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观点

2015-05-05 01:53
湖北教育 2015年31期
关键词:微信中职家长

百家观点

不要过度解读诺奖得主的教育经验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如今关于她各阶段的教育经历被网友重新搬出来,开始总结自己的“教育箴言”,甚至还编撰成册,制成“宝典”,以供仿效。面对诺奖得主的“历史”,我们要心平气和,诺奖得主身上的经验可以适当汲取其养分,为己所用,但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些希冀归纳出教育成功模式,推而广之的做法,未免是牵强附会,异想天开。因为,每个人的教育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些所谓的教育良方,一旦脱离孩子个体实际,也会失灵。过度解读诺奖得主的教育经验,只会掉入经验的彀中,误入歧路。只有根据教育的实际,因人而异,别出心裁地制定培养方案,才是教育的正道。

——白毅鹏(据中国教育新闻网)

“重点班”是教育焦虑投下的阴影

尽管《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该法实施近10年,全国各地初中阶段重点班非重点班划分却从未停止。重点班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社会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投射。因此,只有创设更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家长和学生身上的那种教育焦虑才会渐渐褪去,重点班也自然会失去生存土壤,这一难题才能得到根本破解。这种社会环境和制度应当让年轻人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成长道路和努力方向的机会——要去登金字塔,可以根据自己的天赋选择雄鹰的快速方式,也可以遵循自己的兴趣选择蜗牛的缓慢方式;如果不想去攀登金字塔,也还有更多迈向成功的路径。

——陈先哲(据人民网)

中职质量“年检”释放积极信号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将建立中职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国家中职示范(重点)学校自2016年起,其他中职学校自2017年起,每年发布质量年度报告。根据这一行动计划,职业院校管理状态“大数据”将在3年内初步建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自我诊断、反馈、改进机制基本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等多方参与学校评价的机制更加健全。

中职院校年度质量报告将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亦成为国家决策教育投入、诊断教育问题、布局教育规划、评定质量工程等的第一手重要资料。不过,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还需各级各类相关人员抱着“把好事办好”的宗旨,一起努力加强专业指导,强化过程督查,力争取得圆满成功。

——王寿斌(据新华网)

别把“男孩教育”太当回事

南京师大附中新城初中10周年校庆日,针对“男孩危机”,特别举办了一场男孩教育论坛,希望培养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其实,“男孩危机”也好,“女孩危机”也罢,归根结底是“教育危机”。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包括学生教材、教学方法、考试制度、教育考核和评价制度等存在一系列的弊病,制约和束缚着男女生的心智发展、身体素质、人格养成、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抹平了男女生的性别差异。笔者认为,出路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改革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王学进(《现代金报》)

家访仅有“隔空”方式远远不够

微信、QQ群、校讯通等便捷的通信方式的出现,让传统实地走访的家访形式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隔空”的沟通与交流。家访仅有“隔空”交流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把传统的实地家访当作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交替进行。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学校、老师可以采取“隔空家访”这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而遇到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表现退步等情况时,老师就必须登门家访,和学生、家长促膝谈心,真诚沟通,共同寻求解决之道,这样既可以用真情来感化学生,又可以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孟木(据《南方教育时报》)

(见习编辑 徐世兵)

@ 本期微话题 教师的朋友圈都刷些啥?

主持人:当妈的朋友圈少不了晒娃,爱旅行的朋友圈多是景点推荐、驴友装备,做微商的朋友圈满满都是产品推荐,那么教师们的朋友圈是啥样子的?是关注近期热点教育话题,还是学生们的表现与感恩,抑或是对教学环境的一些思考?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趣决定取向,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就会去刷什么样的朋友圈。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的朋友圈是教师教育成果的“晾晒台”、酸甜苦辣的“宣泄场”、真实生活的“记录本”,且晒且珍惜,一路共享,一路前行!

——洪湖市教育局 王一琼

我的微信朋友圈大多会晒一些旅游或者外出参加活动的照片,同时也会转载一些传递正能量的文章,暂时没有考虑全面对家长或学生开放,因为我觉得微信朋友圈应该更贴近生活而不是工作。

——武汉市光谷第二小学 范正群

湖北省从十月起将打破教师“铁饭碗”,5年一次注册。这几天,我的朋友圈不断被刷屏。其实,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个“紧箍咒”。不会让人觉得教师就是一份“铁饭碗”,避免有些老师做久了产生“麻木”的情绪。

——郧阳区鲍峡镇中心小学 鲍 军

我经常转一转家庭教育的育儿之道,发一发班主任的“工作宝典”,晒一晒课堂教学的喜怒哀乐,写一写日常工作的得失感悟。

——保康县实验小学 赵官权

微信现成为家园联系的“时尚互动平台”,幼儿园老师的朋友圈几乎都是家长。平时,我们晒的不是自己的生活点滴,而是晒幼儿作品,晒幼儿在园吃饭、睡觉、游戏等等,将孩子们在园内一切动态分享到朋友圈,家长可以了解到自己孩子成长的点滴。有时,我们还分享一些幼教知识等,供家长学习。

——保康县直机关幼儿园 王 丹

刚开始玩微信时,我刷圈成瘾。那时,微信里还只有好朋友,朋友圈是名副其实的“圈子”。入眼入心的美景,再配上优美的文字。好心情,晒出去,和圈子里朋友分享,开心就多了一份;内心偶有阴凉,晒上去,圈里朋友关心,晒晒就暖了。后来,微信更多成为寻常联系的工具,圈里多了以前的学生、身边的同事、领导。朋友圈子大了,顾虑多了,个人空间却变小了。

——公安县藕池中学 成 娟

微信中,教师是心态更放松的教育工作者,乐于从不同角度关注和转载公众对教育的理解,乐于充当教育正能量的传播者。微信中,教师一般都会淡化职业身份,走向广阔的空间,积极参与各种话题讨论,开阔视野,健康身心。

——竹山县实验小学 朱友金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的朋友圈大多会关注一些关于教育的公众号,比如说《湖北教育》、《人民文学》、“优秀班主任”等,看到一些好的文章就会分享到朋友圈里。朋友圈里大都是同行和学生家长,彼此之间都会相互分享各自觉得有价值的信息。这是一种即时性的沟通,也是一种继续性的学习,很喜欢。

——黄冈市东坡小学 姜海珍

(见习编辑 徐世兵)

猜你喜欢
微信中职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我心中的好家长
微信
家长请吃药Ⅱ
微信
微信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