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时政讲话中的语文资源

2015-04-30 13:47汤玫英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4期
关键词:资源语文

摘 要:笔者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关注时政讲话中的语文资源,提高表达能力的问题。一是关注逻辑组织,提高表达的条理性;二是关注说理艺术,提高表达的有效性;三是关注修辞运用,提高表达的生动性;四是关注词语锤炼,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关键词:时政讲话 语文 资源

时政讲话是国家领导人在重要会议、重大节日、外事活动等场合所发表的政论性、宣传性、礼仪性的讲话,如党代会报告、新年贺词、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讲话、国外大学演讲等。时政讲话站位高,视角新,思想深刻,表达流畅,虽不是文学作品,但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资源。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都会对其及时发布和宣传,学生平时会耳濡目染。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时政讲话,从中汲取丰富的语文营养,这样,既能改变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封闭状态,增强他们关心时事、胸怀天下的意识,又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一、关注逻辑组织,提高表达的条理性

用于公务活动的时政讲话,其内容主要是传达信息、表明观点、阐述事理、部署工作,所用的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时政讲话善于用逻辑的力量去吸引人、感染人和说服人,不但整体结构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即使一个段落之中也有清晰的逻辑脉络。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的详细阐释,显示出强大的逻辑力量。讲话首先界定了“中国梦”的内涵,接着指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具体途径——“三个必须”,即“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最后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结束。整个讲话线索清晰、逻辑严谨。“三个必须”掷地有声,环环相扣。中国道路是前进方向,中国精神是内在动力,中国力量是根本保证。在每一个“必须”内部,也有其明显的逻辑关系。比如在“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先交待中国道路是什么,接着分析中国道路的来历,最后宣告要“继续拓展和走好”这条道路。在分析中国道路的来历时,这样讲:“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从“改革开放30多年”一直说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从近及远,层层推进,线索何其清晰!说服力喷涌而出!

像这类时政讲话中精妙的逻辑组织,是极好的学习范本。仔细体会其中逻辑组织的妙处,对于学生谋篇布局、层次安排和句子排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很好地提高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二、关注说理艺术,提高表达的有效性

时政讲话不仅言之成理,还善于把“理”说清说透,将各种事理渗透到亲切、自然的语言之中。在阐述事理时,时政讲话十分注重说理艺术,经常采用形象化说理的方法,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可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009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时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其中讲到:“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它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世人称为英雄树。我非常喜欢胡杨,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温总理用“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胡杨树形象,来说明中华民族历经深重灾难而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借物喻理,生动形象,闪烁着夺目的哲理光华,给人以思想的厚重感。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他说:“希望大家坚守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不论留学人员身在何处,都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习总书记用“树影”与“树根”的关系来比喻留学人员与祖国和人民的关系,说明坚守爱国主义精神的道理,贴切自然,语境清新,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这种形象化说理的方法,能够把抽象的道理讲得灵活、形象,产生深入人心、令人信服的效果。认真学习借鉴,能够大大提高语言表达的有效性。

三、关注修辞运用,提高表达的生动性

时政讲话属于应用文体,有一定的实用目的,似乎只要语言准确、简练、平实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讲求流畅、生动。事实上,“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时政讲话多一些活泼,多几分生动,不仅可以深化讲话的内容,而且可以增强讲话的感染力,取得更好的表达和传播效果。时政讲话往往注重运用修辞来增强生动性。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四青年节的讲话中,修辞手段运用得非常精巧、高超,节奏明快,文采飞扬,令人叹服。比如:“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总之,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其中不仅使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还巧妙引用名言增强说服力,运用排比增强气势,使用对偶增强概括力。整篇讲话中类似的语言比比皆是。读这样的文字,不但能受到精神上的鼓舞,而且能享受到语言带来的美感。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几句话引起了全国人民普遍的关注与赞同,看后让人眼前一亮、心绪难平。之所以会如此,除了因为它本身体现了对人文传统的尊重,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对人们精神情感生活的尊重之外,还因为它是富有文采、充满诗意的优美语言,让人过耳难忘、过目不忘。

时政讲话像这样通过修辞来提升表达生动性的实例不胜枚举。教师深入挖掘,适时推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重视修辞运用,追求“言而有文”的表达意识。

四、关注词语锤炼,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时政讲话,或者是领导人深思熟虑的结果,或者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字斟句酌,千锤百炼,可以说达到了“一字不易”的境界。时政讲话是词语锤炼的典范,不仅选词贴切,而且用词巧妙。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的讲话中,谈到转变作风时说:“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这两个词,斩钉截铁,凸显着一股力度,透现出一种刚强,是党中央狠抓落实工作的真实写照。坚固莫过于铁石,石头也好,钢铁也罢,不下真工夫、苦工夫,印记和痕迹是留不下的。这也很好展示了党中央对于未来改革发展真抓实干的决心。在谈到惩治腐败时说:“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直接说大贪官、小贪官,而用“老虎”“苍蝇”代之,非常通俗形象,极易得到认同。后来媒体和群众中出现了“大老虎”“老老虎”的说法,可见“老虎”这一词语的影响之大。由于词语锤炼得好,听众很容易记得住、用得开。像“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老虎、苍蝇一起打”这样的语言,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将成为一段历史的印记!

古人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时政讲话虽然不是语文课学习的规定内容,也不在课外辅导材料的入选范围,但它是社会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时俱进,新品不断,就像富含语言运用艺术的“矿山”,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如果教师先带着学生分析、体会其中的妙处,再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独立分析时政讲话的习惯,将会极大地拓展他们语言和思维的空间,有力地增强他们关心时政、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

(汤玫英 郑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教授 450044)

猜你喜欢
资源语文
外卖房等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语文俱乐部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我的语文书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两例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