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尘 光
粽子里的母爱
文/尘 光
又到一年中粽子飘香的时节了,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忽然就冒出了许多卖粽子的摊点,而超市里的摊位更是被五花八门的粽子占据了“半壁江山”。每每闻到粽子的清香,我总是控制不住肚子里的“馋虫”,无论如何都会买上几个解解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吃了这么多粽子,却总感觉味道比不上家乡的粽子,尤其比不上妈妈包的。
老家的端午节过得简单而平淡,没有赛龙舟,也没有雄黄酒。因此,这一个个香甜软糯的粽子就成为了我对端午节的所有记忆。而在这其中,妈妈包的粽子总能给我留下最深刻的记忆。虽然妈妈包的粽子没有超市里卖的粽子那么丰富多彩,但却透着一股温暖与香甜,这份温暖与香甜来自母爱,因此吃起来另有一番味道。
妈妈包的粽子不以个头取胜,制作得小巧精致,宛如一个个翠绿色的工艺品。包粽子用的是雪白、晶莹、饱满的上等糯米,里面会放上红枣和蜜饯。除此之外,不再添加其他任何东西,显得干净而纯粹。包粽子用的粽叶是优质苇叶。刚采回来的苇叶还沾着露水,经水一泡,变得柔软而坚挺,散发着植物特有的清香,是包粽子的上好材料。
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后,接下来就是包粽子了。妈妈是包粽子的高手,她从厚厚的一沓苇叶中抽出一张,左手捏紧苇叶的一角,右手将苇叶的另一角往里一卷,柔韧的苇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在这空心的圆锥形里插上一根筷子,再用小勺舀一些泡好的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使苇叶将糯米紧紧包裹,最后两手捏紧苇叶,用麻绳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上两圈,再打上一个漂亮的结。于是,片刻之间,一个小巧玲珑、宛如艺术品般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里诞生了。
包好的粽子被妈妈五个一串地编在一起,放入大锅里蒸煮。灶台里,炙热的火舌舔着锅底,渐渐地,锅里升起了白色的水汽,粽子的清香随之从锅里“逃逸”出来,萦绕在我身旁,勾引着我、诱惑着我,让我垂涎欲滴,却又不得不老老实实地等着。整整一个下午,围着灶台转圈的我坐立不安、心神不宁,一会儿瞅瞅、一会儿看看,恨不得时间过得快些再快些,最好将整锅的粽子瞬间煮熟。等待是漫长而甜蜜的,等到夕阳落山、倦鸟归巢,粽子终于煮好了,整个院子都弥漫在粽子的清香里。妈妈揭开锅,早已等得不耐烦的我,不等吆喝便凑到了跟前,眼巴巴地望着妈妈。我想,那时候我的眼睛里,流淌的一定是渴望与憧憬吧?掀开锅盖,迅速提起一串放入凉水中,片刻之后,就可以开吃了。
吃粽子也是有讲究的,妈妈每次都会用剪刀剪开麻绳,将封盖的半片苇叶取下,再用筷子从这里插进去,然后慢慢将整片苇叶剥开,于是一个白里带黄、宛如婴儿一般的粽子就这么与我“坦诚相见”了。每当此时,我便迫不及待地用两根筷子戳熟透的粽子,蘸上白糖,浇上蜂蜜,然后再有滋有味地慢慢吃个够。
长大之后,我也尝试着自己包粽子,但不知道为什么,无论我怎么试验,包出来的粽子总没有妈妈包的好吃。这些年,我走过很多地方,也吃过无数的粽子,如艾香粽子、火腿粽子、豆沙粽子、水果粽子、冰淇淋粽子等,但尝过来尝过去,我还是觉得妈妈包的粽子最好吃,有一种似有若无的醇美与甘甜。
如今,端午节快要到了,我似乎又闻到了粽子的清香,那种糯米连同红枣一起散发出的味道,让我无比怀念。是的,我知道,我怀念的并不是一个粽子,而是融化在粽子里的那份浓浓的母爱。(责任编辑/傲寒 设计/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