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优娟
【摘 要】美国早年在学前教育方面是一个输入国,先后受到英国幼儿学校和德国幼儿园的影响。与社会发展的情况相联系,美国学前教育也开始了本土化历程。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更成为学前教育的输入国,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更对我多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美国学前教育;我国学前教育;启示
从美国20世纪的学前教育中,可以看出,政府与国会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其途径主要是:加强立法;对学前教育的投资不断增加;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以及多渠道办学等手段。在现阶段,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种类繁多,但主要有两种类型: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美国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幼儿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办学要求规范。美国虽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但其幼儿教育并非全部商业化、市场化,托幼机构也并非全由私人举办。正是由于政府、企业以及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与共同努力,近三十年来美国托幼事业发展迅速。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多样;其对学前教育要求较高,认为教育幼儿市一中高度专业化的职业,必须由训练有素并持有证书的人来承担。教师资格证书成为聘任或应聘教师职业必不可少的合法依据,这为美国发达的学前教育奠定了基础。中美两国的国情不同,经济实力相差很大,美国发展学前教育的具体做法不能照搬,但其发展历程中的某些重要经验给我们以启示,引发我们思考。
首先,应引发社会各界重视学前教育。美国政界认识到发展托幼事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把发展托幼事业作为国家最重要最迫切的需要之一,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学前教育不断发展;经济界把早期教育视为影响美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认为学前教育是投资效益最高的项目;企业方面也投入大量资金,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支持托幼事业。这些都说明,认识到位是关键。这样的话措施、政策资金也不在话下。学前教育也能快速发展。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很重视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但在落实过程中,出现问题。如在某些中小城市中,教育局或部门领导不重视幼儿教育,仅仅只是符合国家整体的重视教育的方针,却忽视了“幼”字,造成学前教育经费不足的现象。更令人痛心的是:在某些地区,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将幼儿园停掉,改作饭店、旅社、宾馆等。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撤掉了某些教育质量较高的幼儿园,减少了数量的同时,质量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这怎能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提高全社会对学前教育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在党和政府下达政策并认真贯彻落实的前提下,使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进一步稳步健康发展。
除了政府方面的努力之外,还要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使幼儿教育事业得到发展。要促进我国幼教事业发展,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企业要积极支持托幼事业的发展,尽可能多的在经济方面予以支持。除了政府办园、企业私人办园之外,也可以有家庭、社区办园。并逐步深化本园的管理体质,满足孩子的入托需求。
第三,我国幼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美国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已形成一个起点高、体质完备、操作性强的有机体系,其高度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新教师的入职培训与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的一体化。我国也高度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再教育培训,提升其专业理论素养及能力。但我过的职前能力方面做的不够。在某些高校,课程设置仅仅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致使其实践能力缺乏,难以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我国政府应配套制定、设立幼儿教师以实践为目的、以教学为核心的考评制度,进而选拔出幼儿园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反观当下社会,幼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虐童事件发人深省。试问有多少教育工作者敢问心无愧地讲我把自己的心献给了孩子们,又有多少教育工作者不图名利的踏实钻研学问。近几年,影视业中经常会有教育类性质的综艺节目,如近期在湖南卫视热播的一年级等,这一方面说明广大社会开始更加关注当一名优秀教师的不易,但我觉得,明星当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师专业性的亵渎,尽管当中有很多真情的流露。孩子们尚且年幼,各种价值观、思想等还未完全定型,我们应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三观。
第四,提倡家园合作,实行开放多样的学前教育途径。经幼儿园见习所知,某些社区幼儿园里,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组织并不是十分清楚,并且自己将孩子完全交由幼儿园管理,这种做法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园应多举行亲子活动日,家长班会等活动,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组织家长参与儿童教育的过程形成家园密切合作,共同育儿的发展状态。
与美国同样的是,我国的幼儿教育机构中也出现有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较早的教孩子读书写字。但是就笔者认为,学龄前儿童的发展和培养,决定其今后一生的发展,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时期。早期的识字教育对儿童并不是完全有害的,关键在于其指导者如何引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学前教育正在从不成熟向成熟、完善过渡,借鉴美国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可以使我们的学前教育发展少走弯路,尽快向体系化、制度化的完备教育体制迈进,从而创造出符合我国各地区实际情况的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