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季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 810007)
高校MPA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以青海某高校为例
李 季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 810007)
在阐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概念的基础上,从质量意识不强、指导力量不足、读研动机复杂、科研能力不足等方面,探析影响青海高校MPA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并针对质量意识、“双师型”导师、读研动机、学习态度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高校
近年来,伴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更要注重质量的培养。如何提高青海民族地区MPA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是目前青海地区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头等大事。为保证和不断提高MPA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必须正确把握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本文以MPA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主要的调查对象,立足于青海某高校进行调研。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将研究生教育质量界定为:研究生教育系统所提供是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1]。文章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指研究生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达到研究生的学位标准和质量要求、是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是否满足受教育者个人自身发展的需求。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侧重于理论的学术型研究生而言的,旨在培养具有一定职业背景的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指公共管理硕士,培养适应公共管理现代化以及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专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本研究针对青海民族大学MPA研究生为主要的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收集相关主体对MPA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认识与评价。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为研究对象,将MPA、研究生导师,以及相关管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
(二)调查问卷及分析方法
本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归纳分析法总结出已有的重要影响因素,然后进行问卷的设计与调查,采用SPSS17软件对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调查问卷根据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包括调查对象的一些基本信息(教育中的角色、职称)以及影响因素的评价。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针对青海民族大学的MPA研究生进行闭合式的抽样调查方式,问卷发放200份,回收192份,获得有效问卷185份,调查涉及“导师对教育质量有无影响、生源质量、个人态度、管理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青海高校MPA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量意识不强
表12005—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表(单位:万人)
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详见表1),而青海高校的MPA招生学校每年从有限的招生计划中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2007-2010年,MPA教育只有全国联考一种(即单证MPA研究生),每年招生名额由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分配,平均每年50人左右。2010年,学校又有了元月份考试的MPA(即双证MPA研究生),根据学校的培养能力,招生名额从2010年的20人逐步增加到2014年的50人,截止2014年12月,青海民族大学已连续招收8届MPA研究生,累计录取6届非全日制和5届全日制共355名MPA研究生。虽然培养单位一直注重MPA教育质量,但是招生数量不断增加,学校、导师、研究生自身以及管理者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意识不强的现象。
(二)“双师型”导师不足
导师是MPA研究生的引导者、先行者,在影响MPA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导师因素是最关键因素,他的指导作用将会通过每次指导学生的时间和指导的频率表现出来。调查表明,大部分导师是认真负责的,但是他们只是理论上的先行者,自身实践经验就不足,在指导MPA研究生的时候缺乏实践经验,这样会影响MPA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
(三)读研动机复杂
在调查过程中,仅有18%的MPA研究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攻读硕士学位是专业和个人兴趣的需要,大部分的MPA学生在工作后选择继续读研为了升职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研究生的读研动机复杂将会影响学习目标的偏离以及缺乏进行科研创新的动力,这对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
(四)科研素质相对缺乏
调查结果显示,90%的MPA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科学研究的动力,93%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进行科研创新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对专业的认识和学习仅局限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以及专业课程,对自己专业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自己尚未有突破性的创新。科研素质的培养对于MPA学生来说是关键,研究生平时太过于依赖导师的指导,缺乏独立自主的进行科研的锻炼机会,另外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缺乏科研能力的训练,在教学环节中未能着重体现,这样会阻碍MPA研究生科研素质的提高。
(五)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据调查显示,20%的MPA硕士研究生每天的学习时间为两到三个小时,学习时间较短。由于MPA学生是在职研究生,他们每天只有在繁忙工作外的业余时间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投入到学习的时间较少的原因主要体现在MPA研究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态度,仅将课堂学习的时间作为自己的学习时间,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重要,缺乏自主学习时间,将会阻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内外因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说MPA研究生教育质量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学校还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个人因素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主观因素
研究生教育质量高低具体表现在研究生个人理论学习、科研实践、学术创新方面以及思想道德修养等。这些因素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当前青海高校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整体较好, 但50%的研究生对自己读研没有明确的目标,目标不明确直接导致其努力程度、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不足。
(二)客观因素
1.社会因素并不是影响MPA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优化升级,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刺激了研究生队伍的迅速扩大, 但也导致部分高校片面重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数量, 忽视了研究生教育质量。
2.学校因素对MPA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是主要的,主要表现在:(1)招生环节。MPA考生资格审查分两个阶段进行。报名时,考生报考资格由报名点和学校研究生部审查;复试阶段和入学报到时,由研究生部和培养学院再次进行双重审核。最终成绩由全国联考成绩和学校组织的复试成绩按60%和40%的权重加权所得。录取时按最终成绩排名来决定最后录取人员。从目前来看, 青海高校研究生生源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 生源总量增长较快。截止2014年12月,青海民族大学已连续招收8届MPA研究生,累计录取6届非全日制和5届全日制共355人MPA研究生,平均每年增加50人。第二, 调剂生人数增加。自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以来, 青海高校MPA研究生的生源主要以调剂生居多, 且大部分调剂生是内地一般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大量调剂生的涌入,虽然补充了青海省内的高校生源数量长期不足的现象, 但同时也会导致师资队伍以及硬件设施跟不上, 这样一来会对MPA研究生教育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影响MPA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2) 培养环节。相对而言,西部高校的硬件设施较内地院校来说不够齐全,如:硬件设施不足, 科研经费不多,导师指导力度不够。一方面, “双师型”导师缺乏。受学科背景的制约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MPA教育中心的专职教师呈现理论强实践弱的特点,缺乏在政府部门履职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另一方面, 近年来,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扩招, 大量调剂生的涌入,使得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由于导师资源和指导能力有限,实践教学环节更无法保证。(3)管理环节。在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学校对MPA研究生教育的有效管理很重要,但是,“严进宽出”现象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制中一直存在。一方面是高校在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中只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学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导致一部分MPA研究生达不到应有的职业能力水平,学校虽准予其毕业,但并没有达到社会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只注重结果,只要学术论文达到学校的要求即可,专业实践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使得大部分MPA研究生缺乏基础训练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运用。
3.其他因素(1)环境因素。地理环境作为间接因素对青海高校MPA研究生教育质量也会有一定影响。如: 海拔条件、气候条件、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都会对青海MPA研究生教育办学规模产生一定的影响。(2) 经济因素。青海部分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由于地方经济不能反哺于教育,致使当地高校只能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然而政府的财政对教育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 这样一来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专项经费。加上高校本身进行社会创收的难度比较大、高校大量人才流失,因此,经济因素对MPA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3)制度因素。在当今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只有充分利用好市场经济调节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长期以来, 由于青海高校缺乏竞争意识, 不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实现教学资源的优质配置,调整其人才培养模式,无法保证MPA研究生在学习期间以及自身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发挥其能力,且不能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4)民族教育因素。近年来,青海高校的MPA研究生教育总体上有所发展, 但研究生总数中少数民族比例比较低。截至 2014 年,青海高校在读研究生中民族学生所占比例不足 20% 。
只有处理好研究生自身、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MPA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树立全面质量观。青海高校MPA研究生培养为青海公共管理部门输送高层管理人才,为此,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全面质量发展理念,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制定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通过不断加强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以及培养过程的创新和改革,积极拓展和回应社会的需求以确保MPA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二) 调整生源结构,深挖地方特色与优势, 明确自身定位。青海为民族地区聚集地,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5%以上,98%的地区为少数民族地区。而我们的生源结构中,来自藏区的学生数量少,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低。近三年,招录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平均不到20%,占青海区域面积一半的青南地区,八年来招录的MPA研究生不足10人。同时,青藏地区之外的生源不断增加,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目前的招生情况来看,青海高校的MPA教育并未达到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宗旨,为此,我们积极探索招生考试改革思路,在参加全国MPA统招考试的同时,积极争取增加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考试的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藏区干部,使我们的生源结构与培养目标相匹配。青海高校MPA的发展为青海民族地区的公共管理机构输送新鲜血液,培养优秀的民族干部,因此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未来有很大的空间。
(三)加强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 严把生源质量关。青海高校的MPA研究生招生大多数是调剂生,这对于生源质量提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招生过程中调整招生模式,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为发展青海民族地区的研究生教育,制定符合当地的招生考试办法。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实现持续、和谐发展。MPA教育属于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位教育,对教师的实践经验有比较高的要求。但是,受学科背景的制约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MPA教育中心的专职教师呈现出理论强实践弱的特点,缺乏在政府部门履职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为了矫正这一倾向,增强MPA教学的实践性要求,一方面,学校将加强“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组织部门干部挂职等机会,每年选派2名MPA专职教师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增强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实验室和案例库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情境模拟教学,着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发展战略报告编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1).
[2]秦江萍,等.新疆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8):4-7.
[3]刘焱,等.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河北五所高校为例[J].学术探究,2012,(6):55-57.
[4]毕鹤霞.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X省高校师生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4,(5):110-114.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MPA Education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a University in Qinghai as an Example
LI Ji
(Qinghai National University,Xining,Qinghai 810007)
Based o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quality for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 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post graduates in Qinghai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ense of quality, the double professionally titled tutors, motivation for going for post graduate study, learning attitud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education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015-08-15
李 季(1989-),女,河南驻马店人,青海民族大学2013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
G643
A
1008-8156(2015)03-0038-04
修回日期:201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