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学生心理应激、抑郁、心理一致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15-05-05 04:02陈开梅王建军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量表

陈开梅 董 磊 王建军

(空军勤务学院军事共同科目教研室,江苏 徐州 221000)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思潮的逐步盛行,大量研究者开始对传统心理学范式提出质疑和挑战,转向深层次的关注个体面对心理应激时,所采用的各种有助于其心理健康的积极心理品质[1]。个体的控制、自尊、心理弹性、乐观等一系列主观内在素质在心理应激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诸多的积极心理品质中,心理一致感得到了纵多学者的一致青睐[2]。心理一致感是主要由可理解感、可控制感和意义感共同构成的一种心理保护机制,在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到很好的协调和缓冲作用[3]。心理一致感主要受两种因素影响,一种是普遍性的抗拒不足(生活事件、应激源等),另一种是普遍性的抗拒资源(社会支持、自我同一感、自尊、价值观等)。

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往往被人们认为“做事冲动,品行不高”,这样的评论虽然不完全正确,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在应对心理应激上存在一定缺陷[4]。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应激能力并不仅仅取决于外部客观因素,同时也取决于个体内部主观因素。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内部主观因素主要有人格、控制、自我认知评价等。但至今尚没有研究涉及心理一致感在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应激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本课题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心理应激为自变量,抑郁水平和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考察心理一致感在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应激中的中介效应。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班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3 所大学选取样本,取样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样本在人口统计变量上(性别、年级、地区等方面)均衡。共发放问卷800 份,剔除错答、漏答和有规律做答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728 份,有效回收率为91%。

1.2 测量工具

1.2.1 心理一致感量表

该量表由Antonnovsk 教授编制,刘俊升、包雷萍等人修订,包括3 个分量表(可控感、可理解和意义感),共有13 个条目,采用Likert7 级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5]。该量表的信度为0.75,本次测验的信度为0.81。

1.2.2 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

该量表由梁宝勇编制,共包括10 个分量表(5个临床用和5 个研究用)。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只选取正性事件、负性事件和中性事件三个分量表,采用Likert7 点量表评分[6]。本次测试的信度为:正性事件0.83,负性事件0.76、中性事件0.82。

1.2.3 抑郁量表

该量表由Radloff 编制,共包括20 个条目,采用4 级计分,分数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高。总分小于16 分为无抑郁症状,16-19 分可能有抑郁症状,大于20 分肯定有抑郁症状[7]。本次试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1.2.4 主观幸福感问卷

该量表由吉楠编制,共包括生活满意度、自我满意、社会性行为、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精力、人际关系和家庭满意8 个分量表,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选取了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三个分量表,采用Likert5 点量表评分[8]。本次测验的信度为:生活满意度为0.83,情感平衡为0.77,正性情感为0.76,负性情感为0.68。

1.3 研究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8.0 和AMOS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心理一致感、心理应激、抑郁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表1 心理一致感、心理应激、抑郁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矩阵

从表1 中可以看出,心理一致感、心理应激、抑郁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心理一致感与心理应激和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应激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

2.2 心理一致感、心理应激、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要确定心理一致感是否在心理应激影响抑郁与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充当中介变量,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自变量(心理应激)对中介变量(心理一致感)具有影响效应;(2)自变量(心理应激)对因变量(抑郁与主观幸福感)具有影响效应;(3)自变量(心理应激)对因变量(抑郁与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会因中介变量(心理一致感)的介入而减少[9-10]。如果满足了上述条件,那么自变量心理应激对因变量抑郁与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和标准回归系数在第三个回归方程中会比在第二个回归方程中更小。

为了检测心理一致感在心理应激与抑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我们采用三步中介回归法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一步分析考察心理应激对中介变量心理一致感的预测作用;第二步考察心理应激对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第三步则考察心理应激与中介变量心理一致感对抑郁和主观幸福感预测作用。

表2 心理应激对心理一致感的回归分析(方程一)

表3 心理应激对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方程二)

表4 心理应激和心理一致感对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方程三)

从表2 可以看出,心理应激显著地影响了中介变量心理一致感(F=8.682,P <0.01,解释了心理一致感5%的变异);在回归方程二中(见表3),心理应激对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是显著的,解释了抑郁变异的13%(F=37.43,P <0.001),主观幸福感变异的11%(F=32.74,P <0.001);在回归方程三中(见表4),我们可以发现,心理一致感显著地影响了抑郁和主观幸福感,它们分别解释了抑郁变异的8%(F=24.78,P <0.001),主观幸福感变异的6% (F=22.54,P <0.001)。在回归方程三中,自变量包含两部分内容,分别是心理一致感和心理应激。我们发现,心理一致感解释了抑郁变异的8%,心理应激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11%;心理一致感解释了主观幸福感变异的6%,心理应激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7%[11]。

2.3 心理应激、心理一致感、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结构方程模型评估

为了探讨心理应激、心理一致感、抑郁和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以心理应激与心理一致感、抑郁和主观幸福感及其预测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成果,得出理论假设模型(心理应激即可直接对抑郁和主观幸福感产生直接效应,又可通过心理一致感对抑郁和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效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从表5 中可以看出各项拟合度指标均达到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可接受的范围,说明按照理论假设所设定的模型拟合比较好[6]。模型的路径系数见图1。

表5 心理应激、心理一致感、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模型拟合指数

图1 心理应激、心理一致感、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

3 讨论

从积差相关矩阵可以看出,心理应激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一致感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成果是一致的。心理一致感高的个体善于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应激,体验到较低水平的抑郁,其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都优于心理一致感低的个体。也就是说,心理一致感在客观心理应激事件与个体的外部身心表现之间起到很好的调节和缓冲作用。即面临相同的心理应激,心理一致感高者,敢于面对应激源,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自己具备积极的、正向的自我悦纳感和自我评价,进而导致个体期望克服应激的控制感及意义感提升;而心理一致感低者,经常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缺乏动力,泄气、不自信、内向,不善交际,抱怨自己不如别人,导致生活无意义、空虚、无聊,进而退缩、逃避的情绪反应[14]。

从逐步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当心理一致感中介变量出现时,心理应激对抑郁的解释量由13%下降到11%,标准回归系数由0.36 下降到0.31,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由11%下降到7%,标准回归系数由0.32 下降到0.26。因此,尽管在第三个方程中,心理应激对抑郁和主观幸福感仍有显著影响,但这些影响中下降的部分是由心理一致感引起的,因此,心理一致感是心理应激与抑郁和主观幸福感间的一个中介变量。这表明心理一致感作为中介变量,一方面抑制着心理应激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心理一致感本身对主观幸福感还有着较强的促进效应。体育专业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文化知识,还要面临逐步提高体育技能的双重压力。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学内容和上课环境多以体验式学习、分组学习、团队练习为主,通过体育学习和运动锻炼,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他们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形成更为积极的应对方式,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另一方面有利于运动愉快感的形成,提高心理适应能力[12-13]。从中介作用的大小来看,心理一致感对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大小是不同的。其中,心理一致感在心理应激与抑郁水平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8.56%,而心理一致感在心理应激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8.24%.这表明心理一致感对主观幸福感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大[13]。从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因变量心理一致感对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Beta 值出现显著下降,分别由0.36、0.32 下降为0.31、0.26。因此,心理一致感是心理应激与抑郁和主观幸福感间的部分中介变量。

由拟合的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心理应激对心理一致感、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表明心理应激能很好的预测心理一致感、抑郁和主观幸福感。进一步分解心理应激、心理一致感、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效应,发现心理应激对抑郁具有最强的正效应(总体效应为.5157,直接效应为.42,经过心理一致感的间接效应为.0957);心理应激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最强的负效应(总体效应为-.3623,直接效应为-.26,通过心理一致感的间接效应为-.1023)。

综上所述,心理一致感是国内外应激、应对、健康研究领域最受青睐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显示,一方面心理应激对抑郁具有直接的正作用,而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的负作用。说明面临心理应激越高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其总体的应对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心理一致感不管是对抑郁水平还是主观幸福感均存在间接作用。按照身体锻炼的社会交往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身体锻炼能够增强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感受,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和自尊能力,从而改善个体面对心理应激时的焦虑,促进积极认知。这就启示我们,在帮助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好的应对心理应激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从外部客观因素着手,尽力降低其心理应激水平;另一方面,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内部主观因素进行专门的训练,尤其是加强可控制感、可理解感和意义感的训练,是帮助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好的应对心理应激的有效路径。

[1]周颖,李莹,刘俊升.心理一致感在青少年压力应对中的中介效应检验[J].心理科学,2010,33(2):429-432.

[2]殷荣宾.体育锻炼与青少年心理一致感关系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8):93-94.

[3]许昭.短跑运动员心理一致感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2):111-113.

[4]孟祥乐.新时期体育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4):74-77.

[5]陆洋,桑标.不同心理一致感初中生对压力的态度激活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32(1):43-48.

[6]高军,孙建华,肖坤鹏.体育运动干预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的实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4:55-58.

[7]汪向东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修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

[8]陈作松,季浏.身体锻炼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极其心理机制[J].心理学报,2006,38(4):562-575.

[9]吕晓昌,杨剑,韩建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现状与运动干预的研究[J].体育学刊,2013,20(4):106-110.

[10]尹剑春,季浏,王坤等.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的调节作用:来自纵向研究的证据[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1:38-41.

[11]严标宾,郑雪,张兴贵.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自我控制及抑郁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1,34(2):471-475.

[12]林德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1):92-94.

[13]张磊,殷恒婵,王茵.体育专业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应对策略与心理压力三因素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2):229-234.

[14]徐瑞洁,李莎莎,邱礼荣等.护理本科生心理一致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20):69-71.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量表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后印象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