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瑞强
从2014年年底开始,关于俄罗斯重新装备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系统的新闻就屡屡见诸媒体,频繁的报道让这种机动式战略导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隆 隆 驶 来
提起火车,想必大多数读者立刻会在脑海中勾勒出一节一节的车厢连在一起、呼啸着飞驰而过的场景。在人类历史上,为抢占军事斗争的制高点,世界各国总是力图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火车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很快就被运用于军事领域,铁道炮、装甲列车等一系列在火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列车武器陆续登台亮相。其中,火车与导弹核武器的结合则诞生了一种令人闻风丧胆的“死亡列车”——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系统。
简单地讲,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系统就是将携带核武器的弹道导弹同铁路列车相结合,可在铁路轨道上高速行驶,接到任务命令后可立即发射的导弹系统。由于列车上配备的导弹核武器威力巨大,它的出现被军迷戏称为隆隆驶来的“死亡列车”。
来 去 无 影
陆基核力量一直是核大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陆基核武器按照部署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发射井式、公路机动式和铁路机动式三种。虽然铁路机动式是三者之中建设成本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但其优势也是其他两种无法比拟的。
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机动速度快、生存能力强。以SS-24导弹系统为例,其导弹列车的机动速度超过100千米/时,依托纵横交错的铁路网,其隐蔽性非常强,生存能力居陆基部署导弹之首。根据美国的研究,SS-24导弹列车一昼夜机动距离可超过1000千米,跟踪一辆移动中的导弹列车必须同时动用300颗左右的侦察卫星,如需跟踪多辆导弹列车,动用的卫星数量则要成倍增加,因此在实际情况下对导弹列车的跟踪是非常困难的。
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系统的另一个优势是戒备率高。一辆导弹列车就是一个完整的作战单元,高度集成的作战单元赋予了导弹列车全天候值班的能力。平时导弹列车停靠在远离城市的铁路线上,作战单元一般会处于戒备状态;战斗值班时则运行在预定的铁路线上,接到作战命令后可快速移动到指定位置,完成发射任务。
而且,导弹在出厂前就装入专门的发射筒内,几乎始终处于可发射状态,反应速度比较快。再加上铁路机动的平稳性好于公路,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就能进行导弹测试工作,减少发射的准备时间,从而利于提高导弹的反应能力。
短 暂 消 失
世界上最早发展该系统的国家是德国。早在1937年,德国就提出了V-2导弹铁路机动发射方案,1944年,铁路机动发射V-2导弹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但此时的德国纳粹气数将尽,再加上盟军的高强度空袭,1945年此项目被迫取消。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两个核大国也开始发展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系统。虽然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这项技术,但由于技术瓶颈和冷战结束等原因,一直没有进行实战部署,只有苏联曾实战部署过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系统。
苏联研制的SS-24导弹系统是世界上第一款进行过实战部署的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系统,北约赋予了该型导弹系统一个令人生畏的绰号——“手术刀”。SS-24导弹的发射列车通常由20节车厢组成,包括牵引单元、指挥通信单元、生活单元、保障单元。每辆发射车配备了3枚SS-24导弹,该导弹长21米,直径2.35米,导弹的射程达10000千米,可以配备8~10枚分导式核弹头,每个弹头的爆炸当量为10万吨,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星光修正”的复合制导方式,打击精度在200米左右。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逼迫俄罗斯销毁部署在俄境内的SS-24导弹系统。2005年,俄罗斯开始拆除铁路机动SS-24导弹系统,至2008年,大名鼎鼎的“手术刀”成为了历史。
重 新 开 动
近年来,俄罗斯为了增强本国核力量,开始考虑重新部署铁路机动战略导弹系统。2012年12月,俄罗斯科研部门官员透露他们正在考虑重新部署铁路机动战略导弹;2013年4月,俄国防部副部长尤里·鲍里索夫宣称,俄已经开始设计新的铁路机动战略导弹;近期,据可靠消息,俄计划安装30套该导弹系统,并将于2019年正式开始服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死亡列车”将重新出现在世人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