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上下一心谱华章

2015-05-05 01:53王顺芳杜才亮
湖北教育 2015年31期
关键词:军山情系校本

● 王顺芳 杜才亮

校本课程开发:上下一心谱华章

● 王顺芳 杜才亮

201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设立专项经费,启动了“以内涵建设项目促学校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通过自主申报,鼓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从课程建设、课堂建设、德育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重新定位学校发展。三年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军山小学(以下简称“军山小学”)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切入口和突破口,在神龙小学“校际手拉手”一对一的帮扶下,谱写出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反复论证定基调

确立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是一个反复论证,逐步厘清并形成学校办学愿景的过程,学校多次召开校委会和全体教师大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最终把内涵发展项目确定为开发校本课程《情系军山》。

本地历史及自然资源特点。军山位于长江中游,自古为军事要地(“军山”因此而得名)。军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根据学生自身生活的地域特点和个性发展需求,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比如: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山山水水,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之美,激发爱家乡的真挚感情;能够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来观察和处理现实生活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的活动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传统课程比较单一,且长期不变,不利于激发教师的创造活力。学校希望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提供足够的支持和保障,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能力,丰富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内容,改变教师的工作生活状态。

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学校地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部,长江北岸的大军山下,由原来的三所村办小学撤并组合而成,已有25年办学历史,基本保持着原有的农村小学特征,急需发展自己的特色与文化内涵。

积极探索现旋律

建立机构,重视研发。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校本课程研发小组,在市教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形成并完善了《情系军山》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确定了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具体目标(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开发目标),制定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度及相关激励机制,协调好了各负责人的分工及职责,建立了学校研发小组qq群(含专家团队),多次聘请专家主持召开研发小组会议,商定研发进程等。

聘请专家团队指导。学校借助神龙小学的资源和帮助,邀请湖北大学教授叶显发、武汉市教科院研究员周冬祥、徐宜汉等专家,就学校校本课程研发的目标、内容及研发的可行性等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市教科院徐宜汉老师专门就编写校本教材各单元板块、课题、每课内容的结构、教学活动内容的具体编排、各年段素材的筛选及课文中图文的编写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专题性培训与指导,使研发工作更具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广泛收集有关资料。针对校本教材的建构,研发小组成员充分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时间,深入村落、访问古稀老人,探访知名人士、寻找地方特色,进行实地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同时广泛地进行网络搜寻,并与街道文化站多次联系,查阅文献,收集、整理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

精心编写校本教材。调研并确定校本教材开发的内容,构建结构体系。学校通过走访、调研、商讨,确定《情系军山》校本教材研发内容主要包括:军山的自然美景、湖光山色、区域概况、地形地貌、气候、物产、历史变革、乡贤故事或轶事,民间传说、民风民俗、文化活动、规划发展等。为确保校本教材更趋科学、更具个性和特色,学校以“情系军山”为主题,在专家指导下,按“三个年段、五大板块、48个课题”,构建了《情系军山》校本教材的框架结构体系。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在低、中年段中设置了“家乡美”“故事汇”“乡贤录”“民俗风”等不同单元板块,而在高年段将“家乡美”改为“腾飞梦”单元板块。每课内容结构又分别按“基本活动”“拓展活动”“思考与实践”三个层次进行设计。教材强调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系军山》校本教材的教学活动内容编排。每册校本教材的课题与单元主题相吻合,教学内容都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家乡的过去与现在,课内与课外相连,力求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一种关注和理解家乡文化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在涉及教学活动内容编排时,我们按照三个层次进行编排。第一个层次,“基本活动”:主要通过“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填一填”“找一找”“认一认”“连一连”“查一查”等不同板块,让学生通过图文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与认知。第二个层次,“拓展活动”:主要通过“议一议”“写一写”“访一访”“想一想”等环节,加强并引导教育学生对家乡的情感,使学生对家乡的认知进一步得到内化与提升。第三个层次,“思考与实践”:主要通过“做一做”“游一游”等环节,引导学生由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每一课内容的编写按两个课时要求进行编排并组织实施教学。

收集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为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促进校本课程建设,2014年,学校举行以“我爱家乡军山”为主题的绘画、征文活动,并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

2015年2月,校本课程《情系军山》正式进入课堂。为此,学校确定以低年段为跟踪评价的校本课程教学实验班。通过听课、交谈、发放问卷等方式,收集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要求教师做好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以及对校本教材的科学性、适切性、可操作性等进行评估,为调整课程的实施,改进校本教材的编写与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信息和经验。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还针对性地开展了校本课程教学观摩活动。吴亮老师执教的校本课程《走进军山》和丁思老师执教的《军山长江大桥》获相关专家和老师们的好评。

上下一心谱华章

《情系军山》一书的编撰过程,也是学校教师转变观念、凝聚智慧、专业提升的过程。在搜集、整理家乡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学校教师的知识视野变得更开阔了;在发现、钻研家乡相关问题时,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在加工、编撰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教师的自信心增强了。经过探索,学校的课程知识得到了积累,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当地教师的家乡情结。与此同时,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实现了自身的角色转变,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全校教师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开发《情系军山》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教材更加适合于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学习身边有用的知识,促进他们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有效地发展。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学生的爱乡情感、社会责任感逐步提升。而且,学生本身也是课程开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提问、学会了收集利用各种信息,密切了知识与社会的联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得到了较好的激发和培养。

《情系军山》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学校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有了扎实的课程开发功底,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编写其他校本教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随后,学校又先后组织教师编写了经典诵读《怡阅》(低中高年段),以及以学校社团活动为主的《怡趣》《怡乐》《怡棋》《怡舞》《怡足》等一系列校本教材。

学校基于《情系军山》积淀下来的浓郁的军山山水文化情怀,决定以“情”为着力点和生发点。经专家点拨,几经论证,最终把“怡情教育”确立为军山小学的办学理念,以此为基础引领军山小学走上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快车道。

(军山小学系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水平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样本校。课题组长:余学泉;副组长:高中斯;主要成员:戴斌林、吴显品、彭志祥、刘华贵、张之见、王素培、付国屏、陈必元、韩瑾、张卫波、叶丹、王顺芳。)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军山小学)

(责任编辑 曾宪波)

猜你喜欢
军山情系校本
军山湖鱼类资源调查与渔业结构调整效益分析
“蟹”逅军山湖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情系河山
情系河山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情系河山
小雨滴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