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2015年关键之处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里面藏着暗礁、漩涡和急流。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今年所面临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动辄牵一发而动全身,既错综复杂又脆弱敏感,这需要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作性。
2015年开局之处在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意识、能力和责任感不强,极易导致处理失误、激化矛盾,未来出现的问题可能是全局性、长期性甚至是灾难性的。如果今年推进依法治国开头开不好,稍有差池和疏忽,就会事倍功半,积重难返,以后推进的工作就难以开展。
2015年收官之处在于,“十二五”规划在2015年处于结束和总结阶段。按照规划要求,目标任务是否完成,得益于2015年的冲刺,正如五公里长跑比赛,决定胜负往往是最后一公里。
平稳顺利度过开局、关键、收官之年,最重要是在各个领域中要有崭新的作为。
开局和关键之年要有新作为,体现咬定目标不放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五项主要任务,其中把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作为首要的任务,要着力在这方面下功夫。对于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要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的确不易,但意义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要求各级干部必须要有新思维、新举措、新作为。今后经济发展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味单纯强调经济增长速度,而是在调结构中增长,把产能过剩的产业快速调整,做好新兴产业的加法和乘法,创造更多的增量。在这过程中,速度可能会放缓点、慢点,但并不意味着少作为,甚至不作为,因为调结构需要花更大力气,有更大作为。
开局和关键之年要有新作为,体现全面深化改革不懈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5年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其实,这些领域的改革在2014年就已经展开了,只是还未触及到深层次。2015年应该算得上改革攻坚关键之年,将向全面深化迈进,既要破旧,也有树新,更要面对更多阻力。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关系到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后劲,关系到民生的改善程度,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稳定。这要求我们各级干部要拿出百倍信心和敢闯勇气,面对困难、矛盾、问题和压力,要敢于担当、敢于作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永不放弃和懈怠。
开局和关键之年要有新作为,还要体现在立足当前国情。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认清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想问题、做决策,要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去调查研究再决策。一句一句说话,一口一口吃饭,一件一件做事。不能指望所有的措施都能立竿见影,也不能因为有的措施一时效果不理想而心情急躁,我们更需要的是韧劲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