)。这三个大方面八个小点内容涵盖了一节课中最精华的部分。观课表使用一个学期,每位老师接受来自各方的听评课,就围绕三大点八小点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基本把对课改概念模糊的教师、不坚持想退步的教师都带入正轨了。
做出系列观课表,1.学生学习维度(自学),2.合作学习维度(对学、群学),3.展示点评维度,4.小组合作学习维度,5.教师的课堂行为维度。每个维度使用1~4个月不等,5个维度用完,基本完成学生的全员训练,那些把握不好课堂的老师也受到了全面的训练。
拿出系列观课表,围绕教与学,是我们新课改的一次尝试,为的是对教师的课堂把握有引领,对一节课是否成型有个明确评价。通过我们的尝试和积累,帮助课改跟进的兄弟学校走在没有荆棘的课改路上,成为一张导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