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纪律是党的纯洁性的根本保证

2015-04-29 00:00:00朱文通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15年11期

[摘要]党的纯洁性是现代化政党,特别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其区别于传统的封建帮会和近代新兴的资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建党前后,李大钊高度重视保证党的纯洁性问题。他不仅强调从思想上、组织上确保党的纯洁性,而且还特别强调纪律的重要性。从思想和组织上建党固然极为重要,但纪律却是党的组织能否“强固精密”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党的纪;纯洁;李大钊;建党思想

[中图分类号] D262.13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5)11-0009-03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中国共产党会不断地采取各种不同的措施以加强党的建设,如延安整风运动、揭批查运动和清理“三种人”“三讲”教育活动等。党的十八大以来,继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狠抓党的作风建设之后,进而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的纯洁性的又一重要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党的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主要体现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只有严守党的纪律,严格落实“三严三实”的要求,才能保证党的纯洁性,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回顾党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和重要目标,这是因为党的纯洁性对保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什么时候党员能够严守党的纪律,恪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什么时候党的纯洁性能够保持得好,党就更加坚强有力,党的事业就能健康发展;什么时候党员的纪律意识模糊了,不能够很好地严守党的纪律,难以恪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纯洁性受到影响和削弱,良好的政治生态受到不良影响甚至破坏,党的战斗力就会下降,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从党的历史来看,党的纯洁性是现代化政党,特别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其区别于传统的封建帮会和近代新兴的资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结合李大钊的建党思想和建党活动,略为探讨。

一、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明确指出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为了保证能够从思想上建党,建党前后,李大钊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陆续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标明本会主义之必要》《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论著,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宣传、组织工作,同空想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等进行了长期的反复的坚决斗争,如开展“问题与主义”论战、社会主义论战等;在李大钊所领导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内部,经过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斗争,在难以争取他们转变的情况下,最后不得不开除了几个顽固的无政府主义者,从一开始就在思想上确保了党的纯洁性,为党在组织上的纯洁性奠定了牢固基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传统的封建帮会和近代新兴的资产阶级政党,包括同盟会以及后来成立的国民党在内,都没有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科学、鲜明、具体。比如,封建帮会大多以杀富济贫,乃至改朝换代相号召;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政党虽然以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为纲领,吸收了近代西方国家的“国家”“民族”“宪法”“民主”“自由”“人权”“科学”等观念,提出改良或革命的路径,但是无不具有各自非常明显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而共产党旗帜鲜明地宣布自己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事业的政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具有科学系统的指导思想,和他们具有天壤之别,不能同日而语。

二、强调共产党没有任何私利,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从而使党在组织上的纯洁性更加牢固

清末民初,社会剧烈动荡,十分混乱,底层社会实际上处于失控状态,难以计数的封建帮会和社会自治或自助类民间组织各踞一方,异常活跃。封建帮会几乎都以打家劫舍、抢夺财富或江湖义气、兄弟相助为目的,信奉人为财死、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特别是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各种新兴的近代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据1913年的统计,当时全国共有政党或政治类组织312个[1]。这些组织虽然良莠不齐,但是他们之间大多都能够各自“为政”、合作共事,但是也有一批政党和学会组织因为各自的利益诉求不同,导致政见歧异,甚至相去甚远,因而不断发生争执。他们之间不断地相互批评和批评,甚至不惜进行人身攻击,无非是争权夺利,有的政党组织甚至根本就不考虑国家和民族利益。李大钊指出:“今日之政党,争意见不争政见”,多挟其党见之私,以言论号召于天下,有的甚至“假军势以自固。则将来党争之时,即兵争之时矣。”[2]李大钊认为这种“党私”是民初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大患,极为忧虑和反感。因而,他进一步提出无论哪一个政党组织都应该以爱国为前提,特别是国家必须要有“中心势力”,才能统率这些散漫的组织,改变由“党私”造成的混乱局面。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失去了信心,并且逐渐由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认识到:“人们厌弃政党已达极点,但是我们虽然厌弃政党,究竟也要另有种团体以为替代,否则不能实行改革事业。”[3]614“我们现在还要急急地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即是社会主义团体。”[3]615这里自然而然地提出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

如果说辛亥革命后不久的一个时期内,李大钊还是照搬西方的资产阶级政党学说批评民初的政党政治,十月革命后,他的政党思想则已超越了资产阶级的政党学说,他认为政党只有排除“私心党见”,以国家和人们的利益为重,才能造福于国家和人民,因而李大钊等才急迫地要创建中国共产党。这更是封建帮会和资产阶级政党无法比拟的。

三、强调党的组织应该“强固精密”,用严格的组织纪律等手段保证党在组织上的纯洁性

封建帮会多以血缘或师徒关系为纽带,歃血为盟,有的还非常隐秘,封建色彩极为浓厚。清末民初,很多资产阶级政党都和帮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并深受其影响,大多都无组织纪律性,极为松散,就是当时影响最大也最为正规的国民党也不过是多个党派的松散组合,同样深受帮会或会党的影响,比如加入国民党的党员,其手续之一就是必须向孙中山个人宣誓效忠,封建色彩浓厚。李大钊认为,民国初年几乎所有的资产阶级政党都“散漫无纪”,而共产党必须要严明纪律,才能“强固精密”[3]615。

强调党的纯洁性,并非拒绝灵活性。在实际革命斗争中,李大钊妥善地处理了原则性、纯洁性和灵活性的关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李大钊竭尽情智,在争取共产党内部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又争取孙中山的鼎力支持,并说服坚决反对共产党员跨党的国民党右派,才使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得以通过,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这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统一战线建立后,为坚持党的纯洁性和维护统一战线的大好局面,李大钊又以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同国民党右派的一系列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李大钊所以具有这样的韧性和灵活性,是因为他充分认识到,这种斗争和所有新旧两种思潮的斗争一样,“都是人群进化所必要的,缺一不可。”因此,“这二种思潮,一面要有容人并存的觉悟,一面更要有自信独守的坚操。”[3]189也就是说,李大钊认为在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对方有存在的必要,双方绝对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在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基础上,必须灵活地处理好各种极为复杂的社会关系,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总之,在共产国际帮助下,按照布尔什维克模式成立的共产党,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党的建立过程中,李大钊充分吸取了旧党派在党的建设上的各种教训,彻底地克服其种种不足,摆脱了旧党派的不良影响和陋习,从思想、组织、作风等各个方面保证党的纯洁性,因而共产党才能战无不胜,成为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当然,在保持党的纯洁性方面,后来也有一些经验教训,比如过分强调工人阶级的出身才能当党的主要领导,以及“左倾”关门主义,此外还有肃反扩大化、反右扩大化等,在不同程度上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因此,在保持党的纯洁性方面,一定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去做,一方面要注意反对“左”倾,另一方面还应该重视防止右倾。

参考文献:

[1]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J].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第49种:1985:35.

[2]朱文通.李大钊全集:第1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602.

[3]朱文通.李大钊全集:第1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邓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