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有效性

2015-04-29 00:00:00卜金生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课堂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a定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课堂话语的质量和有效性:正确认识教师课堂话语的功能和有效性;重视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语言修养,增强专业信心;改变教师角色,提高提问话语技巧。

关键词:英语教师;教学有效性;课堂话语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4-0018-0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节课的引导者,用课堂用语串联一节课的各个环节。教师课堂话语在日常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课堂教学用语已经成为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正确认识教师课堂话语的功能和有效性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是指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语言,包括教师课堂用语、讲授用语、课堂提问用语以及反馈用语等。教师课堂话语与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师的课堂话语水平是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程晓堂,2009)。Nunan指出教师课堂话语不仅是教师能否成功地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课堂中学习者获得可理解输入的主要来源(Hakansson,1986)。教师课堂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尽管课堂上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师的课堂话语不同,教学效果也可能相差20倍。由此足以证明教师课堂话语的重要性,应该引起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如何用英语组织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如何给予学生反馈等等,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基于对教师课堂话语的定义、功能和特征及重要性的认识,(Ellis,1995)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话语,使其话语既能被学习者理解,又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因此作为从教多年的英语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课堂话语的重要性,努力去调整、提高话语水平,给学生输入高质、高效的课堂语言。

二、提高课堂话语的有效性

(一)重视理论学习 更新教学理念

语言教育家Stern说:“无论他怎样对理论不感兴趣,没有一个教师能抛开语言教学理论去从事语言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不断地去研读《英语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基本理念:语言是人类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学习语言既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个人参加社会活动,学生不是被动地从书本或教师那里接受知识,而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语言能力等等。有了这些教学理念作指导,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才能把英语作为工具,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活动,教师话语的质量和有效性也会不断提高。总之,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是提高教师教学话语的关键。

(二)提高语言修养 增强专业自信

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果。”因此,英语教师应提高课堂语言修养,增强专业自信心,教师的专业自信是成为好教师的必要条件。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成功是进步的阶梯。专业自信来自平时的努力,季羡林说过“学外语要一辈子抓基本功。”范存忠也说“外语基本功要一辈子不断地打。”由此可见基本功的重要性。作为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的听、说能力是必要的,平时坚持多听,如果在教学中课堂话语能够运用自如,讲究语言艺术,那么,其话语的质量和有效性也就有保障,也就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改变教师角色 提高提问技巧

1.改变传统教师角色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示范者,由此决定了教师话语占课堂绝大部分时间。现代教师应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改变。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应充当管理者、指挥者、促进者、帮助者、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好自己的话语,充分考虑选择恰当的话语去正确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必要时提供帮助,给予指导和建议,让学生在互动的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争取更多机会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

2.提高课堂提问技巧

Penny Ur(2000)指出:外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提问的功能,尽量通过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造有效的语言学习机会,而不是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些知识。何安平(2001)认为:教师的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来调整难度。调整难度的方法包括:简化提问句子的语法结构(如将复合句改为简单句);降低语义难度(如用简单的词汇代替较难的词汇);给学生提供提示;迂回应用等。作为有经验的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层次去选择难易相当的话语,以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并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课堂上提问所涉及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Nunan,1991,赵晓红,1998)。很多学者(赵晓红,1998,周星、周韵2002,胡青球,2004)建议,为了使课堂上有更多的交流,教师应有意识地增加参考性问题提问的数量,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入。的确,参考性问题无确定答案,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大胆地提供信息或发表个人见解和观点,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多地使用刺激较高层次思维活动和想象力的动词短语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互动活动。

3.教师给予积极反馈

教师在进行反馈时,应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任务的难易来确定是否纠正学生的错误,尽量给予学生以积极反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是Brophy(1998)和Nunan(1991)指出笼统的、机械的积极反馈,如“Good”、“Very good”等并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反馈时尽量选取一些确实能激发学生动力的词汇以保证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反馈时教师尽力针对学生发言的内容作出反馈和评价,少用一些消极的评价,多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活动。

三、保证教师话语的真实性、交互性、规范性和逻辑性

(一)真实性

所谓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性,是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语言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语言,而不是编造成假想的语言,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情景和使用真实性的语言。情景包括话语产生的时间和地点,话语的参与者及话语使用的目的等(程晓堂,2009)。英语教师一定要克服惰性,平时在备课过程中,无论是词汇讲解课型、语法课型,还是阅读课型,都应该考虑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去体验英语、运用英语。这样既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技能,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牛津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涉及一个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话题,那么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类似的生活交际情景,让学生去运用英语,体验运用英语的乐趣,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际的生活情景进行自由交谈。总之,让学生用真实性的语言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性的情景中学习英语是现代英语课堂的要求。

(二)互动性

Allwright(1984)认为,课堂互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面对面的人际互动,其本身就是语言交际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好的语言实践机会。课堂活动只有通过互动才能进行。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的,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共同构建的(Nunan,1999)。互动是交际的核心(Brown,1994)。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尽量使用互动性话语,避免教师自问自答而让学生失去参与互动的机会。还可以设计任务活动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互动。总之,教师要运用交互式的课堂话语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三)连贯性

话语的连贯性是指话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小句、段落)在语义、语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并且保持清晰的话语组织结构(程晓堂2009)。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量不要插入不相关的内容,否则转移教学重点,分散学生注意力,也不要随时纠正学生所犯的错误。另外教师话语中间尽量使用各种连接词来自然过渡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规范性

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大多数英语老师使用英语时或多或少地存在语言使用不够准确的问题,或者由于教师对英语语言所包含的社会、文化、背景因素了解不够,导致教师在使用英语语言过程中出现使用不当的现象(程晓堂2009)。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平时就应该多加学习教学语言,多参阅借鉴一些课堂规范话语的书籍,多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在课堂上讲英语尽量符合大多数讲英语的本族人的习惯,尽可能做到正确、准确和得体,从而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模仿的榜样。

总之,英语老师为了力求课堂话语的真实性、交互性、连贯性和规范性,需要去开动脑筋思考如何设计好一节课,如何上好每一节课,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保证课堂话语的质量和有效性。同时采取多种交流模式(如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五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表情、肢体动作等多种手段和资源来进行交际的现象(张德禄,2009)。在现代教学技术条件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模态PPT演示的技术手段,集语言、图像、文字和声音于一体,尽可能多地设置真实的交际情景。教师还要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从教多年的英语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积累,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学习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如何使用教师课堂话语。在教学实践中能恰当地使用教师课堂话语。只要从多方面去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对教师课堂话语的反思能力,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课堂话语的质量和有效性,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Brophy,J.(1981)Teacher Praise: A Functional Analysis.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51:5~32

[2]Nunan, D.(1990) The Questions Teacher Ask . JaLT,12(2)

[3]Nunan,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New York: Prentice Hall,(1991)

[4]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5]程晓堂,龚亚夫.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05,(3).

[6]何安平.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教师话语分析[J].现代外语,2003,(2).

[7]胡青球,埃德 .尼克森,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6).

[8]胡三清.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7).

[9]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

[10]魏 德.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个案研究[D].延边大学,20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