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边境民族关系问题

2015-05-04 07:23石有健何文钜
广西民族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民族关系问题

石有健 何文钜

[摘要]本文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从做好边境民族工作,维护边境团结和谐民族关系,事关国家的民族团结大局、事关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梦”实现的维度,提出以下创新观点:强调思想理论上应切实增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强调工作实践中应千方百计加快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强调方式方法上应毫不动摇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与时俱进推动边境民族工作创新。

[关键词]广西边境;民族关系;问题

[作者]石有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处处处长、研究员;何文钜,广西社会主义学院理论教研部副主任、讲师。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4)03-0161-007

广西是集边疆地区、革命老区、沿海地区、西部地区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至2012年底,全区总人口约524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986万,占总人口数的37.9%。陆地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与越南陆地疆界线长1020公里,在与越南接壤的那坡、靖西、防城、东兴、大新、龙州、宁明、凭祥等8个边境县(市、区,以下简称“8个边境县”)中,现有人口约260.7万人,其中壮族、苗族、京族等少数民族206万人,占人口数的82.4%。本文认为,做好边境民族工作,维护边境团结和谐民族关系,事关国家的民族团结大局、经济发展大局、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梦”的实现。为此,课题组对广西与越南接壤的8个边境县的民族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采用实地情况考察、阅读汇报材料和现场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设在8个边境县的县、乡、村16个点上,参加人员有各级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政官员、其他边民等各界人士99人;采用现场发放调查表、个人独立填答、当即回收卷子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99份,回收99份,回收率100%,均为有效卷;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广西边境民族关系发展的态势和成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基本态势

当前广西边境地区的民族关系总态势是:团结和谐的主流特征明显,面临问题和挑战的支流因素严峻,亟需保持清醒认识。

(一)团结和谐的主流特征明显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四者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体。一直以来,广西在开展边境民族工作的过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时至当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已成为广西边境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团结坚如磐石。

1.族际间和谐融洽的关系日益深厚。问卷调查显示,在对待当地其他民族文化活动上,73.7%的人喜欢参加彼此的文化活动,关系比较融洽。在99人中,回答近5年来当地有过不同民族间群体性事件的只有2人。从实地考察情况看,在此期间,广西边境地区也没有发生过影响民族关系的恶性事件。如在那坡县内,截至2013年2月底,没有萌芽和发生涉及民族因素的事件,也没有发生一起涉及民族因素的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对此,大部分的被调查者也是持乐观态度,认为“觉得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不够友好”很不符合或不太符合情况的被调查者达到了72.7%。

2.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的氛围日益浓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西边境地区就是多民族共居之地,和谐共生是民族生态发展的重要特点。这个局面的得来,离不开持续不断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在回答“能听懂当地其他民族的语言”、“会说当地其他民族的话”、“和当地其他民族一起过节”、“参加当地其他民族的文化活动”、“您的家庭有2个或2个以上民族成分的人”、“在当地其他民族中有好朋友”、“经常与其他民族的人交谈”等问题是否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时候,回答比较符合或非常符合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3.3%、31.3%、48.5%、51.6%、37.4%、66.7%、61.6%,其中“参加当地其他民族的文化活动”、“在当地其他民族中有好朋友”、“经常与其他民族的人交谈”的均超过半数。在被调查者或其家人中,选择有和当地其他民族的人结婚的达48.5%,特别是在亲戚关系方面,有72.2%的人选择他们或他们的家人和当地其他民族的人有亲戚关系。在交流和交往意愿中,99%的人愿意或很愿意和本民族以外的人聊天,97%的人愿意或很愿意和本民族以外的人一起工作或者做邻居;98%的人愿意或很愿意与本民族以外的人做好朋友;82.8%的人愿意或很愿意与本民族以外的人结婚,体现出令人振奋的发展态势。

在现实生活中,多民族同讲一种语言、同饮一江水、同住一条村、同耕一垌田、同祭一座庙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东兴京族在举办哈节时,周边各民族也积极前往参加;靖西、那坡、龙州、宁明等县在过“三月三”节庆时,不同民族之间也一起联合举办山歌比赛,在交流中促进,在促进中交流。

3.民族团结的基础日益坚厚。近年来,广西遵循《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把握时机扩大对外开放,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制度基础日益坚固与厚实。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我国民族等相关政策较为了解和非常了解。近13年来,“民族关系”一直是广西民众满意度最高的社会发展指标。2008年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时,党中央高度赞誉广西是“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和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广西实施了3次兴边富民行动,进行边境基础设施大会战,分别为距边境0至3公里、3至20公里的地区解决难题,建设项目79361个。建成边境地区公路2707公里,边境8个县(市、区)实现县县通二级公路、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汽车。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边境各县也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靖西县先后获得“国家西部地区教育‘两基攻坚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2008年度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等,东兴市的京族成为我国较为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

(二)面临问题和挑战的支流因素也较为严峻

当前,在整体保持乐观态势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广西边境民族关系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发展缓慢。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各个民族是一个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群体。长期以来,他们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的生活条件仍然较差、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多。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地处沿海一带的少数民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从整体上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不佳等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出行难、饮水难、治病难等问题依然突出。课题组调查的情况表明,边境年人均纯收入在1000之下的农民也不为少数。如2009年边境某县0-3公里的一个彝族屯的年人均纯收入仅为500元。同是一县,2011年在边境0-3公里的乡村中,年人均纯收入在694-958元的贫困人口约占当地总人口的29.2%,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93元的约占30.4%;在边境3—20公里的乡村中,年人均纯收入在694-958元的贫困人口约占当地总人口的11.2%,年人均纯收入在693元以下的约占12.7%。少数民族聚居区与城区、汉族聚居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经济相对落后的边境民族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同时还会产生诸如人才流失、人心不稳等问题,进而影响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

2.政策缺陷。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农村三大纠纷等依然存在,加上政策滞后或者政策缺陷,民族间的纠纷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党群关系甚至激发新的民族矛盾。如作为矿山资源富集的靖西县,引进山东省信发铝业集团开发铝土矿,因引进地方给予了所谓的优惠政策或者根本就无政策规制,商家进行无序开采,造成周边壮族群众耕地、植被、水源等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信发铝业集团与周边壮族群众关系紧张,最终引发了2010年的“7.11”事件,周边壮族群众扬言要把信发铝这帮汉人赶回山东。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打着民族旗号,将正常的矛盾纠纷联系到民族问题上来,借机滋事,蛊惑不知情的群众参与,使问题扩大化。同时,诸如跨国婚姻的无序发展等问题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尽管有关部门已对相关政策予以研究修订,但诸如户籍等实质性问题仍然没有形成良策去解决。此外,近年来,邻国实行了针对性很强的边境优惠政策,同我国展开竞争,而我们却没有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政策的滞后性相对明显,致使我国边疆地区各民族间存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并未减少。

3.渗透明显。边境地区是一个多种势力较量最激烈、维护稳定任务最重的地区。境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把边境地区作为分裂我国领土完整和破坏民族关系的突破口。广西地处中越边境最前沿,也是面向东南亚开放开发的当口,极易受外来文化冲击和境外敌对势力渗透。近年来,某些有政治背景的境外慈善机构到广西一些贫困地区开展所谓扶贫济困、开发西部等活动。这些活动对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群众也从中得到一定的实惠。正因为如此,西方敌对势力也在利用这一机会,或者利用旅游、探亲等机会深入到广西边境地区,开展渗透活动。前几年就有15名自称是来自美国和韩国的外来人员,借参加传教士婚礼之机,到边境一些少数民族村庄进行非法传教,向学生领读他们携带的小册子,给当地村民买来几百份盒饭,并领读一段圣经后才许吃饭。此事在当地产生了不良影响。在问卷调查近5年是否有境外的人(包括亲戚、朋友)前往当地宣传其国家的宗教和优惠政策事件时,有6.1%的人选择回答“有”;同时,有12.1%的人称自己到过越南参加天主教活动,感觉去越南“参加活动的效果好”;另外发现一些边民皈依越南佛教并过境参加活动。这些情况值得警惕。

二、成因分析

当前广西边境民族关系基本态势的形成,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实施、广西边境地区的文化传统以及国内外互联等多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深刻的社会背景。

(一)从主流特征上分析

一方面,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正确实施奠定了民族和谐的坚实基础。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是做好我国民族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广西在开展边境民族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广西经验:一是全面正确贯彻国家关于边境地区的民族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实施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千方百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地改善了边境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做好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推动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注重民族文化场馆建设和文化传承人培养,不断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繁荣;三是建立健全以“一个系统”、“两个信息资料库”、“三支民族工作队伍”、“四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关系监测评价处置机制,创新信访工作,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边境安全管理,开展以“访民知民、助民富民、维稳固边”为主要内容的“爱民固边”活动,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例如,2011年东兴市万尾村、巫头村京族群众与渔政管理部门出现矛盾,组织大规模上访,该市的民族团结信息员掌握信息后第一时间上报,市有关部门及时启动涉及民族方面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妥善化解了这一矛盾;四是围绕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使“三个离不开”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五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干部路线,在边境民族地区大胆选拔任用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积极为少数民族干部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努力改善边境地区教育条件,努力培养民族人才。这些政策的正确实施,奠定了广西边境地区民族和谐的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和谐共生文化传统的影响。文化是民族的标志、灵魂和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广西是一个有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的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文化和谐共生是一个优良传统,也是基本的地方性知识。文化在广西各族“从‘徼外走向统一,从冲突走向磨合、从磨合走向和解、从和解走向融合、从融合走向团结”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对今天广西边境民族关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记载,壮侗民族是广西的原住民族。早在先秦时期,中原就与广西有了联系。秦朝统一岭南后,大批中原人迁徙到岭南“与越杂处”;东汉和唐安史之乱时期,又有大量的汉族迁入广西;两宋时期部分瑶族和苗族同胞从湖南洞庭湖迁入广西;宋代聚居在今湘黔桂交界地区的一支骆越人发展成为侗族;在历代变迁当中,汉族与当地“僚”人通婚而形成毛南族和仫佬族这样的民族共同体;回族、京族、水族、仡佬族等其他少数民族则是因经商、民族压迫等原因在不同历史时期迁徙至广西。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同一个民族使用多种语言、多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一山多族、一村多族、一家多族的现象十分普遍。各民族的神话传说均有关于“洪水”、“射太阳”等题材,如壮族的《布伯》、瑶族的《洪水的故事》、苗族的《活捉雷公》,内容大都与水有关。正是各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及彼此间持续不断的文化交融,奠定了广西边境民族大团结的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

(二)从支流因素上分析

一方面,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地位的凸显。边境地区在我国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区域,边境地区的民族问题常常与边疆问题纠结在一起,易导致复杂化。广西作为西南边陲省份,拥有沿海、沿边的地理优势。它近邻南海,拥有一湾(北部湾)三港(钦州、北海、防城港),近2000公里的海岸线,与东南亚及世界多数国家均有海上经贸往来,是中国大西南的出海口和境外进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居住着壮、汉、瑶、苗、京、彝等6个少数民族,跨境民族关系密切。以壮族为例,左江流域壮族与越南等国家的部分民族,如岱、侬、拉基、布标、高栏族等,有着亲密的历史渊源,关系密切,民族互访频繁。但由于他们是跨居的,居住在我国,具有中国国籍的,就是我国公民;居住他国,具有他国国籍的,则是他国的公民。这些因素都使得边境的民族关系存在了不稳定性。另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广西很早就成为境外势力进行渗透的重点活动区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盟自贸区的建设特别是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之后,广西也从边缘走向了前沿,成为展现中国形象、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全面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桥梁。受此影响,广西边境地区的渗透活动也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对我边境安全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极为不好的影响。

另一方面,相关政策和工作机制有待加强。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我国广西边境地区出现的诸类问题并非奇怪,相反其具有普遍性。然而这与我国在应对边境民族地区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针对性不够强,相关机制运行的保障不够得力等问题不无关系。比如,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广西边境地区的民族工作部门和工作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诸如工作经费、工作入手、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此外,个别地方部门间的工作协调还有待加强,民族工作的社会化及其影响程度还不够广泛深入,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加以完善。

三、对策建议

据上分析,广西的边境民族关系在我国的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安宁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位置。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存在的挑战也不能忽视。边境民族工作只应加强,不能削弱。

(一)政治上要解决——切实增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问题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各族人民100多年来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和强国富民之路得出的必然结论。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才能逐步得到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当前,广西边境的民族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很多关系有待厘清。而在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当前我国学术界也出现了质疑我国的民族理论、政策、制度和道路问题的声音,在部分地方也影响到了民族工作的开展。要切实增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更大的自信和力度做好边境民族工作,推进边境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二)经济上要解决——千方百计加快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2013年7月,李克强总理到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要努力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广西不同步实现小康,全国的全面小康就不完整”。

1.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好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和扶贫开发工作,出台特殊的安边稳边政策,加大对边境民族地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农村水利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危旧房改造等给予政策性的倾斜扶持,加大项目和资金扶持力度,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进一步改善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边境地区沿边公路的资源条件,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特色农业产业区、产业带为重点,在名、特、优农产品的生产上做文章,开发各种优质水果、优质稻、良种玉米等种植,积极发展畜牧水产生产,把沿边公路沿线建设成独具特色的农业经济长廊。扶持支柱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市场开拓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可有效发挥资源优势的支柱产业,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出台特殊优惠政策支持边境地区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建设,扶持边境一线建立加工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等经济园区,扶持边民就近就业,守护边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以滨海公路建设和沿边公路为轴线,突出滨海、边关、民族风情特色,促进边境旅游业的发展。

3.努力发展边境贸易。发展边民互市贸易,重点建设好互市贸易示范点,大力促进双方生活用品、手工艺、旅游等商品的互市贸易,带动边民致富和地方增收。加强区域经济技术合作,重点加强具有物流贸易集散、进出口加工和商贸旅游功能边境城镇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带动商品出口、技术和劳务输出。

4.给力社会事业发展。关心边境边民的民生问题,加大对边境民族地区的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扶持力度,切实保证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办好各类寄宿制民族班,确保学习成绩优秀而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有书可读。重视少数民族师资的培养,推广“双语”教学;增加科技经费的投入,积极开展科技普及工作,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项目、资金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发创业。积极支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明遗产项目的申报和保护工作,建立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库,抢救、收集、整理和出版少数民族古籍,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民族节庆活动。加大对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抓好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民族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重视体育场所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抓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提高,积极扶持和打造优势项目,不断提高竞技水平。

(三)思想文化上要解决——毫不动摇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问题

1.增进“四个认同”。要进一步增进边境各民族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充分利用历史上边疆各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维护国家统一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思想教育与解决他们的困难结合在一起,使他们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自己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要探索“富民固边”新模式,继续实施边境大会战和“村村通”工程,逐步改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设施,实现边境少数地区村村通公路、电话、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保证边境边疆各民族能够及时有效地接受到关于国家的信息资源,深化政治认同、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与此同时,对逐步增多的边境公民跨国通婚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予以足够重视,特别是已经形成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人的基本公民权的确认问题,应该尽快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和解决。此事处理好了,这将成为边境安全的一大政策;与此相反,如果处理不好,这也可能成为与邻国之间存在不安定因素的一大温床。

2.增强民族文化色彩。要深入挖掘、传承、保护和创新边境民族文化,加大边境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投入,组织专家学者对边境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收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料,真实记录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面貌,并在此基础上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

3.增大民族文化交流。每年定期举办各类民族文化汇演等交流活动,鼓励不同民族之间相互通婚,消除隔阂,增进共识与合作,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而不同”格局,进一步密切民族关系。

(四)社会管理上要解决——最大限度推进民族团结问题

1.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边境地区各级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内容,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努力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务必使“三个离不开”理念深入人心。按照加强基础建设、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村寨、促进民族团结的思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打造一批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产业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善、农民生活幸福的民族经济特色村、民族文化风情村、民族团结样板村,不断深化边境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2.深层处置突发事件。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边防安全目标,着力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促进边境地区社会局势长治久安和边境一线安宁。在维护地区稳定长期工作中尤其是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注重从更高视角更深层面上进行因势利导。针对民族方面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到“察先兆、辨是非、析流变、明因果、知轻重、能应对”,注重影响民族团结的国内外两种不同因素,竭力防止一般性、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转变成影响重大的民族问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配合相关部门运用法律手段,及时、有效、稳妥地处理问题,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深度强化边境地区宗教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强化边境地区宗教管理,积极引导信众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抵御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破坏民族关系的图谋。

(五)相关措施上要解决——与时俱进创新边境民族工作机制问题

1.健全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边境民族地区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坚持走民族工作社会化道路,建立健全民族工作委员会制度,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为加快民族经济发展出钱出力。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健全和完善各单位挂钩帮扶民族村制度,改变以往民族工作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真正形成整个社会都关心和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长效机制。

2.健全“兴边富民”长效机制。实施了多年的“兴边富民”政策,使边境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但是由于边境地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扶贫攻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应该在现有框架基础上,建立“兴边富民”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对“兴边富民”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作作为巩固国防、稳定边疆、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来抓,协调各级各部门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扶持力度;二是针对边境地区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确保对边境地区的投入和扶持工作的连续性;三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采取多种形式扶助边境贫困地区。

3.健全民族关系监测评价处置机制。一是要总结广西民族关系检测评价处置机制实施以来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健全边境地区民族关系监测评价处置机制;二是要认真分析民族关系的焦点、矛盾点和事件易发点,科学评价边境地区的民族关系状况、发展趋势和规律;三是要加强民族工作信息员、民族工作专家顾问、民族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以确保及时准确为做好边境地区民族工作提供信息,努力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四是要建立健全突发民族事件应急机制,妥善处理涉及边境民族工作的矛盾纠纷,确保边境地区民族工作有序进行。

4.构建军警民携手共管边境的格局。目前,我国的国防安全主要由公安警察和边防部队两个部门齐抓共管,公安警察部门负责口岸,边防部队负责边境沿线的管理。而中越边境多以高山为界,边境山间便道较多(仅靖西县就有42条便道),两国边境线上的边民通过便道往来极为普遍。一些贩枪、贩毒、贩卖妇女等非法偷渡分子会掺杂在边民中非法越境,边防部队又不可能做到“两步一岗,三步一哨”。如能把维护边疆稳定的部分责任交给熟悉边境区域环境的边疆村民自治区组织及各族边民,这对于形成军警民携手共管边境的格局,将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罗柳宁]

猜你喜欢
民族关系问题
新时期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建设路径
当前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捉箐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