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光术 图/梁凤英
中国凉都六盘水
文/王光术 图/梁凤英
盘山公路
①六盘水市
酷暑时,从外地到六盘水市的客人来到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有一个感觉:六盘水的气候太凉爽了。不仅如此,空气也让人感觉很清新。晚饭后,在市中心城区的行道树下漫步,即使车流不断,也没有大都市那种浑浊气闷的感觉。这里的凉爽气候为每一个六盘水人和到过六盘水的人所称道。六盘水市还因夏季“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辐射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称为“中国凉都”,并获得了证书,从而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气象资源优势命名的城市。这个命名使六盘水从传统的“江南煤都”走向了具有现代城市经营理念的“中国凉都”,城市品牌不仅得以延伸,而且得到全面升华。
六盘水多煤,是一座新兴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近万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有近40%的土地下埋藏着煤炭。煤炭资源总量为884亿吨,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为174亿吨。六盘水的煤,不仅多,多得令长江以南的半个中国羡慕;而且煤种全、煤种好、易开采,按每年可以达到的年产7000万吨的规模开采,再采250年也还有资源。于是,根据中国传承的城市别称命名习惯,六盘水自然而然就有了“江南煤都”的称谓。
六盘水因煤立市。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三线建设”战略,为了建设“攀西—六盘水资源开发区”,从全国各地调集10万建设大军奔赴六盘水,开始了六盘水市的第一个黄金开发期。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六盘水初步形成了以煤炭、钢铁、电力、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为基础的能源材料新兴工业城市雏形。
六盘水又以电兴市。经过40多年的建设,境内密集的电气化铁路网络和纵横交错的公路,使得这昔日边远闭塞的乌蒙山区,如今变成了连接川滇黔桂四省区的“立交桥”。而在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部署中,六盘水又是江南唯一的“西电东送”和“黔煤外运”并举的地区、国家规划的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
伴随着工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破坏也使六盘水市一度成为了全国重点污染城市,并戴上了“酸雨城”的帽子。对酸雨的感受,在六盘水市生活了四十多年的黎先生颇有感触,他是一个花卉爱好者,尤爱山野兰花。黎先生清楚地记得,1982年,他曾从一位兰友那里得到一株名贵的兰花,他万般呵护这株心爱的兰花,但还是在一次雨后兰花死去了。当从那位兰友处得知兰花可能死于酸雨后,他牢牢地记住了“酸雨”这个在他看来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今天,黎先生指着阳台上摆满的各种兰花说,有十多年了,没有出现过兰花死于酸雨的情况。
摘掉全国重点污染城市的帽子,得益于长期以来六盘水市决策者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市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六盘水市加大了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有力地保证了我市空气质量的根本好转。对有“江南煤都”之称的六盘水来说,能源原材料的生产所产生的污染是不言而喻的。针对六盘水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的污染特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六盘水市取缔了市中心城区周边的土法炼锌和土法炼焦。马落箐、石桥、滥坝等沿主要街道、河流、村镇的近800个“两土”炉子,退出历史舞台。
能源结构的改变,进一步加大了空气质量的好转。居民管道煤气与电能的使用,特别是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大中型企业,作为曾经的污染大户对清洁能源的使用,有效地减少了城市空气的污染。
对市中心城区内0.5吨以下蒸汽锅炉及0.7兆瓦以下带压、承压热水炉进行取缔和改造;对沿街燃煤炉改造,在市中心城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使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六盘水,走出了燃煤带来的空气污染。“煤都不烧煤”,成为一种新的环保理念,已经为人们所接受。
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作为贵州省“西电东送”的主战场,自2003年以来,六盘水就一直是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南贵昆经济带”上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然而,除了丰富的煤炭资源,除了“江南煤都”的美称,除了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六盘水还有什么资源可开发、可炫耀?还有什么可以提升城市品位、可以作为城市品牌来长期经营和精心打造?有。这个资源就是在今天人们最看重的气候资源。换句话说,它就是在适宜人类居住环境必须具备的几项重要指标中的关键的一项——气候指标。
贵州素有“大空调”之称,即使是七月的酷暑时节,它也是一片清凉。而藏身于巍峨乌蒙群山中的六盘水,更是贵州凉爽气候中的典型地区,堪称“神秘乌蒙,高原独秀”。
①人间仙境六盘水
②凉都美景
③“野钟”大峡谷
六盘水找准了自己的城市定位,也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2003年,六盘水市的决策者们认真研究分析了六盘水的资源优势,制定了充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优势,打造“凉都”品牌,实现六盘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品牌战略构想。
六盘水得天独厚的气候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主要体现为“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同时,这些也得到了中国气象学会专家委员会的一致认定。
“凉爽、舒适”:六盘水市区长年无夏、春秋相连,6月月平均气温18.3℃,最热的7月月平均气温只有19.8℃,8月月平均气温19.2℃。通过采用国内比较通行的人体舒适度标准以及市中心区30年气候资料详细统计分析表明,在六盘水所谓的夏季,96%以上的时间人体均感觉到凉爽舒适。而在全国其他地区“赤日炎炎似火烧”的七八月,则是六盘水最舒适的月份。
“滋润”:六盘水在6月到8月的平均相对湿度都在83%,既没有酷热干燥的煎熬,又无潮湿闷热的难受。这与暖人的气温、和煦的微风共同构成六盘水夏季凉爽舒适的重要因素之一。
“清新”:六盘水市虽然是新兴的工业城市,但由于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所以近年来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在贵州省一流的水平。其二氧化硫的浓度一直是省内主要城市的最低值,酸雨率连续三年为零。市区海拔1800米左右,森林植被良好,空气清新,兼具高山气候和森林气候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气候疗养作用,适宜休闲旅游、疗养度假。
“紫外辐射适中”:根据紫外辐射理论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虽处高原山区,但与同类城市相比,六盘水的紫外辐射是较小的。这主要是由于六盘水上空经常有1000米以上的高湿度层,晴天日数较少,地面湿度大,夏季紫外线强度只达到三级。
课题研究的结果令人欣喜,用气候资源带动旅游发展的思路应运而生,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表达就是:酷暑消夏何处去,“中国凉都”六盘水。
以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城市品牌和城市名片,六盘水市此后每年都会举办消夏文化节,围绕“凉都”概念来打造和经营气候经济。整个夏天,前往六盘水的游客络绎不绝,市内宾馆游客爆满。“凉都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之旅”“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全国青少年自行车锦标赛”“黔菜美食文化节”“彝族民间火把节”“夜郎文化节”“凉都艺术节”……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一道道撩人心扉的旅游大餐,使六盘水盛夏凉爽的气候也掩盖不了不断升温的旅游热度,使这些年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年头。
煤从天上走,钱从地下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六盘水一改传统资源型城市“傻、大、黑、粗”的形象。如今的城市中心区,已成为“身居煤都不见煤”的现代花园城市。
“简直想不到我们家乡的天气这么值钱!”面对夏天蜂拥而来的海内外游客,许多六盘水市民都觉得新鲜。其实,在这“新鲜”的感觉之中,却蕴涵着六盘水人的骄傲、六盘水市独特的魅力,以及一座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希望和自信。
如今,六盘水市在递出“凉都六盘水”这张城市名片时,它还有一张王牌足以让人艳羡:空气清新的六盘水还是一个“天然氧吧”。(责任编辑/卢勇军 设计/张籍匀)
云雾山中有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