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敏莉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3-000-01
摘 要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一至第三期工程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分析,并根据社区体育健身当前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力图探索出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之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民健身团队发展管理与精英化建设的研究。
关键词 全民健身团队 发展管理 精英化建设
一、全民健身团队的性质与特点
(一)团队与健身团队的概念界定
团队就是一群为了一个共同目的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协作。社区群众性体育健身团队是指以地缘关系,自发、自愿集结而成的具有相对固定的人群、健身时间、地点和健身项目的群众性健身群体和组织[1]。
(二)全民健身团队的分类与特点
全民健身团队分为“扶持型”团队和由“自主型”健身团队。其特点都是团队人员组成,具有广泛性,不受任何限制,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均可以参与团队健身活动。活动的内容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传统性。
二、健身团队组织管理模式
目前,社区体育健身团队管理的基本单位定位于街道社区,由街道办事处行使对社区体育的日常管理。社区健身团队的管理主要是由街道社区体协等组织承担,一般由居委会文教干部负责日常管理和联络,街道再通过居委会干部例会了解情况。
三、当前健身团队组织管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全民健身团队由于缺乏社会中介组织而难以实施管理。据社区体育组织的专项调查:虽然不少街道(镇)都设有社区体育协会等组织机构,但实际上还是街道行政部门在操作。因此,目前,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中介组织。
(二)全民健身团队由于政策法规滞后使团队发展缺乏法律支持。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社区体育健身团队的发展有健全的政策法规提供宽松的环境。但针对全民健身与社区体育,还是缺乏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配套细则。
(三)健身团队活动的场地设施不足严重影响了团队的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把建设社区体育设施列为各地政府实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健身场地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远远赶不上全民健身团队队伍的数量迅猛增加的需求。
(四)健身团队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员而使团队运作缺乏生命力。目前,不管一线城市的还是二、三线城市,其骨干队伍严重缺乏。同时,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导致实际指导率低,因此难以满足各种团队的指导需要,严重影响了团队的发展。
四、全民健身团队的组织与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政府职能以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大力扶持与支持社会体育中介组织。政府实施宏观管理,社会中介组织则进行行业管理,这样的管理体系对于全名健身团队的组织发展是有益的。
(二)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为健身团队组织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每个行业的政策法规是该行业的管理标准,要为全民健身团队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应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并落实到位,创造有利于团队发展的政策环境。
(三)提供多元化和多层次场地设施来迎合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在大众化、普及性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社区场地设施,改变现有的弊端,建立福利型、有偿型和享受型为一体的多元化结构迎合全民健身的需求。
(四)落实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培养。要充实体育健身指导队伍必须大力拓展社会人力资源渠道。根据市民健身的实际需求,培养以运动项目为载体的技术指导型社会体育指导员。
五、全民健身团队的组织管理与发展的精英化建设
当前的全民健身团队不管是“扶持型”还是“自主型”,其团队组织内部成员的结构(微观条件)也是影响全民健身团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团队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精英化的建设。
(一)体育精英的概念。精英是指各行各业中的杰出人才、卓越人物,或者说精英是泛指在一项或多项领域上的优秀人才和领导者。本文的体育精英即政治过硬、体育技能娴熟、善于管理的体育健身骨干。
(二)体育精英的基本要求。健身团队中的体育精英要求政治成熟,富有活跃、健康的健身理念和健身技能,带领组织积极、阳光健身;具备较好的人格魅力,身上蕴含着健康、乐观的气质;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团队的能力,在队伍里敢于担当并善于处理各种矛盾。
(三)体育精英在组织团队中的作用。体育精英在健身团队的活动和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健身团队的凝聚力建设,通过团队凝聚力建设,来增加队员对团队的认同感和依赖性。健身活动过程中,体育精英应加强对成员树立应有的健身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培养,激励成员有始有终参与健身团队的各项活动;在管理过程中因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来健全和完善团队组织运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健身团队有理、有序地健康发展。
六、结束语
全民健身团队是推进全民健身深入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扩大和稳定体育人口的有效途径。全民健身团队组织管理与发展确保全民健身活动的有序、健康的进行,也促进了体育人口的大幅度增加。体育精英化建设为全民健身团队组织壮大夯实了基础,为全民健身团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宋利.解说团队精神[J].党建与人才.2003(6):35-36.
[2] 胡展奋.解读“鲁迅公园现象”[J].新民周刊.2005(35).
[3] 赵文杰.发挥上海城市综合优势,推进社会体育跨越式发展[J].体育科研.2004.25(2):9-13.
[4] 罗嘉司.体育行政立法管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3):13.
[5] 王凯珍.中国城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1009-1011.
[6]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群众体育战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