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
随着中国出国留学的热潮,西安各大中学国际课程班的创立逐渐扩大规模。高中国际课程班的目的就是秉承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的优势,全面推行应对留学目标国家的中英衔接的以英语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有效课程整合,做好高中国际课程班同国外大学的教学模式、方法、内容的无缝衔接。在这种大背景下,实现中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革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研究主要依托西安铁一中国际课程班的大环境,以国际班地理教学的实际教学为研究背景,以小班地理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展开,铁一中国际班开设中方基础课程、美国GAC课程、语言备考课程、ACT(American College Tes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配套课程以及AP(美国大学先修课程)课程。中方地理教材为湘教版,其知识内容和体系直接关系到ACT考试的科学(ACT ScienceReasoning)部分以及阅读部分(ACT Reading)中的地理知识,甚至会关系到AP地理学的学习。在课程衔接的要求下,实现高中双语地理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那么对双语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研究应该放在第一位。
双语地理教学中英语的引入方式以及中英教学比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引入式双语地理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引入式双语教学主要依靠引入相关学科专业的英语名词来实现;地理学科的引入式双语教学,就是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引入相关的地理英语名词,并能给出英文解释和相关地理问题英文阐述的教学方法。单词是双语教学的基础,不仅能保障地理双语课堂的有效进行,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地理专有名词的理解和积累,单词的提供可以依托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附录的单词表,额外补充部分需要教师提前整理并以单词表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并提前预习,例如,针对水循环章节给出的单词如表1所示:表1中给出了知识点的核心单词,在教师引入和讲解过程中还需要给出大陆、海洋、植物、蒸腾作用等相关单词,这样既使得讲解过程清晰流畅,又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地理学名次的记忆和掌握。比如学生了解了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和说法后很容易就会掌握海洋内循环(Thewater cycle in the ocean area)和陆地内循环(Terrestrial water cycle)的概念。另外,随着教学方式日趋现代化,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英文图片和视频资料参与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来,这样既达到了双语教学的目的,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引入式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有较大备课量,例如,单词表的整理和英文素材的搜集以及扎实的英语表达能力,对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有一定要求,因此在国际班地理教学中可以得到实践。
表 水循环单词表
由于国际班学生对地理课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同中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有一定差异,前者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其知识深度最多达到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程度,那么在课堂中就可以组织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前面所说过的英文教学素材和多媒体的应用,另外还可以把英文渗透到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堂练习等互动过程中。例如,探讨地球为何存在生命的特殊性这个问题(What special conditions make life on earth?)在课堂上可以以小组开放讨论的方式进行,只要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涉及大气(atmosphere)、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水(water)、日地距离(distance)和宇宙环境(space environment)等,都应给予鼓励。另外必修二人文地理部分内容可以作为开放题目让学生上台演讲,比如,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What a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growth of the population?)学生通过提前预习和资料搜集,基本上可以做出完整的课堂演讲,教师其后进行总结和点评,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研究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受益匪浅。
双语地理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同样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检验,课前提问、课后作业及考试都可以检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双语教学课后作业一定要精简并结合英语命题的特点,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思维,例如,看图试分析地震波在地表以下转播的特点?(Please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under the earth’s surface.)
图
放弃惯用的填空题模式,本题以看图论述题的方式留给学生,通过识图和联系课堂内容,首先学生会对知识点的地理名词有基本的认知,比如,我们学到的两种地震波横波(S)、纵波(P)通常被大写字母代替,学生在不明其意的情况下容易混淆;但是在了解横波Secondeary wave和纵波Primary wave的词组以后,对两种波的首字母会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方便记忆。有些学生甚至总结出独特的记忆方法:S波和P波在通过不连续面莫霍面(Mohorovicic discontinuity)后速度都有所增加,在通过古登堡面时(Gutenberg discontinuity)S波消失了(S波在古登堡面Stop,首字母同样是S),P波通过古登堡面后速度骤减(P波通过Pass了古登堡面,Pass首字母同样为P),通过这个记忆的技巧,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特征。综上所述,以双语命题的方式,配合灵活多样的题型可以检查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课堂有效性的调整给出反馈。
国际班学生同样要通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考核,因此要对必要的知识点,以英语命题考核的方式在笔试试卷上有所体现,这样才能做到讲—练—考的统一。每套试题中可设置10%左右的英文原创试题,通过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以及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完成考核。例如:(1)What’sthewinddirectionofwintermonsoonineastpart ofChina?A.Northeast B.Northwest C.Southwest D.Southeast(2)Which part of watercycleisrelatedtothesummermonsooninChina?A.Evaporation B.Inflitration C.Underground flow D.water vapor transport这两道关于季风的试题既考核了地理学考相关知识点,又考查了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水平,从考试结果来看,两道英文题正确率分别是70%和72%,从双语地理教学的初期探索阶段来说,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就需要更加完善双语地理教学的课堂考核和考评体系。同时,针对课堂效果和改革方面,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下发给国际班高一年级学生,得到以下结论:课堂模式方面:84%的学生认为引入式双语地理教学有利于理解课堂内容,适合国际班的学情;其他16%的同学希望增加专业地理名词的难度,甚至希望将全英文教学引入课堂;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所引起的。就考核考评方面,68%的学生认为在英语阅读基础上能够完成英语地理题型,23%的学生认为现阶段完成英语地理试题存在困难,另有9%的同学希望增加英语地理试题的难度。总体可行性评价:65%的学生认为双语地理教学形式新颖适合国际班教学环境,31%的学生认为双语地理教学对自己英文科学类阅读提供了知识基础并有很大帮助,仅有4%的学生不适应地理双语教学的模式。综上所述,就初期的教学实验阶段来看,大部分学生愿意并有能力适应双语地理教学的教学模式。
根据初步的教学研究,对双语地理教学的开展有以下总结:第一,对应人群的特殊性,仅适用于以出国为目的的国际班学生的课堂教学,为了做好课堂衔接,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第二,教学预备环节复杂,不仅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而且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量较大。第三,课堂组织和考评形式多样,针对小班教学,可以渗透多种开放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考评和考试可以加入英文题目的部分,做到讲练结合。第四,整体教学效度还可提高,学生对课堂的适应性、考评和考核方式的适应性都还需要一个过渡期,随着模式的改革和教学细节的调整,学生适应性和课堂效度会不断提升。从整体来说,双语地理教学模式比较符合国际班教学课程整合的目标,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接受,最终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调整,一定能够成为很好的中西方衔接课程。
胡毅军.引入式双语教学在高一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0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