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台江探秘苗疆腹地的古风遗俗

2015-05-03 01:43金旦九
中国西部 2015年23期
关键词:台江苗家刺绣

文·图/金旦九

行走台江探秘苗疆腹地的古风遗俗

文·图/金旦九

①南宫型苗女盛装

②苗寨风光

台江,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中部,在苗语中被称为“方妮”,意为“金银般美丽的地方”。台江是苗族聚居区,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数的97%,号称“天下苗族第一县”,因而又被人们称为“苗疆腹地”。

当你走进台江那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里,步入高山悬崖的吊脚楼中,你定会被这个民族的沧桑历史、这种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所震撼。因为台江那赏心悦目的青山绿水,那旷日持久的古风遗俗,那源远流长的苗族文化,足以让每一位涉足者流连忘返。

英勇善战的蚩尤血脉世代流传

最先涉足这片“苗疆腹地”的朝廷官吏是清代贵州镇远知府方显。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方知府带着军队和随从,深入清水江南岸的莽莽原始森林中微服私访、勘察地形,台江这片“金银般美丽的地方”才第一次进入到中原王朝的视野之中。而如今,距离方知府第一次探秘台江到现在,时光已经悠然走过了280余年。

在280多年前,方知府是这样记载这片未曾与中原王朝有过往来的神秘土地:“泉甘土沃,江河潆洄宽阔,广袤二三千里。”在方知府的笔下,这里人烟稠密,千百个村寨星罗棋布;这里的土著居民生苗“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无忧无虑地过着“淳朴近古”的原始生活。于是,这个野心勃勃的官吏,禁不住心里的惊喜和好奇,急不可待地将这片未开辟的“新大陆”禀报朝廷。而对此“想象悬揣”的雍正皇帝大笔一挥,委派这个“哥伦布”次年去招抚,赐这些土著居民以汉族姓氏,编户纳粮予以管辖。于是,这片成型于5.2亿年前的无名疆土开始变得不再安宁,这些“皆知礼让”的生苗在中原百姓的眼中渐渐变成了“野蛮凶狠”“剽悍”“顽梗”的代名词。于是,王师来了,战鼓响了,血与火的悲歌打破了这里昔日的宁静,不肯屈服的生苗们逃入深山老林,在中原王朝一次又一次挥来舞去的刀光剑影中顽强地拼杀、骄傲地生活。

这些顽强不屈的生苗,传承着先祖蚩尤英勇善战的血脉,先后在部落首领白党、包利的领导下,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蚩尤的后裔们越战越勇,最终迫使清政府动用了黔、湘、蜀、桂、滇、赣、粤七省兵力围剿这一块弹丸之地。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从雍正年间一直打到乾隆初期,直到这些开荒辟地、创造家园的近百万苗族同胞阵亡大半才宣告结束。后来,面对这场惨烈悲壮的战争,乾隆皇帝似乎也嗅到了那股浓浓的血腥味,他为了安抚人心,颁布了“尽豁新疆钱粮,永免征收”和“其苗讼以苗俗处分,不拘律例”的诏书,但仍设屯置堡,派遣军队和流官驻扎看守。

然而,历史总有其必然性。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驻扎于此的流官借聚粮财镇压义军,变相剥削苗族百姓。于是,这些生苗又起来反抗了。这场战争的导火线又从台江境内燃起,范围波及整个黔东南地区。这是一场惊心动魄、惨不忍睹的战争。黔、湘、蜀、桂、滇等七省百余万训练有素的清兵,打着所谓“讨伐苗贼”的旗号,与握着镰刀、锄头的几十万生苗交战。那时候的苗疆到处硝烟弥漫,血雨腥风。

领导这场战争的英雄是台江县板凳寨的张秀眉。如今,张秀眉的塑像挺立于台江县城东面的320国道线旁,在那个用英雄的名字来命名的秀眉广场中央。英雄手握长剑,身披战袍,显得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精神抖擞,气宇轩昂。台江世居苗民自张秀眉起义失败后,清朝派遣大量军队驻扎看守,这片热土在满目沧桑中结束了“不隶版图”的自理自治生涯,真正被朝庭统治、被中国史书所记载。

①②苗寨吊脚楼、碾米房

无酒不成席,有酒必有歌,有歌必有舞

能歌善舞是少数民族的天性,苗族也不例外。在台江这块土地上,没有一个苗族村寨没有歌舞,更没有一个时节断过歌舞。“饭养身,歌养心,舞养神”,这是对台江苗族人民最精辟的诠释。

③排羊型苗女盛装

④张秀眉塑像

苗族人能歌善舞的基因大多隐藏在苗族人的酒碗里。苗族人喜欢喝自家酿的米酒,因为其度数低,口感好。他们的酒文化很丰富,节日喜庆要喝酒,有客光临要喝酒,没有节庆没有客人也要聚在一起喝酒。无酒不成席,有酒必有歌,有歌必有舞,苗家人说他们“会喝水就会喝酒,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我们在台江采访的那些日子,那些热情好客的苗家人以其本民族特有的待客方式款待我们。一张木制的四方桌摆在路中间,桌上放一壶酒一碗肉几串彩蛋,十几个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排成一队,手握弯弯的牛角杯把寨门拦住,几个老汉在寨门前吹芦笙,这就是苗家人为迎接贵客光临而设置的拦门酒。有朋自远方来,这些青春亮丽的苗家姑娘唱着迎客歌,举着弯弯的牛角杯向客人敬酒,不喝可不行。我们只得喝过拦门酒并将姑娘赠送的象征平安吉祥的彩蛋挂在脖子上后,才得以走进苗寨。

台江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台江的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台江的歌曲多种多样,有质朴庄重的古歌,有豪迈奔放的飞歌,有缠绵动听的情歌,还有酒歌、丧歌、嘎百福、儿歌等。每一种歌曲都有自己的唱腔唱调,同一种歌曲在不同支系里又唱得互不相同,各具特色,悠扬动听,韵味无穷。

台江的舞蹈更迷人,当地的舞蹈名目尽管有多种叫法,然而舞步都以“三步一回头”为基础。一位头发花白的慈祥老人告诉我,这种“三步一回头”的舞蹈动作,源于苗族悲壮的历史传说。相传,五千年前,苗族先祖蚩尤被炎黄两帝联手击败于中原后,苗族先民从此被迫离开故土,在一代又一代的朝野征战中过着战争和逃亡的生活。面对朝廷发动的一次次军事围剿行动,苗族人民一边往前跑,一边依依不舍地回头看自己的家园。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这种有纪念意义的舞蹈动作。他们的伴奏乐器以芦笙、木鼓或铜鼓为主。“芦笙一吹,人心就飞;木鼓一响,脚板就痒。”当芦笙吹响或者木鼓敲响时,这些憨厚朴实的苗家男女老少,围着伴奏乐器,逆时针方向成圆圈或者半圆圈跳舞。舞者人数不限,年龄性别不限,圈数不限,重复着“三步一回头”的基本动作。而在这些林林总总的“三步一回头”的舞蹈动作里,“反排木鼓舞”是最出名的一种。它被国外人士赞誉为“东方迪斯科”,是目前所有苗族社区中最出名的舞种之一。

台江的每一个苗寨,都有一块地势平坦的歌舞场地。每逢节日或贵客光临,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歌舞场上,且唱且跳,歌舞升平。这是一种最真实的歌舞聚会,十几把芦笙,一个木鼓,组成一支乐队,所有在场的男女老幼都是演员。没有色彩缤纷的现代灯光,没有洪亮的豪华音响,他们的舞台是大地,背景是苗寨里的吊脚楼和巍峨的青山、深邃的蓝天白云。

一首虔诚优美的敬酒歌,让我们领略了苗族人的朴实善良和热情好客;一首悲壮嘹亮的苗族古歌,向我们讲述了人类起源、发展和一个民族发展的举步维艰;一支斗牛舞和一支踩桥舞,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民族勇于进取的精神和男欢女爱的恋爱习俗;一段木鼓舞和一支芦笙舞,展示了整个民族迁徙的历史过程,让人在不知不觉里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沧桑中。

①客人进寨必喝拦门酒

绽放在指尖的台江苗绣

台江共有9个苗族支系,他们穿着9种互不雷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服饰,如方妮型、方南型、方纠型、方秀型等。每一种服饰,又分成若干种子服饰。所以,台江境内现存的苗族服饰有9种类别100余种款式,其数量在各民族聚居地区中是首屈一指的。

台江县城的姊妹街、老街是苗族工艺品的天堂,有很多银匠师傅在门面里加工、兜售银饰工艺品。逢值台江赶场天,四邻八乡的苗族妇女前来购置银饰去装扮自己的儿女,也顺道将自绣的绣服等工艺品带进市场,出售给远方的游客。两把简陋的长凳撑起一张门板,她们将带来的工艺品放在板子上或挂在板子边,忙碌地张罗自己的生意。虽然,她们中有很多人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却不妨碍她们与游客讨价还价。我曾亲眼看见几个外国人打着手势和这些苗家妇女讲价,并且买了她们的绣背带、绣帽子。一位姓熊的银匠告诉我,在台江,银饰和刺绣已成了推动当地群众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每年均有几千人在外面跑销售。然而,老街的工艺品多半都是成品,学习其制作过程还需要到农村去。

一根针,一根线,一块布料,一两个苗家妇女安然自得地坐在自家门口或者“美人靠”上刺绣,这是苗寨中最常见的情景。这些心灵手巧的苗家妇女所处支系尽管不同,然而她们都传承着先人留下的技艺。在一张张用蓝靛染制的布料上穿针引线,精心勾画出一个个精美别致的图案。她们从小就跟随母亲、姐姐或嫂子学习纺织、靛染、挑花、刺绣、剪贴等苗族传统手工技艺,待到长大成人时,一个个都成为刺绣能手。她们农忙时上山干活,农闲时居家刺绣。苗绣的绣法多种多样,包括挑绣、皱绣、破绣、褶绣、辫绣等多达30种以上。台江的刺绣,用色也很独特。我们通常认为的红配褐、紫配绿、青配黑等很俗气的色彩调配,这些苗女却从不忌讳,她们绣出来的图案不但不俗,而且十分精美和谐,达到了夸张的效果。她们的刺绣图案特别多,一件盛装多达上万个,每一个图案都富有超强的想象力和活力。这些活灵活现的图案,都是她们一针一线绣上去的,甚至达到纤缕毕见的效果。这些刺绣的纹样大多都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非常考究,让人闻到一股古老的苗族文化气息。

②列队欢迎远方的来客

③革一型女装衣背上的蝴蝶绣图

①苗家女手上佩戴的银饰

②反排型苗女盛装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或许,在外人眼里看到的只是一张张做工精细、图案精美、色彩鲜艳的刺绣,然而在苗族人眼中,那一张张绣片却凝聚着苗族人民一段沉重的历史、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一场醉人的风俗人情,拥有不一样的意义。

我们在革一乡采访时,一个满脸朴实的苗家妇女告诉我,她衣背上的那个蝴蝶图案,来源于苗族人的图腾崇拜“蝴蝶妈妈”。据苗族古歌所唱,开天辟地的时候,首先有一棵枫树,枫树心里生出一只蝴蝶,蝴蝶与水田中的水泡相恋,孵化出12个蛋,这12个蛋又孵化出雷公、龙、虎及苗族人的先祖姜央等。苗族人认为,“蝴蝶妈妈”是所有苗族人共同的祖先。所以,蝴蝶刺绣造型在台江甚至于黔东南很多苗族地区特别多,有人面人身蝶翅的,有人面人手人足、背后长出翅膀,像西方天使造型的……在方召乡,我又见到了另一种图案,这种图案绣在围裙底角上,最底角绣出红、绿、青三色线条,象征着苗族人曾渡过黄河、长江、珠江支流都柳江,三色线条上绣着无数山坡、树木及小矮人。一个苗族阿婆告诉我,这是对苗族先民苦难史的记忆。苗族先民过长江、黄河及珠江支流都柳江迁徙而来的时候,一路上都有追兵追杀,苗家人只好往深山老林逃难,却又怕林中的豺狼虎豹袭击,于是苗族先民从一棵树跃到另一棵树上去,以避开身后的追兵和林子里的野兽……倘若你真的静下心来仔细探寻,你就会发现台江苗绣里的每一个图案、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匪夷所思的传说,那针线在游走中传承的正是千年不绝的苗族历史与文化。

③④⑤纺线、纺织、捣布

苗族刺绣里的每一个图案,都是苗族人民的一个象形文字;每一套苗女绣装,都是苗族人民穿在身上的史书。这个没有文字的民族,用针当笔,用线当墨,用布料当纸,把几千年来所遭受的迁徙、苦难、流离失所和风俗人情一一记录在妇女的服饰上予以保存,并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一辈教一辈,使之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所以,每逢节日或嘉宾来访,喜欢打扮的苗家妇女,总会在其精美的服饰外面嵌几个银项圈,几根银项链,一些银片、银铃、银手镯,再在头上戴或插些雕刻精美的银冠、银角、银梳、银耳坠。于是,一个个楚楚动人的苗家女子,就这样水灵灵地出现在苗家吊脚楼下,出现在歌舞飞扬的笙鼓场中,出现在远方游客的镜头里……

(责任编辑/杜妮 设计/王静)

猜你喜欢
台江苗家刺绣
苗家米酒香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贵州台江翁你河国家湿地公园
苗家姑娘去走坡
小小苗家妹
苗家小阿妹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台江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17次(扩大)会议精神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