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鹏
【内容摘要】太极拳是一门源远流长、内容深邃的科学。它在运动中所形成的腰部旋转,以及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并可联系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处于协调有序状态。笔者从学习兴趣、校本教材、视障学生身心特点几个方面出发,探索适合视障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而增强视障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促使其纠正盲态,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
【关键词】太极拳 视障学生 课堂教学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视障学生接触信息的范围大大提高。武侠功夫小说影视作品等对于视障学生来说都很容易接触到,并且都有很大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好知”与“乐知”指的就是学习兴趣,教师营造的活泼生动、欢乐愉快的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如果学生没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他们往往很难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学生只有对一门学科感兴趣,热爱这门学科,学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本人在进行太极拳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常听到全盲学生管星和自己说到“我喜欢太极拳,但不喜欢太极拳课”,“老师,站桩好无聊啊”。一些调皮的学生还时不时地打个盹,偷个懒什么的。全盲生和低视学生在学习太极拳时,相对会比较“懒”。“管星你为什么在那发呆,其他同学都在练习,你为什么不尝试着学学呢?”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他会用“老师我不喜欢太极拳,它没什么意思,况且我看不见”这些话搪塞教师。其实人们在面对任务时,内心世界总是处在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之间的矛盾抉择中,当此次行为成功机率较大时,将选择这一任务,并且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期待成功完成任务;而当人们发现成功机率较小时,往往会选择容易成功的任务完成,避免失败。管星,这位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孩子此时选择了逃避。当遇到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从视障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培养锻炼学生们的自我功效感,使他知道太极拳的掌握,原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
“管星,我们来PK一下,好吗?”“今天我是擂主,大家站桩可以跟我比试比试,看看谁能赢我。”这些激励学生言语,让老师“丢脸”的方法自己在太极拳的课上常常运用,课堂效果出奇的好,一些不爱运动,上课调皮的学生像打了鸡血似得兴奋。他们会在课后自己进行练习,目的就是要让我这位“太极师傅”丢一丢“面子”。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认为,教育者使用各种恰当的强化方法,可以强化学生努力学习行为。积极强化可以增强学生们练习太极拳这种活动重复出现的概率。
目前我国面向视障学生的太极拳功法教材还是空白,特殊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那么如何选取适合视障学生的动作呢?太极拳是一门操作技能学科。示范、讲解是必不可少的,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生不断地调整脑中的动作表象,从而形成准确的定向印象。由于视觉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盲生的学习,视障学生对某些概念的形成有困难,他们很难建立视觉表象,而听觉与触觉也未能很好地帮助其呈现物体在空间的形状和幅度,对外展、旋外、沸腾这类动作概念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太极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基本动作的教学中要求教学者因材施教,适当降低24式太极拳中的蹬腿动作的标准,简化一些静止性发力的技巧。“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这些太极拳内家功夫的精髓可以暂时熟悉,对于视障学生的要求可适当放宽。在每个阶段,根据班级低视生和全盲生的比例多少,以及太极拳每个阶段对动作记忆的特点等,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校本教材。
差异教学、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差异教学,这种根据学生不同的准备状态、学习风格和兴趣而不断调整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特殊群体。目前我国各地的特殊教育状况千差万别,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因为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即皮格马利翁效应。差异教学、小班化教学方式目的在于保证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最有效的学习,我们可以概括为三类要素。
要素一,学生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差异教学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在准备状态、兴趣和学习风格方面的差异。我们班级12名学生中,全盲学生8名,低视学生4名,其中男孩7名。和班级女孩比起来,男生相对喜欢竞技太极。在自己理论课上讲太极拳分类的时候,男生们常常会问到自己:“老师,你说四两拨千斤怎么玩?我能学好吗?学好后可以把其他人弹飞吗?”同普校的女学生一样,班级女生也会唧唧喳喳的说:“能减肥保持体型啊,老师?”从心理学出发,只要学生有想法,同教育者交流,不论观点有多么的奇特、新颖,我们已经成功了一半。而我们在设计这一门课的时候,就要避免出现课堂仅仅是教师自己的舞台,“学生不开口,神仙难下手”这种局面。
要素二,教学的内容、过程和成果呈现是弹性的、要根据学生需要做出调整。太极拳的种类比较多。24式、36式太极拳拳目前已经进入高校体育选修课中。24式太极拳是本校采取的,其中第十三式右蹬脚这个动作视障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身体要稳定,不可前俯后仰。两手分开时,腕部与肩齐平。蹬脚时,左腿微屈,右脚尖回勾,劲使在脚跟。特别是两手由外圈向里圈划弧;脚尖略外撇,身体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这些动作过程视障学生理解起来极其困难。“依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按照视频教授24式太极拳是行不通的。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适当增加难度,适当删减部分动作。在最后的考核上,不仅仅只依靠考试作为唯一标准。成果呈现方式可以多样,例如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学的最拿手的一式动作等。
最后,差异教学的目的在于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最大发展,教育评价做到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它需要教师预先积极地做好教学规划,目的在于保证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最有效的学习。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间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各异的天赋、经验,需要我们的教学面向个体,只有适合个别需要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由于视力的缺失,外界的各种刺激对于视障学生来说就少了很多,这使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视障学生因此自我中心倾向也比较突出。他们常常以“我”来洞察这个世界。在盲校,心细慢慢地观察后,你会发现手机、读书机成了他们最好的朋友。这些电子设备给他们带来信息、欢乐的同时,视障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观察自己的情绪体验、沉思、幻想,进行自我评价。所以在进行太极拳教学的时候要求我们时时刻刻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对视障学生教学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不能简单的使用向左、向右、看齐等不适合视障学生的语言。应逐步让学生明确身体各部位及动作方位等运动术语。在进行太极拳教学评价时,教师没必要要求学生动作完全整齐划一,而是注重低视、全盲的分层。对于班级全盲生来说,能在一学期教会他划桨动作概念,使他们理解并做出自然划弧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同学们接触太极拳之初,要按照校本教材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而教师在太极拳教学初期不要求面面俱到,可根据同学们的差异把较多的时间放在学生太极拳基本手式的形成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久而久之学生的基础打好了,认识、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心里就会形成一定的成就感。那么如何在课后练好太极拳?这个时候学校平时的练习显得尤为重要。质变基于量变的积累,我们特殊教育的老师关心的不仅仅是课堂,学生课后的练习情况很大一部分要取决于老师们的督促。笔者认为以练习操作表演、比赛的考查形式不失一种有效形式。做任何一件事情贵在坚持,只要我们教师可以在班级乃至学校营造出一种练习功法的氛围,相信会不断调动学生们学习主动性,而不会囫囵吞枣。
以上笔者粗谈了盲校中等职业教育太极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建议与感受,不到之处望请指正。目的是培养盲生太极拳学习的兴趣、提高功法学习的效率,强视障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促使其纠正盲态,从而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盲人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