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杰
意大利歌剧史上真实主义的代表作——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和莱翁卡瓦罗的《丑角》,无论是题材、篇幅,还是艺术特色,都堪称是一对双生子、姐妹篇。在欧美舞台上常以一晚同演而为乐迷们津津乐道。然而这两部歌剧在国内上演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因为两部戏人物多、排场大、布景道具繁复。而由意大利歌剧院来沪奉上原汁原味的演出,更是头一遭——5月18日,2014年第31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式,由许忠率领并执棒的意大利贝利尼歌剧院,在文化广场隆重上演了《乡村骑士》和《丑角》。
此番贝利尼歌剧院全班人马能够倾团光临上海,显然是借了艺术总监许忠之力,当然,如果在上海大剧院或东方艺术中心的歌剧厅演出,效果肯定会更好。文化广场是演音乐剧的场所,别的不说,仅是乐池,就放不下一个大乐队,无奈之下,低音贝司和打击乐器等,只得放在舞台两侧,这不仅给指挥带来难度,而且乐队声音的平衡度也会受到影响。又因为剧场的声场不太适合美声演唱,舞台前方两侧用了适度的扩音。尽管有种种的不如意,但我们还是欣赏到了一道难得的正宗意大利美声大餐。
首先说卡司。在这次来沪的全部演员中,希腊女高音迪米特里·西奥多斯素无疑是最大牌的,她是贝利尼歌剧院第一号女声。看看她的演出履历,完全是当今欧美歌剧院一线演员中的佼佼者。我对希腊女歌剧演员一向看好——不仅仅是因为玛丽亚-卡拉斯。希腊女声特别善于唱歌剧中的悲情女主角(也许与历史上的希腊悲剧有渊源),就说这次在《乡村骑士》中饰演桑图扎的米特里·西奥多斯素,她音量洪亮,音色饱满,富有质感,演活了对背叛自己的丈夫图里杜爱恨交加的心理。稍感欠缺的是,她整场的发挥似乎不太稳定,据一位看过她彩排的乐迷朋友说,她彩排时的表现好过正式演出。是否与她前一晚参演在辰山植物园草地举行的贝利尼歌剧院歌剧咏叹调音乐会,从而导致嗓子疲劳有关?(她在前一晚演唱贝利尼《诺尔玛》中的“圣洁女神”,除了尾声的弱音稍显不足外,音色、表情、气息、内涵……都非常动人,可以想见其全盛时期的光彩。)
巴西男高音理查德-鲍尔,曾经是意大利歌剧黄金时代的伟大男高音弗兰克·科莱利的学生。除了欧美舞台,他的演出活动主要集中在自己的故乡巴西和拉美。他此番不仅在《乡村骑士》中饰演图里杜,还在《丑角》中饰演卡尼奥,一人演两角,戏份最重。他的嗓音偏重抒情,运腔舒展,能唱出有爆发力的高音,只是胸腔共鸣不足,声音的戏剧力度稍逊,在演唱《乡村骑士》图里杜最后与阿尔菲奥决斗前的“再见吧,妈妈”时,人物此时此刻的悲情感染力略显不足。这是图里杜在戏中最为重要的唱段。也许理查德·鲍尔有自知之明,他在《丑角》中颇有后来居上的表现,演唱著名唱段“穿上戏装”时,声情并茂,表演细腻,入情入戏,终于扳回一局。总体来说,理查德-鲍尔的唱好于演,他如果演唱音乐会咏叹调,可能会好于歌剧中的人物表演。
饰演阿尔菲奥的意大利男中音保罗-拉-德尔福,今年已经5了岁,显然是一位歌坛老戏骨,还是贝利尼歌剧院艺术局成员和多个音乐节的艺术总监。他嗓音厚实,艺术修养高,表演经验丰富老到,举手投足不怒自威,他最后杀了图里杜是顺理成章的。当然,由于年龄关系,他的嗓音已过了高峰期。
让人耳目一亮的是饰演洛拉的意大利女中音萨宾娜·比亚妮,她今年30岁还不到,但圆润饱满、富有磁性的嗓音已臻成熟。无论声音还是外貌,萨宾娜-比亚妮似乎都已超过了她的实际年龄。因为角色的原因,她在《乡村骑士》中的戏份并不多,却已给人留有深刻印象,这是位值得期待的女中音。
相比《乡村骑士》,下半场《丑角》中的卡司,除了男高音理查德·鲍尔饰演卡尼奥,其他角色都是另一班人马。饰演女主角内达的是意大利女高音丹妮拉·茜拉琪。从节目单上看,她外形漂亮,演出履历丰富,也是位一线女高音。从当晚的亮相演唱来看,两方面似乎都有些逊色,起先我还以为是临时换了角色,经过求证,确实是她。相貌图片当然可以美化,演唱虽然不如想象中那么出彩,但总体上还是比较符合戏中的角色,尤其是戏尾,她在戏中戏表演科隆比娜,还是形神兼备的。履历上写她饰演过威尔第《阿依达》中的女主角,令人疑惑,她的轻型抒情女高音的嗓音,能唱《阿依达》?也许。当晚不是她的最佳状态。也不是她的真实实力的展现?果然,后来我看了她前一晚在辰山植物园音乐会的录像,她演唱威尔第《茶花女》中的维奥莱塔,无论是演唱还是人物的形象气质。都明显好过《丑角》。是累了,还是她是属于特别容易变化的歌剧演员?女性歌剧演员在这方面尤其明显。
日本男中音上江隼人的长相有点滑稽。颇为符合戏中滑稽戏剧团演员托尼奥的角色。他的偏重抒情音色和内在戏剧性的不足,影响了托尼奥角色在戏中的分量。在《丑角》中,卡尼奥、内达、托尼奥是个“铁三角”关系,而且戏中戏剧性的转变、悲剧的发生,主要也是由托尼奥“揭发”的——他垂涎内达而遭到痛斥,怀恨在心,发现内达与西尔维奥的私情后,告知卡尼奥,于是导致了悲剧的结局。由此可见,托尼奥在戏中的分量举足轻重。他不是配角。
饰演西尔维奥的意大利男中音塞勒瓦·托达罗用身体硕壮来形容已远远不够。他的戏份虽然不多,但与内达的二重唱颇为动情。在辰山植物园音乐会上,他出场多次,演唱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快给忙人让路”、威尔第《茶花女》中第二幕与维奥莱塔的二重唱,是个实力派演员。
贝佩虽然也是《丑角》中的配角,但饰演他的意大利男高音伊利亚诺·罗伯特,却是贝利尼歌剧院的第一号男高音、名副其实的顶梁柱。他在戏中不多的演出颇为出彩,在戏中戏的演唱堪称一流。更令人激赏的是他在辰山植物园音乐会上的表现。我觉得用“一流”来形容已远远不够。他的高音具有辉煌的金属般光泽,那是久违了的属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歌剧黄金时期才有的美声。他弱音的控制力完美无比,细腻感人。力透纸背。他演唱的多尼采蒂《军中女郎》中的“偷洒一滴泪”、普契尼《波希米亚人》中的“冰凉的小手”,是超一流的表现。而且,他非常善于表演,注意与同台演员的配合。在迪米特里·西奥多斯素接着演唱“人们叫我咪咪”时,他站在一旁,举手投足都很入戏。很可惜。在文化广场演《乡村骑士》、《丑角》中男一号的,不是伊利亚诺·罗伯特。他以后有机会可以在上海开独唱音乐会的话,热烈欢迎!
红花争艳,绿叶可喜。贝利尼歌剧院的合唱队光芒四射,风头不在独唱演员之下。他们不仅歌声齐整,音色悦耳,而且洋溢着歌剧剧情中所蕴含着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迷人心醉。我似乎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乡村骑士》有这么多迷人的合唱曲。
导演卢卡-维尔多内(Luca Verdone)的理念忠实于原著,舞台布景既“实”又“简”,一景多用。《乡村骑士》舞台左边是图里杜家居的房屋,右边是教堂,舞台中间是演员表演的区域,简洁明了,色彩鲜明,有一种油画般的乡村气息。到了下半场《丑角》,基本布景没动,只是在左边图里杜房屋前搭了个滑稽戏剧团的表演舞台,右边教堂前挂了市井图,舞台后面是故事发生地的乡村场景,中间区域仍然是演员表演的空间。
这种导演手法经济实用,便于观众理解入戏,尤其是对刚入门的中国观众来说,写实手法可能更便于观众接受。说到歌剧导演,现在的歌剧演出非常强调导演的作用,目前在西方舞台盛行出奇出新,因为演得多了,观众有尝鲜的心理,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歌剧都可以经常花样翻新的,一般来说,涉及到神话传说等相对抽象的题材,比如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可以有层出不穷的导演理念和手法,而对《乡村骑士》、《丑角》这样现实题材的作品,还是“传统保守”些为好。还有如普契尼的《玛侬·莱斯科》、《波希米亚人》、《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威尔第的《茶花女》等,也是这样。有的导演不顾歌剧音乐的主体,一味在形式上求新,以致形式脱离内容,牵强附会,甚至南辕北辙,令人啼笑皆非,莫名其妙,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这就像音乐创作,调性音乐并没有寿终正寝。
自从许忠上任意大利贝利尼歌剧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后,这次是他首次率领全班人马来沪演出。5月1了日,他指挥贝利尼歌剧院在露天的辰山植物园草地举行了一场歌剧咏叹调音乐会,5月18日又在文化广场上演《乡村骑士》、《丑角》,鞍马劳顿,紧凑的演出,全体歌唱家、演奏员依然保持了上佳的状态。许忠的指挥整体感好,脉络清晰,善于激发乐队的情绪和歌唱家的状态,富有正宗的意大利歌剧味,殊为不易。这得益于他深厚的钢琴功底和音乐修养。一般来说。从演奏家转型为指挥家,钢琴家更容易成功,这方面的典范不胜枚举。与北京的演出市场相比,上海目前最缺乏的是歌剧演出,殷切希望许忠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率领贝利尼歌剧院来沪演出。
(作者注:有关辰山植物园音乐会,是据录像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