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成人省省会的思考

2015-04-29 00:00:00赵冰琴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15年2期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给石家庄市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挑战来自京津“合肥”而河北“太瘦”。石家庄作为河北省会,聚集了全省最多、最优的要素资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更应率先发展,肩负起河北和京津冀城市群南部板块绿色崛起的历史重担,加速把石家庄建成大省省会,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关键词】石家庄;大省省会;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22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15)02-0045-0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当前,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挑战来自京津“合肥”而河北“太瘦”。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会,聚集了全省最多最优的要素资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要求大趋势下,更应率先发展,肩负起全省和京津冀城市群南部板块绿色崛起的历史重担,加速建成大省省会,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牢固树立大省省会意识,大胆谋篇布局京津冀城市群南部板块

“省会兴则全省兴,省会强则全省强”。2014年9月初,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同志在正定县调研时强调,把石家庄建成大省省会城市是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是着眼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区划调整奠定大省省会根基

2014年9月9号,国务院批复了石家庄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足以显示出国家对京津冀城市群南部板块的重视程度及对石家庄寄予的殷切期盼,同时也为石家庄市更好地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有效缓解了石家庄市建设用地指标紧张、财力支撑不足等发展瓶颈。

(二)石家庄的发展既要谋子更要谋势

当前,石家庄应站位于京津冀城市群南部板块中心城市,要谋子更要谋势,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要做参与者、引领者,充分发挥腹地经济优势,高瞻远瞩统筹谋划向北承接京津、向南辐射带动衡水、邢台、邯郸、向东链接津秦唐沧口岸、向西打通能源资源通道、甚至研究搭乘“一带一路”东风等,大胆拓宽想象空间去谋篇布局,助力大省省会实至名归。

二、着重完善综合保税区物流功能,拉动腹地经济转型升级

石家庄综合保税区地处京津冀重要物流节点,拥有优质通畅的公路网、铁路网和航空网,距北京200公里,天津新港350公里,黄骅港300公里,距京广高铁客运专线石家庄机场站约3公里,到北京西客站列车运行仅需45分钟,实现了区域航空与陆路之间的“零距离换乘”和“无缝隙衔接”,是腹地经济与国际接轨不可多得的通道和驱动器。应以空港工业园和内陆港为核心,加快与天津港、曹妃甸港、秦皇岛港及黄骅港等口岸的互动链接,打通口岸与腹地,将石家庄市建成面对港口经济、背靠华北腹地的大型中转地。因此,石家庄市可加强对综合保税区物流功能的建设。一是吸引国际及国内著名物流公司前来设立区域性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配送中心,为周边的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全面供应链管理服务,不断提高运营效率,营造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加快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保税区从贸易主导型和加工主导型向物流主导型过渡,引导保税区与腹地经济的联动发展,充分利用保税区的政策,将腹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加强经济腹地基础设施建设。保税区腹地经济效应的发挥,既取决于保税区自身功能的完善,也取决于腹地基础的不断提升。政府应加强对广大腹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公路、铁路、航运基础投资,增强空间的通达性和辐射能力,增强信息沟通等。

三、优先打造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商贸物流电商中心城市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承接京津第三产业转移

发展规律表明,中心城市要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其服务半径越大中心城市地位越彰显。首都北京三产占比达76.9%,其服务贸易额约占全国1/5,占全球1.12%,因此北京疏解功能和产业转移的重点在服务业,而石家庄市要成长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亟需发展起来的也是服务业。统计显示,2013年石家庄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9.8:47.2:43,呈现出一产太重、二产较弱、三产较轻的鲜明特征,其中,一产占比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三产占比较全国平均水平还低3.1个百分点,这与沿海大省省会地位极不相符,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具有创新驱动属性的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石家庄市转型升级的不二选择。

(二)优先打造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商贸物流电商中心城市

1.石家庄市商贸物流业基础坚实

国务院早在2001年就把“建设华北重要商埠”作为石家庄市的城市发展定位,13年来石家庄市商贸服务业成就斐然。截至2013年底,石家庄市共有商业网点19.5万个,其中市区6.2万个,已建成和在建大型城市综合体19个,大大小小的商圈更是遍布全市,主城区人均商业面积达3平方米,达到一线城市水平。南三条、新华集贸更是连续多年名列全国T业消费品市场十强:总投资800多亿、占地1.5万亩、吸纳就业30万人的国际商贸城等物流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

2.现代物流业发展前景看好

当前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品成本可下调空间越来越小,物流费用的压缩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统计显示,我国物流费用占GDP比重为18%,相当于美日的两倍,说明物流业大有文章可做,快递业“三通一达”(网通、申通、中通、韵达)的传奇成长和菜鸟物流的成立即是明证。另外,物流业的拉动作用也较强,物流GDP每增加1元就可以拉动其它行业的4元GDP。一般来说,物流中心一定是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又会派生出贸易中心、商业中心、生活中心、服务中心。

3.石家庄市打造商贸物流电商中心城市优势得天独厚

一是交通区位优势凸显。自古“通达所以繁荣”。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市是贯彻南北、纵横东西的交通枢纽和全国17个重要物流节点城市之一,正定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25万吨;与北京、天津、济南、太原、郑州形成“6省市同城、一小时交通圈”:近期京津冀三地和铁路总公司还拟出资100个亿组建京津冀轨道交通投资公司,立体大交通架构通达四方:二是成本优势。石家庄市综合商务成本分别是京、沪、深的33%、27%、63%,人力成本约为发达城市的60%-70%;三是人才智力优势。石家庄市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110家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42所高等学校,培训机构22家,每年高校毕业生9.9万人,中职毕业生8.9万人;四是发展电商优势。石家庄市是北京以南地区电讯网络的重要枢纽,也是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宽带数据网络达到了千兆到路边、百兆到大楼、十兆到桌面的通信能力,连续多年在河北省信息化水平综合测评中位居第一。中国(石家庄)首届020电子商务博览会首日就有30多个项目签约,新增交易额800亿元,石家庄商务云数据中心的启用为石家庄市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四、搭乘“一带一路”战略,吹响石家庄市“走出去”集结号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上升期,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虽然石家庄市未处于沿线地带,但“一带一路”不仅是通道的建设,更是经济发展带和人类文明交融创新的“文明带”,基建、经贸、旅游、文化、金融等都可以汇集到这两条通道中,这恰恰也符合石家庄市产业转型升级亟需的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的新常态。

(一)转移消解石家庄市过剩产能,促进产业“腾笼换鸟”转型升级

在京津冀生态环境倒逼的严峻形势下,石家庄市消解产能过剩压力较大。到2017年年底,全市净压减炼铁产能374万吨、粗钢产能482万吨。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石家庄市共拆除水泥企业37家,减少水泥产能1850万吨,约占全市总产能的40%,但直接经济损失约10.8亿,待就业人口陡增。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亟需改善的现实需求,石家庄市可出台钢铁和水泥等产能过剩产业境外转移专项实施方案,搭建由政府部门、金融部门、行业协会、相关企业抱团“出海”考察合作的多元化平台,力推过剩产能零污染向境外转移,开拓国际发展空间,同时“腾笼换鸟”为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留足发展空间。

(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外开放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出口总额则是其中最重要的考量指标。石家庄市虽为沿海大省的省会,外向型经济发展却差强人意,相对于4863.6亿元的GDP总量,外贸进出口总额只有140亿美元,这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所要求的大省省会相距甚远。石家庄市轻纺、医药、机电、电子等优势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潜力较大,可以深入研究如何积极融人“一带一路”战略,亦可借力京津冀三地刚签订的《京津冀贸易促进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共创“一带一路”中的京津冀品牌。

(三)借力天津,开辟石家庄市“引进来”“走出去”大走廊

天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三大战略任务中,天津肩负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两大战略任务。天津是从太平洋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通道和欧亚大陆桥的主要出海口,是北方最大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堪称“海、陆、空、铁、管”立体式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的核心,能带动辐射环渤海、京津冀乃至三北地区。天津港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有30多条海上航线通往300多个国际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11位。近日,河北和天津还组建了渤海港口集团,为实施海铁联运、搞好路桥运输业和天津白贸区获批奠定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经济基础。因此,石家庄市可加强与天津的经贸文化旅游合作,借力其港口优势和高端制造业、物流产业、融资租赁产业优势,一方面尽快引进适合石家庄市发展方向的高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另一方面打包推出“石家庄品牌”,鼓励石家庄市优势特色工农业产品、商贸文化旅游产业等“走出去”。

总之,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给石家庄市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和综合保税区的获批更是显示出国家层面对石家庄寄予的厚望,当前,石家庄市对接京津绿色崛起的工作全面展开,还要突出重点突出省会优势资源,找到建设大省省会的支点,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心态,将打造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商贸物流电商中心城市作为重要支点,并以此撬动金融业、技术创新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落地生根,加速建成大省省会,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