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奕青
作为强制退市制度的风向标,*ST博元的每一步都备受关注,因为它经历的每个过程都有可能成为以后监管机构处理违法上市公司的判例。
10多次的更名,股权多次转让,虚增资产逾10亿元依旧在A股“屹立不倒”——被视为二级市场著名“不死鸟”的*ST博元这一回可能真的要死了。
“退市第一股”
“清明时节雨纷纷,拿着博元欲断魂。”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许多持有*ST博的投资者忧心如焚。因为,今年3月27日,博元投资(更名前)对外发布公告,公司称当日收到了上证所的函件,因为该公司涉嫌构成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等,中国证监会已将此案移送公安机关,并将进行公开通报。
3月30日,博元投资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被上交所实施了退市风险警报,股票简称也由博元投资更改为*ST博元;更为糟糕的是,因为该公司重大违规行为已经触发证监会的退市条款,公司很有可能被交易所直接强制退市。
3月31日的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向媒体证实了退市的说法,“博元投资违法行为十分严重,涉嫌信披重大违规,被移送公安后,上交所将按规定对公司股票启动退市相关程序。”一旦成行,也就意味着,*ST博元将成为新修订退市制度实施后,沪深两市的退市第一股。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因涉嫌“造假”面临退市的博元投资实际上是A股的“老资格”。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当时,在市场上市交易的合计有申华电工、飞乐股份、浙江凤凰等8只股票。这8只股票被市场称为“老八股”,博元投资的前身便是其中之一的浙江凤凰。从1990年上市至今,公司经历多次重组而不死,仅公司名称便更换过10次之多,从华源制药到S*ST源药、“ST方源”再到博元投资,一路有惊无险,堪称A股“不死鸟”最著名的代表之一。不过,在“史上最严的退市制度”下,“不死鸟”此番折翼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最富戏剧性的一幕
“博元是小盘股,又是最早的上海老八股之一,同时股价又很低,在2014年年初的时候我开始在4元左右进仓。”北京的股民刘先生表示。
在刘先生持仓博元投资之后,公司股价也开始震荡上行。12月9日,公司发布退市风险提示之后,他并未出货。“博元这家公司历来有重组的传统,大利空之下一旦有重组出现,股价肯定会有预期的上涨。”
事实上,刘先生的观点代表了市场一部分投资者的理念,从12月9日往后,几个交易日的交易龙虎榜来看,卖出和买入的资金均有出现。
然而,事与愿违,3个月之后,公司对外宣布了将被启动退市程序,此前苦等重组的股民如梦初醒。公司在31日复牌后,连续7个一字跌停,狂风暴雨般地下跌趋势之下,众多难以出货的散户股民被深度套牢。
“这下可是晴天霹雳,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说这话时刘先生有些沮丧,因为股票连续跌停板,他根本没法出货。“这对大多数的中小投资者来说,就是五雷轰顶的灭顶之灾。”
“每天都是跌停板,逃不出去,真是损失惨重啊,怎么碰上这么倒霉的事情啊。”山东股民李先生告诉媒体,自己持有三万股*ST博元,他正在研究如何向上市公司索赔。
连续跌停后,就在多数股民认为*ST博元将无量跌停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了。
4月10日,午后盘中13时53分,该公司突然放出天量成交,仅三分钟时间内成交2.6亿元,换手率近30%。
13时56分,因交易异常被停牌一小时,复牌后距离收盘仅5分钟时间内,接连两笔5万手的大单进入将*ST博元股价从连续8个跌停直线拉至涨停。
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报5.50元,换手率36.42%,全天成交量达到惊人的3.49亿元。到底是何方神圣导演了这一出大戏,已经是多数股民想要知道的答案。
而从交易龙虎榜单来看,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宁波解放南路证券营业部“现身”。这家营业部在10日买入694万元*ST博元,排名买入第一位。
不少声音一边感慨中国股市果然是创造神话的地方,一边猜测这场“大逆转”的背后隐藏着证监会*ST对博元从轻发落的可能。
如果这种猜测成真,那么*ST博元就会继续其“不死鸟”的传说。如此一来,“史上最严退市制度”岂不成了单薄的口号?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日前也撰文指出,若此番*ST博元有惊无险,则会成为对国内股市制度的嘲弄与冷笑。
*ST 尚能“进退自如”
2015年恰逢新中国首家证券交易所成立25周年。25年来,内地上市公司由最初的“老八股”猛增至目前的2683家,沪深两市总市值则超越50万亿元大关。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截至目前沪深两市退市公司总数不足百家,且绝大多数退市与财务指标相关。大批存在虚假陈述甚至欺诈上市的上市公司苟活于A股,成为对股市“三公原则”的一种讽刺甚至践踏。
在这一背景下,*ST博元昭示着在改变股市新陈代谢机制失灵方面,退市制度已经取得的重大进步。不过,在一些市场参与者看来,监管层对*ST博元启动的强退程序并非完美无瑕。部分投资者表示,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于201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而*ST博元的违法行为均发生在这一日期之前,“秋后算账”式的惩戒是否合理值得商榷。“绿大地、万福生科等公司的问题比博元更严重,证监会不是也没追究吗”。刘先生表示。
针对博元投资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管理层表示投资者可以受到虚假陈述侵害为由对公司提起民事赔偿诉讼,且已有维权律师团启动相关诉讼的预征集。然而有法律界人士表示,若公司出现资不抵债的状况,民事赔偿诉讼极有可能沦为“面子工程”。
另外,现行法律框架下违法成本与违法收益依然严重失衡。在这一背景下,对*ST博元及相关责任人违法行为的追究,或难免“轻描淡写”的结局。
*ST博元的案例,则暴露出主动退市模式下要约收购定价机制的缺损。皮海洲表示,如果上市公司高价发行而低价收购,这本身就是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一种“制度性损害”。
尽管*ST博元的结局还难有定论,但是退市新规的影响力显然在持续发挥作用。继博元之后,已经有31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一旦查出存在重大违法行为 ,则难逃强制退市的命运。在这起强制退市的风潮中,很难说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哪一方承担着更多担忧。一些上市公司甚至公告广大投资者,明确自身不在被立案调查的名单中。
从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到“史上最严退市制度”逐渐显效,A股“难进难退”“只进不退”的状况正在发生改变。然而,中国股市要真正实现“进退自如”,仍赖从追责到投资者保护等诸多机制的不断完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