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雷生
水循环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高考对这一部分知识考查的具体内容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下面笔者结合2013年高考试题对这一部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分析。
一、高考高频考点(重难点)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它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和径流。水循环的类型及其比较如下表。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维持全球的水量平衡,促进水资源的更新;密切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其他圈层,并在它们之间产生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断地塑造、改变地表形态。
二、2013年高考对水循环知识考查的角度、能力分析
1.流域开发及重大水利工程对水循环的影响。
大规模的生产开发及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高考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各种流域示意图及流量变化统计图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从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有效内容和价值的能力及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的能力。
例1.(2013年高考全国大纲文综卷)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位于半干旱区
4.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 D.人工拦截径流
答案:3.C 4.D
试题立意:本组题主要考查太行山南段东麓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影响河流流量、补给的因素。
解题思路:第3题,太行山南段东麓位于我国华北地区,7、8月份夏季锋面雨带到达华北地区,带来丰富降水。该地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河流补给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位于半湿润地区。故选C。第4题,两水库均在太行山南段东麓,气候类型、雨季和降水类型等自然条件相差不大,材料中明确提示:进入雨季,两地中一个水库有补给水源而另一个水库几乎没有补给水源,两水库相差甚大,说明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的。故选D。
例2.(2013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13所示。读图回答23~24题。
23.“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
A.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B.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C.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D.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24.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
A.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B.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C.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D.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答案:23.AC 24.BD
试题立意:本组题考查影响陆地水体更新自净能力的因素、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考生对于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解题思路:第23题,本题问的是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原因,也就是水循环速度较慢的原因。“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对于水体更新周期影响不大,排除B;全年高温,有误(昆明四季如春),蒸发量大应为更新快、周期短的原因,排除D。故选AC。第24题,跨流域调水主要影响地表径流,不会改变流域的降水总量,排除A;跨流域调水并不能减少昆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排除C;材料中有“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的叙述,选择B;跨流域调水,可以解决昆明水少的问题,选择D。故选BD。
2.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综合考查水循环过程中各要素的特点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这类试题体现了高考对于地理知识的综合考查,要求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主干知识,并与试题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准确分析地理问题。
例.(2013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图8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26题。(节选)
26.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26.C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从区域地理环境图中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与调用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本题综合性较强,综合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水循环及其意义、河流的补给方式、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题思路:伏尔加河流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作用弱,排除A、B;伏尔加河注入里海(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湖泊),属内流河,故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促进了里海水热平衡;因欧洲西部平原宽广,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可带来一定降水;流水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对地表主要有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总的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排除D。故选C。
3.结合降水量统计图,从时间角度考查影响水循环的因素及气候对水循环的影响。
例.(2013年高考四川文综·地理卷)图3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5题。(节选)
5.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endprint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5.D
试题立意:本题利用统计图综合考查了气候类型及水循环的知识。
解题思路:由图3可知5—9月曲线较平缓,说明这个季节(夏季)总体上降水较少;冬季曲线较陡,说明该季节降水较多。结合题干中的“北半球亚热带某地”可以判读该地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量大,所以降水、径流等环节活跃。故选D。
三、模拟训练
1.关于下页图中四地所在区域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河流蒸发是当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
B.乙地区降水丰富,主要参与内陆循环
C.乙、丙是四地区中水循环最活跃的地区
D.东南季风参与甲、丁两地的水汽输送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如右图),完成2~3题。
2.因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 )
A.降水量增加 B.地表径流增加
C.蒸发量不变 D.地下径流增加
3.为了促使该流域水资源日益丰富,下列措施中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
A.封山育林 B.退耕还林 C.修筑梯田 D.修建水库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5.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下渗量减少 D.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
下图为三江平原水循环简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地下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7.图示区域曾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图中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8.据悉,2011年6月22日9时至23日16时,重庆万州区出现了当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山地滑坡、农田淹没、房屋倒塌、交通中断,损失较为严重。这次暴雨发生时,右图中的水循环环节出现异常的主要有( )
A.a、c B.b、c、d C.a、b、c、d D.a、b、c、d、e
9.河流与湖泊具有水源互补的功能。下页四幅图中(箭头表示水源补给方向),正确表示河流汛期的是( )
a b c d
A.a B.b C.c D.d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读下图,完成10~12题。
10.水的社会循环( )
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 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
C.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 D.会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
11.图中来源于用户的潜在回用水源包括( )
A.降水、地下水、地表水 B.供水厂提供的自来水
C.可循环使用的清洁冷却水 D.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
12.污水再生回用( )
A.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B.只适用于城市
C.虽无经济效益但有环境效益 D.属于节流措施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C 6.D 7.C 8.B 9.D 10.D 11.C 12.A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