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五年制高职《网页美工》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2015-04-29 00:00:00赵震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5年4期

[摘 " " " " " 要] "以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网页美工》为例,探讨通过课程改革,实现以微课为基础,以项目实例为载体,通过项目化教学实现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

培养。

[关 " "键 " 词] "微课;项目实例;五年制高职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0-0102-02

一、《网页美工》课程的地位和特点

《网页美工》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侧重于实际应用性的课程。它的先导课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和《PS图像处理》,后继课程有《网页设计与制作》和《动态网站开发》等。因此在学习网页美工之前,学生大多有了PS基础,掌握了包括PS基本工具和菜单命令的使用;图像颜色的处理;图层、通道、滤镜的操作与运用等。本课程主要涉及:负责整个网站的前后台界面设计、LOGO以及图标设计等。

笔者认为遇到理论性强的课程,如果学生没有一定基础,理解力和自觉性差,那么翻转课堂实施的现实意义就不太强;而有一定基础,并且操作性强的课程,如本课程就比较适合翻转课堂。

二、翻转课堂的本质

翻转课堂已不是新鲜的概念。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教师的教,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二是学生的学,是知识的内化过程。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就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两个过程的颠倒安排,在课堂外实现在线教学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1]它的核心思想就是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创建有关于新课的微课供学生使用和模仿,以往这些都是发生在课堂内,现在发生在课堂外,而教室则成为学生参与讨论问题、展现思想和合作学习的场所。

三、基于微课的课堂翻转实践

该课程在教学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以大量的真实案例为实例进行教学,体现了能力培养的特色。首先,教师考虑如何将实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其次,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上,课后鼓励学生做相关的作业,按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作业要求,确保学生课堂上没有完成的作业,课后能及时补上;将学生的作业分类,优秀作品上传QQ空间,供他们在电脑或手机上浏览与评价;鼓励学生能将录屏和作品同时发到教师邮箱,给予更多的平时成绩,等积累到总次数的80%,可给予他(她)免考的奖励。由于是公开的,QQ好友们也会点赞与评论(第三方评价),这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点赞和微点评兴趣。再采用“48小时有效法”“挂网时间优先法”“自录屏加分激励法”等,许多学生兴趣高涨,在晚上9点钟后还有学生发E-mail来交源文件作业的。在收到E-mail后,教师总给予一定的反馈,提出修改建议。作业的布置呈现形式也逐渐变化:中文视频、中文教程、双语教程、英文教程、效果图参考、仅有主题要求。教学效果良好,最终也为这门课的课程资源收集与整理提供了物质基础。

(一)课堂外要为学生准备操作微课和素材

首先,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和练习测试要求;其次,收集、整理和录制视频,应考虑录屏分辨率、文件大小、操作的规范性、文字说明或字幕等。然后,整理好提供相应的素材,以及一张配套的最终效果图。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求操作完后,应做好学习笔记,同时将疑问通过QQ群、微信群和E-mail及时反馈给老师(如果有慕课平台可以借助于平台交流)。

微课有着“微、小、简、短”等特征,同时也具有为学生知识系统服务的本质。网页制作流程和设计常识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传统网站布局结构,通过案例学习网页布局方案及制作流程,讲色彩知识在网页中的运用及网页规范;平面造型及设计部分——主要进行网页相关元素的审美培养并介绍相关设计原则,通过Photoshop、CorelDraw等平面设计

软件制作效果优秀的网页元素,了解网页元素构成

的规律。[2]

作为PS知识点(操作方法)的补充,将快速蒙板、抠图、合成等制作成微课,有些直接从网上下载;本课程的微课更多了,将曲线制作、水果按钮、上色、网页布局、主题海报、后台登录界面、后台管理界面、第三方笔刷、第三方滤镜制作与运用等。这些资源都存放在360云盘和微云同步盘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放在慕课平台上),将网址和密码放在QQ群中。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微课实现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定制,将传统的“以教学为导向”转变为“以学生为导向”,从而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而在微课的应用中,则可以将学生纳入课程资源建构的主体中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生活、学习中的相关资料,使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微课的构建。[3]

(二)课堂内组织课堂活动

内容在课堂外共享给了学生,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检查学生预习笔记,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问题的提出来讨论得出结论或操作关键点,然后课堂上布置知识重点和难点相关的同类型练习,通过巡视找到学生认识上的不足,最后通过总结来梳理知识。

(三)课后再次完成针对性练习

学生课后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完成少量的针对性练习,学生仍然可以观看前面提供的教学视频。学生将源文件保存后,通过邮箱发送给老师批阅。

课后,将每一次的“作业一”“作业二”和“练习一”“练习二”都打包压缩,作业中有素材、最终效果。学生在48小时内将作业按规定取好名称并发送到教师的邮箱中。因为是图像类作品,老师可以转换格式或抓屏,将优秀作品挂在QQ空间供第三方评价。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微课短小灵活生动,又依托海量的资源库,信息容量较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社群的方式对信息进行获取与交流,突破了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增加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课

程的时间。同时,他们的反馈也促进了资源空间的

建设。[4]

四、翻转课堂的局限性

当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由于受教育者是中职学生或高职学生,翻转课堂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1.需要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能力较强,老师有高的执行力和责任心。

2.需要学生自学的知识门槛不能高,要有些先导课程已接触过。

3.目前有部分学生住宿在学校,他们可能没有时间或电脑来完成预习。

4.此类操作课程不能涉及学生身边没有的器材或设备(部分可以虚拟)。

5.受到部分老师信息素养的限制,目前会做出吸引学生的微课的老师还不多;课堂管理能力的限制,如果组织不力,课堂效率就不高;受到课后学生上交作业时间早晚的限制,老师及时有效一一评价。

五、结束语

以微课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特别适合《网页美工》这种平面图像设计类操作性强的课程,高职学生在观看微课过程中随时暂停、练习、继续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不可复制的重大难题,能够有效改善学习环境、整合教学资源、加快知识的传播与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学习专业的时间加长了,同时也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如信息化能力,投入答疑解惑的精力等。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3):10-12.

[2]陈玉琨.慕课能否翻转课堂[J].上海教育,2013(12):73.

[3]罗丹.微型课程的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

[4]汪丽.高中信息技术微型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