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钟宁,王海琴,李瑛,季玲琳,郑家萍
(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231)
据统计,癌症患者大约 50%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癌症患者约75%有疼痛,其中40%~50%为中重度疼痛,另有25%~30%为剧痛[1-4]。中医学除了发挥有效镇痛作用外,还非常注重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通过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方法来改善患者的疼痛和生存质量[5-8]。笔者采用蟾乌凝胶膏穴位贴敷配合五音疗法治疗癌性疼痛患者40例,并与WHO推荐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4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80例癌性疼痛患者均为2013年3月至2014 年1月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病区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小63岁,最大82岁,平均(71±5)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最小59岁,最大91岁,平均(71±6)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①晚期肿瘤指原发肿瘤无切除或种植、淋巴和血行转移,局部复发患者;②肿瘤患者需提供2级及以上医院的明确病理诊断或明确影像学诊断,对骨转移患者需要有相应磁共振或 CT证实;③有服务需求患者;④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70分;⑤确定癌性疼痛的患者。
①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有精神疾患家族史;②有严重视听障碍;③亲属要求对患者实施病情保密者;④其他可能影响对问卷的正确理解和回答者;⑤有中药过敏史者;⑥中途因其他原因退出者。
2.1.1 穴位贴敷法
将蟾乌凝胶膏(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按照1 cm×1 cm的尺寸裁成药物敷贴片,用其辅助粘贴材料按照2 cm×2 cm的尺寸裁成固定加强贴。根据患者癌症的脏器及疼痛部位选择穴位,主穴取双侧合谷、丘墟。肝癌加肝俞;肺癌加肺俞;胃癌加胃俞;肾癌加肾俞;膀胱癌加膀胱俞;大肠癌加大肠俞;小肠癌加小肠俞;胰腺癌加胃脘下俞;胸痛加内关、膻中、阿是穴;腰腿痛加环跳、肾俞、阳陵泉、昆仑;肩背痛加天宗、肩髃、阿是穴;内脏痛加相应脏腑的俞、募、原穴;血瘀明显加血海、膈俞;痰凝加丰隆;气滞加行间或太冲。每日1次,每次贴敷时间为8 h,5次为1个疗程。补充贴敷详细操作
2.1.2 五音疗法
采用中国传统五行音乐正调式(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5种调式的音乐因选用的主音不同及旋律和配器不同,所发出的声波和声波形成的场质不一样,故对脏腑及情志的作用也各有所异。根据患者的情志表现对应的五音,运用五志相胜法,即“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进行五情音乐干预,治疗时可遵循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因时、因人辨证选乐[9-11],患者可自行调整音量。医者将诊室灯光调暗,避免干扰。每日 2次,每次 30 min,5次为 1个疗程。
采用 WHO推荐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并进行常规心理护理。“三阶梯药物止痛法”分为①轻度疼痛选择第一阶梯治疗,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肠溶片,每次25 mg,每日3次;②中度疼痛选择第二阶梯治疗,口服弱阿片类止痛药氨酚待因片,每次 2片,每6 h服用1次;③重度疼痛选择盐酸吗啡缓释片,起始剂量为30 mg,每8~12 h服用1次[1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采用 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QLQ-C30(V3.0)对生命质量进行评分。
所有数据采用 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1 两组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命质量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生命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66.13±16.94 56.53±14.181)2)对照组 40 66.33±16.51 68.35±16.441)
3.3.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4.73±1.55 2.78±1.831)2)对照组 40 4.25±1.51 3.80±1.841)
中医学对疼痛的认识历史悠久,在《内经》中已提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大病机。癌性疼痛是疼痛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病因与恶性肿瘤直接相关。从临床角度看,癌痛的病机特点在于虚实夹杂,“虚”责之于正气损伤,阳气亏虚,阴血不足;“实”为气滞、血瘀、痰结、毒聚、寒凝。治疗总则为扶正祛邪,以通止痛[13-16]。中药外治疗法是通过局部皮肤或经络的吸收透入及刺激直接作用于体表患处,具有局部治疗和全身调节的作用且用药量少、疗效明确、患者易接受的优点。膏药是中医外治的常用剂型,是将药物直接敷于疼痛部位,因而对癌性疼痛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止痛效果,且止痛持续时间长、疗效确切[17-20]。机体体表经穴与相应内脏存在着相对特异性的功能联系。经穴的适宜刺激又可通过这种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脏的功能活动。辨证穴位敷贴疗法可调整机体功能,激发机体精气,疏导气血,调整神经功能[21]。
蟾乌凝胶膏中蟾酥有解毒、消肿止痛、增加白细胞等功效;重楼具有抗癌、消肿镇痛、抗菌、镇静、止血等功效;川乌、两面针、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具有活血消肿、行气定痛、活血化瘀等功效;丁香、肉桂、细辛、红花均属性温药物,具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等作用;薄荷脑、冰片、樟脑均能开窍醒神,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水杨酸甲酯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消炎和镇痛作用。诸药合用,可活血理气、散瘀定痛,其抗肿瘤、消炎镇痛之功效通过相互作用而增强。
运用中医学理论中的情志相胜学说,以情胜情疗法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内经》中的“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就是用一种情志去纠正、克制相应所胜的另外一种情志,从而达到有效治疗心身疾病的目的[22-25]。五音疗法通过不同调式音乐的声波振荡影响生物体内气的运动方式,分别顺应木气的展放、火气的上升、土气的平稳、金气的内收和水气的下降,进而达到气血运行的协调、有序与脏腑功能运行的稳态[26-29]。中医学五脏配五行合五音的理论将中国传统民乐应用于肿瘤患者,认为该疗法能调节肿瘤患者情绪,优化情感效应,改善躯体症状,增强免疫功能,调动体内积极因素,提高机体自我调解力[30]。
本研究采用蟾乌凝胶膏穴位贴敷配合五音疗法治疗癌性疼痛,蟾乌凝胶膏的药物作用通过癌疼相应的穴位经络传导,从而达到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改善疼痛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通过中国五行音乐,运用五情(五音)相胜的理论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情绪干预,减缓其心理压力,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蟾乌凝胶膏穴位贴敷配合五音疗法对于缓解癌性疼痛有积极的作用,且使用安全,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1]王昆,谢广茹.临床癌症疼痛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18.
[2]陈滨海,张雅丽,付焕萍,等.阿片类药物控制癌性疼痛所致不良反应中医治疗体会[J].中医杂志,2015,56(14):1252-1253.
[3]丁庆刚.癌性疼痛的西医疗法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7):283.
[4]杨思福.针药并用治疗癌症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9):843-844.
[5]徐立群,张荣华,蔡宇,等.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治疗癌性疼痛例析[J].四川中医,2005,23(6):11-13.
[6]王凯,范晓鹏,林亚杰.外治法治疗肝癌癌性疼痛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7):19-20.
[7]黄景彬,林清.中医药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作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2):271-273.
[8]袁毫,乔炳礼.癌性疼痛患者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所致药物性便秘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9):1287-1289.
[9]徐建乐,范瑞雪,张晓添,等.五行音乐疗法在军队疗养员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3):201-202.
[10]唐宏舟,江南,张秀玲,等.五行音乐对特勤人员心理亚健康不同中医证型治疗前后比较[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9):775-776.
[11]周利波.抑郁焦虑可听古琴[J].今日科苑,2009,(23):85.
[12]刁先民,康真,王家祝,等.三阶梯止痛疗法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30-231.
[13]秦善文.中医药辨证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8,23(9):1328-1329.
[14]李秋宏,郑伟,刘志群.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中重度癌痛病患的效果和医疗费用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6):922-924.
[15]侯广云,张丽香,鲁丽君,等.针灸联合药物缓解老年癌痛的临床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6):79-80.
[16]莫雪强.中药镇痛膏穴位贴敷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3):26-27.
[17]刘洪云.中药膏药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4):106-107.
[18]胡军宏,维华,姜庆荣,等.自拟方传统熬制方法制作黑膏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0):41-42.
[19]张玉可,陈刚,刘旭东.膏药外敷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疼痛49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5):56-57.
[20]张建东.盐酸氨基葡萄糖片联合膏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14):2769.
[21]杨莉,冀东英,王素枝.穴位药物注射治疗癌性疼痛 72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5,45(29):69-70.
[22]郝淑华.术前访视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手术患者耐受性及应激水平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6):246-248.
[23]刘学建.中医情志护理对胸痹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9):184-185.
[24]郭璇,王小娟.中医情志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患者脑肠肽VIP及SS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9):14-16.
[25]黄灏梓,吴翠杏,彭锦莲.情志护理配合开天门按摩对高血压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210-211.
[26]项春雁,郭全,廖娟,等.中医五行音乐结合音乐电针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969-972.
[27]许继宗,张波,张喆,等.《黄帝内经》五音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肌力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6):1-3.
[28]孙静怡,郑树清,王红艳,等.五音疗法结合行为疗法对产后抑郁干预的效果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8):88-89.
[29]卜秀梅,王雪,董博,等.中医五音疗法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2):1670-1673.
[30]蔡光蓉,乔宜,李佩文,等.音乐疗法在肿瘤临床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