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丽
【内容摘要】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知识教学的探索与创新,给学生们打造出质量更高的课堂教学。历史课程的教学很容易带给人沉闷无趣的印象,这很大程度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的选择不得当。教师要不断探索出更具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方式,并且要积极展开对于教学过程的有效创新,这同样是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良好促进。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创新
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教师要善于做出知识教学的探索与创新。无论是教学形式上、教学内容上还是对于学生的指引方式上,教师都可以做出一些合理的完善与突破。这不仅能够深化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也会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有益的收获。
一、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在进行历史知识的教学时,教师不能让历史孤立的存在,而是应当深化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这将会帮助学生站在不一样的角度与层面来历史这些历史事件。很多教师都不具备将历史与现实进行良好关联的教学意识,往往只是简单的将历史事件呈现给大家,并且加以一些必要的分析。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虽然对于教学知识点有了一定程度的获知,但是,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并不是太深入,尤其是无法感受到历史对于当下的社会以及学生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召唤。因此,教师首先很有必要从这一方面展开创新,只有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才能够帮助大家对于历史事件有更深的理解与体会。
在学完《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后,我引导学生写一篇题为《话说孙中山》的文章,并且会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站在今天的视角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与见解。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突破口,不少学生都在自己的文章中有很多创新理念。如,有位学生由孙中山的历史展开“纵向联想”,指出孙中山的力量源泉来自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炽热的爱国之情”;接着又展开“逆向联想”,痛斥当今社会中极少数的失去民族气节的社会渣滓;最后在文章中还展开“横向联想”,联想当今青少年身上肩负的历史重担,号召同学们努力奋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过程,透过历史事件与现实间的关联很好的深化了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体会。
二、合理展开历史事件的比较
历史学习进入到高中阶段后,学生们掌握的知识与内容已经非常丰富。不仅如此,历史课本中讲到的很多内容学生都可能会在其它课程的学习中碰到,比如历史课程和语文、政治课程就会有一些交叉与重叠。这些都是很好的基础,能够让教师更好的实现知识教学的创新。教师可以引导大家合理的展开历史事件间的比较,可以让学生透过有效的对比来深化对于历史的认识,并且让自己的知识掌握得到有效的巩固与深化。
历史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具备一定关联性与相似形,这也给教师的比较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讲到新课内容时教师要善于展开对于学生们学过的相关知识的有效挖掘,并且要透过对比来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为例,两者的性质都是帝国主义侵略者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出卖中华民族权益的不平等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都是强迫通商,其中主要款项之一都是强迫开放通商口岸,这些是“同”。《南京条约》强迫开五口,《天津条约》强迫开十口,这些口岸很容易记混。但我们从地理位置上分析这些口岸,就会发现《南京条约》上的口岸都在东南沿海,而《天津条约》上的口岸已经延伸到北方和内地,找到了这个“异”,就不易混淆了。这种比照教学法不仅让知识教学更为直观,也深化了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认识,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非常好的一种提升。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创新还可以直观的体现在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上。教师要有意识的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并且多创设一些有意思的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探究的机会,这也是对于知识教学的一种很好的促进。
例如,在和学生们讲到“春秋战国思想及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时,在学生对于课本中的核心知识点有了一定的掌握后,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孔子、老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家,整堂课教学分成四幕:第一幕——“导游”领着“游客”来到“先秦”时期;第二幕——“孔子”、“老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向“游客”介绍“自己”的主张及原因;第三幕——“导游”带领大家“畅游”古代思想长河,探寻我国古代三大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第四幕——教师的点评归纳。学生们对于这一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都非常高,大家在准备与表演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于各家思想有深入的理解与体会。在这一极富创新意识的教学环节中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历史课程的学习乐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得到了很好的深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结语
想要更好的实现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创新,这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首先,教师要注重历史与当下的联系,并且要对于相关联的内容展开对比教学,这将会让大家对于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教师要有意识的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探究的机会,这也是对于知识教学的一种很好的促进。
【参考文献】
[1] 刘岩. 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李娟娟.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J]. 中学时代,2012年20期.
[3] 宋月建.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反思教学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