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

2015-05-05 01:30欧海娟谢小红黄晓珍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16期
关键词:无痛性休克心肌梗死

欧海娟 谢小红 黄晓珍

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无明显临床表现,其诊断多依靠心电图检查和血清酶学检查,因此,疾病发作时有可能引起误诊,从而延误治疗。在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中,急诊护理是重要环节[1-2]。为探讨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方法,对本院从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34例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34例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及34例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作为无痛组和有痛组。无痛组男20例,女14例,有吸烟史者11例,有冠心病史者16例,有高血压者17例,有糖尿病史者18例,超重者7例。有痛组男21例,女13例,有吸烟史者10例,有冠心病史者9例,有高血压者10例,有糖尿病史者11例,超重者6例。

1.2 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年龄特点、并发症以及死亡率。

1.3 急诊护理

1.3.1 一般护理 患者入院后,早期为患者吸氧,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高流量吸氧,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吸氧过程中勤检查吸氧管道,保证吸氧通畅、有效[3]。确诊后早期给予硝酸甘油,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准备好急救药物和设备,尤其是做好溶栓准备,发病6 h内给予溶栓疗法效果最好[4-5]。做好心电监护,以早期发现室性早搏、持续性室速等,心律失常大多发生于心肌梗死后48 h[6]。因患者夜间在睡眠状态,不容易发现病情,而猝死多发生在夜间[7],因此要增加夜间巡视。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以早期发现先兆症状,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漏诊。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在床上运动,排便时避免用力,以降低机体对氧的损耗[8-9]。

1.3.2 心理护理 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后,常担心会死亡而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而这些情绪一方面会影响患者的配合治疗,一方面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疏导,使其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其恐惧感会增加。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多关心患者,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减缓其恐惧心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加强监护和巡视,密切观察病情。若患者出现左肩胛部疼痛或上腹部隐痛时,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其他心脏疾患患者,或患者首发不明原因的上述症状而就诊者,均应警惕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血压下降者或突发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者也应考虑该病[10]。进行酶学、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11]。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两组均有胸闷不适、恶心、呕吐、休克、心悸等症状,但有痛组心前区疼痛明显,而无痛组由于发病隐匿,无此症状,仅表现为左肩部疼痛或上腹部隐痛。

2.2 年龄特点 有痛组年龄47~76岁,平均(51.34±2.64)岁;无痛组年龄56~83岁,平均(61.34±3.29)岁,无痛组平均年龄大于有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2,P<0.05)。

2.3 梗阻部位 无痛组14例下壁梗死,8例前间壁梗死,高侧壁梗死7例,3例前壁梗死,2例前壁合并下壁梗死;有痛组12例前壁梗死,8例下壁梗死,8例前间壁梗死,3例下壁合并右室梗死,3例前侧壁梗死。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无痛组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高于有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猝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动脉硬化引起脑循环障碍,脑组织长期慢性缺血缺氧导致痛觉迟钝,痛阈增高有关[11]。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临床症状不典型,无明显心前区疼痛表现,不容易被发现,也就不采取预防措施[12]。而患者常因脑血管意外或休克等入院,因患者意识不清、痛觉迟钝不能主诉疼痛;部分患者因年龄太大不能清楚地描述病情;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痛觉冲动传导阻滞致痛阈升高而无痛觉[10],也容易被医护人员忽视,所以该病的潜在风险性较大,因此,采取有效的急诊护理干预,及时发现发病先兆,及时给予心电图检查或血清酶学检查,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对确保预后有重要意义[12]。

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虽然胸痛不明显,但患者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者较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且年龄偏大,梗阻部位以下壁多见。且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高于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所以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的中老年人,若发生突发性的心衰、无明显原因的低血压休克、突发抽搐、偏瘫等脑循环障碍、出现与肺部体征不符的胸闷、气喘加重等均应考虑该病的可能。对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均应及时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做好抢救准备。

总之,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应采取针对性、综合性的急诊护理措施,以早期发现该病早期处理,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1]胡龙才,张卫,胡华龙.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附40例报告)[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6(4):301-302.

[2]刘丽华,秦俊华,杜秀梅.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09,11(3):62.

[3]赵绍梅.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4):202.

[4]张玲,王武卫,付剑侠,等.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31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8,10(24):73-74.

[5]许圣宣,毕红军,慈书平.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误诊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6):378-379.

[6]詹艳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干预40例临床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7):107-108.

[7]余凤萍,李润宁,史宁宁.非典型性心肌梗死57 例护理体会[J].西北国防医学,2008,29(6):475-476.

[8]郑爱华.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及护理探讨[J].健康大视野医学手册,2006,3(3):63.

[9]李凤琴.急性心肌梗死64例康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0,12(18):181-182.

[10]张玲.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导,2014,12(25):340-341.

[11]杨兰,王宝金.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103-104.

[12]袁秀云.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导,2012,10(32):645-647.

猜你喜欢
无痛性休克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研究
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负性情绪影响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终末期肾病患者并发无痛性主动脉夹层1例并文献复习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