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运动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探析

2015-05-05 23:36周欣聂集林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积极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周欣 聂集林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3-000-02

摘 要 近几年来推广的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是一种同时具有 “健身”与“健心”两种功能的社会活动。高校学生通过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形成对竞技体育的认识,对学校体育的体验,对大众健身的参与,可以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培养意志品质,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发育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阳光体育活动 高校学生 心理健康 积极影响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物质生活的丰富使人们已经摆脱了温饱社会,整个社会正逐步进入了小康社会阶段。在这种社会背景中,人们在注重自身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身心健康成了人们追求生命意义的最根本出发点。

阳光体育运动始于2007年,目的是为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它是一种低经济支出、低风险、低副作用,使广大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活动,同时具有 “健身”与“健心”两种功能。它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力争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它积极鼓励大学生们爱好并参加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在运动中锻炼身体、调节心理压力。探究阳光体育运动对当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使他们通过参与阳光体育运动达到缓解紧张、消除焦虑、抑郁等情绪的目的,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健康发育成长,对于培养未来建设祖国的现代化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南华大学文格波教授针对90后学生的新特点,适时提出了“三个拉出来”的教育思想,即:将大学生从安乐窝中拉出来,让他们接受艰难困苦的磨练;将大学生从虚拟的数字世界中拉出来,让他们返璞归真、增长智慧与能力;将大学生从懒散的状态中拉出来,让他们多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其中的有益身心的活动,显然包括阳光体育中的竞技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活动与大众健身活动。可以设想,大学生们课余球场上学习生活压力宣泄时间越多,打架滋事的就会越少;球场上各种成功挫折失败见识越多,跳楼自杀的就会越少;球场上以球会友跟不同人群交往越多,害怕没有朋友、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就会越少;现实生活中各种竞技活动于游戏越多,沉溺网络游戏的就会越少。

本文对当代高校大学生在参与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一些心理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力求对丰富阳光体育在高校的内涵,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成因

(一)大学新生生活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后,就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大学生作为“文化人”与“社会人”的培养任务,帮助大学生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他们的生活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就需要强制性地提前锻炼他们的各种社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不适应的现象,其实就是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因此往往造成了思想上的种种困惑,产生抑郁与焦虑,如果无法疏导与排解,心理负担将会日益加重。

(二)学业问题

大学学习方式不同于中小学学习方式。多年寒窗后,终于考进了大学,大学里自由度高了,学习轻松了,没有老师和家长的过多的干涉和束缚了,一部分人于是终日玩乐,不思进取,任大学时光荒废。还有些人不太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同时周围强手云集,高中那学习优势不复存在,还要面对家长的厚望,于是压力很大,产生高度焦虑。

(三)情感问题与人际关系问题

对大学生来说,爱情、友情、亲情是三个重要问题。一是爱情的困扰。二是友情的困扰。三是亲情的困扰。大学生生理发育逐渐成熟,又远离父母独自在外生活,各类人际交往与情感生活扑面而来,包括跟家庭的、跟老師的、跟同学的、跟网络的、跟异性的等各种人群关系,如果不能学会妥善处理,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与生活态度。因为各类情感生活产生的各种人际关系敏感与障碍,一经积累就会产生大量的心理问题并容易导致走上极端。

(四)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压力加大,考研竞争激烈也是一个容易引起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因素。就业中一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容易使一些大学生产生困惑,进而出现强迫、偏执,最终导致行为异常、迁怒于人、破罐破摔、一蹶不振。

(五)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既有个体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自我因素都是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而大学生自身因素,又包括自我认知、学业期望、心理冲突、环境变迁、人际关系和生活事件等及格方面。

二、阳光体育运动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阳光体育中的竞技体育运动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竞技运动是指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本文所指的竞技体育运动是指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在大学校园里进行的、有广大大学生参与的各项竞技性的体育比赛。

校园竞技体育运动在“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指引下,在各项竞技体育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磨练意志品质、获得自信、各种挫折与成功体验,能使大学生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产生了各种活动表征与现象,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余,消除他们身心的疲劳,并使他们在观看过程中经常性的产生一时性的情绪高潮,有利于改善他们短期的情绪状态,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体现了在参与竞技体育的活动中,能转移心理活动的目标,如情绪的发泄、转移,建立互助的人际关系,获得满足感等,促进了个性心理的正向发展。

(二)阳光体育中的学校体育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校体育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的一个教育部分。学校体育可以让大学生们在大学体育课堂上学到各种体育运动的技术与技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自身各种适应性、培养遵守课堂的组织纪律性等。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领导者,高校学生在校期间,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一项重要的任务。“ 体质不强,谈何栋梁?”2012年12月24日,当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说出这8个字时,是对当前学生体质状况深深的忧虑。

体育教学是一种教育活动,高校的体育教学与发展学生心理健康密切联系着。无论是心理过程中的感知、表征、记忆、思维、情绪,还是个性心理的需要、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均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和发展。高校体育教师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确定良好的自我认识入手,让学生在大学体育课的教学中对自己身体、思想、情感上有一个明确的具体评价,包括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等内容,使学生在运动能力方面、在强健的体型体格方面、在身体的抵抗力方面、在身体的健康方面产生强烈的自信。其次,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充分利用体育的健身、健心功能,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

体育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长期的情绪状态,长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进行体育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一种美好情感,让学生抛开因学习、生活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具体到每一个教学内容,又可使学生拥有短期的情绪状态,改善短期的不良情绪,缓解因学习和生活等原因而造成心理紧张、焦虑和抑郁。同时,学生还可以随时“享用”运动带来的流畅感觉,完成每一个动作,都可体会体育运动给身心带来的运动快感。此外,体育教学对缓解学生精神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增加学生与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等方面,也表现出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理论,学校体育可以使学生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能够充分地了解自我,生活的理想切合实际,没有脱离周围的现实环境,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的施展与发挥个性。

(三)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大众健身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今大学生经常面对着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压力、求职的压力等,因此,紧张、困惑、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表现得尤为突出。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完善他们健康的人格,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项长期的任务。大众健身活动以娱乐健身、陶冶情操为主。大众健身活动由于其项目内容的丰富多彩性、时间长短的任意性、锻炼效果的健身与娱乐性、锻炼频率与习惯的随意性,可以使个体活动后产生满足感与愉快感,从而对机体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情绪,能促使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大众健身活动中产生的运动愉快感是吸引学生的原因。这种健身活动的前提是在强身健体的基础上的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他们可以通过这类娱乐性的健身手段,实现高校学生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交往,体现个性的各种能力。并且,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锻炼的效能评价,不会有强加的因素在内。这种自觉、自愿、身心愉快的大众健身活动,能够使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中,缓和学习等诸多因素给他们精神上带来的紧张、焦虑、抑郁等副作用,实现马斯洛“需要层次说”心理健康理论体系中的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不脱离周围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当的發泄情绪与控制情绪、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心理要求等多种心理的标准。

三、结论与建议

(一)阳光体育中的竞技体育运动可以充分调动高校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都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它有助于他们消除疲劳,改善情绪状态。

(二)阳光体育中的学校体育可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愉快感觉,发现自我价值,正视自我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个人与社会的接触。大学体育课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之一。

(三)阳光体育中的大众健身让大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放松状态下自主选择健身方式,在健身活动中让心理紧张、抑郁状态彻底消失,它主要对疲劳的消除与情绪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

(四)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大众健身三种活动,都是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高校体育教师要灵活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的心理健康标准去衡量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它对高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高校体育教师要努力钻研体育运动心理学,使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各项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锻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人生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建周等.体育运动心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2-180.

[2] 丁少伟等.体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6-76.

[3] 吴志超等.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254,356-362.

[4]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吴才智,包卫.大学生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0.

[6] 李薇.运动心理学授课讲义.2002.

猜你喜欢
积极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英美原声电影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对高职学生学习影响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