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专雕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2015-04-29 00:00:00谭维健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5年4期

[摘 " " " "要] "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中,已经普遍设置了雕塑课程。它对学生造型能力的训练、技术能力的补充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新的教育教学形式的发展,在传统的雕塑教学中有许多问题存在,与新的教育形势脱节,亟待更新知识架构。因此,改革雕塑课程教学可谓是势在必行。

[关 "键 "词] 高专雕塑艺术设计;意义;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0-0096-02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产业化的迅猛发展,现代艺术设计中雕塑艺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的形势下,教学改革应立足于当前的教育背景,充分认识当前环境教学的重要性。与自身情况相结合,提出健康的、切实可行的雕塑教学模式。

一、目前高专雕塑设计专业教学课程建设的情况

(一)课程设置思路与培养目标不一致

高专办学层次既不是高职推行的职业教育,也不是本科崇尚的学科教育,它介于二者之间。目前,有绝大一部分高专学校,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准确的专业定位,同时也具有较为宽泛的职业岗位群范围。在雕塑设计专业和其他专业之间,具有许多交叉的课程,同时课程之间也缺乏紧密的联系,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阶段认为自己收获甚微。

(二)缺乏严谨的课程结构设计

雕塑设计课程的核心支柱和框架就是课程理念,简单的堆砌课程会为教学埋下隐患。一些高专学校课程目标的设立,定位不明确。同时对整个课程体系中课程的设立也缺乏透彻的思考。

针对以上现状,亟待我们构建一套科学和合理的雕塑设计课程体系,改革原来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弊端,使雕塑课程设计体系紧跟时代潮流,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超前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雕塑人才。

二、高专雕塑课程改革的策略

目前,国外各教学机构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在雕塑专业教学中,都彰显着不同的特色,具有各自不同的教学理念和办学模式。自从我国引入国外艺术设计教学的先进模式之后,在学科的发展上,进步非常显著。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雕塑专业教学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亟待我们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为此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专雕塑的课程改革。

(一)教学理念要注重理论、兼顾技法

作为一门非常重视技法的学科,雕塑课程教学必须进行系统的教学,花费大量的课时,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目前,雕塑课的技法训练上不可能花费大量的课时,这就需要我们在设置教学大纲时突出将要讲授的理论知识。为了使讲课内容生动形象,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图片对照和历史讲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将优秀的作品赏析内容加到教学大纲中。通过解析和欣赏优秀的雕塑课,使学生对雕塑的本质有更深入的了解,以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我们不单单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重视雕塑的技法和流程。在开展实训课的过程中,要开展技法的训练。学习制作雕塑的方式应灵活多样,不应拘泥于细节,而是要掌握全局。因此,雕塑课应采用适当的技法,进行必需的理论课和欣赏课的学习。

(二)采用与设计为主的实训模式和本末倒置的教学方法

首先,作为一门对学生的三维空间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课程,雕塑课的教学还可以采用先实训、再理论讲述再实训的过程。相关实践证实,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先难后易的方式,使效果达到最佳。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这样会使学生的主动性获得极大的增强,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未知的学习领域。同时,先实训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亲自动手做一些具有很浓的装饰味道的人物和动物,给学生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能将创新设计意识和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进而产生深入研究和学习雕刻艺术的渴望。

其次,在现代设计课程中,真题真做的实训模式非常科学和可行。在后期开展实训课程训练的时候,应强调真实的受众群体、文化氛围和环境,让学生立足于真实的目标,去收集素材、选定题目、明确形式、应用材料、选择工艺,使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探索欲望激发出来。对于每一名学生而言,这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会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创造,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并且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学会对自我的评价,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这种实训模式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设计理念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而这些素质对于雕塑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实施“考、评”结合的教学评价模式

在结束课程之后,可采用“考、评”结合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可以限定一个真实的受众群体、文化氛围和环境来进行雕塑设计。不限内容和题材,不限材料和形式,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真题真做,是考试的一部分内容。而另一方面非常重要的是对作品的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知道自己作品的好坏,同时才能促进雕塑教学的改革和进步。点评主要包括教师点评、同学互评和学生自评。教师要做到生动和精准的点评,同时要富有启发力。通过对案例的应用,启发学生更好地理解点评的内容,使雕塑教学产生更加有力和丰富的学习内容。

(四)课后的知识更新和交流总结

总结和交流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一方面,在完成课程教学后,每一名教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心得体会和教学经验。这就需要教师之间的比较交流和沟通,摒弃不好的学习方法,推广好的经验。有了交流才会有总结,既要进行内部交流,还需要进行外部交流。例如,开展专业环境设计人员的学术交流和社会公共雕塑学者的交流。只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才能促进艺术设计雕塑教学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实时更新课程的知识架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雕塑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这就要求此专业的教师,必须对新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补充、不断更新知识。例如,在使用雕塑材料方面,已经由传统的青铜、石头发展到今天的高分子聚合物。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雕塑材料,如果在教学中体现不出这些新材料的特性,则未来的雕塑设计师所设计出来的作品,就无法彰显时代气息。

(五)雕塑艺术与3D打印技术的完美结合

3D打印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对于雕塑艺术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雕塑专业职业面向范围很广,所以必须丰富雕塑课程内容。软件教学方面只作为公共课的小部分内容进行基本教学,无法满足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雕塑设计人才的需要。因此,雕塑课程教学需要融入软件学习,加强课程衔接,辅助软件设计学习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三、结论

在高专艺术设计专业雕塑课程教学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地涌现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与时俱进,为了与新形势下的雕塑教学更好地适应,不断提出正确和科学的改革方案和方法。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不断发展,雕塑教学也会日趋成熟和完善,只有不断地改革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过硬水平的、与高层次环境设计相适应的人才,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使中国的雕塑艺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侯旭东.浅谈综合性院校油画教学改革[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59-61.

[2]黄慧,董翠.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农机,2008(11):46-47.

[3]钟云燕.环境雕塑与环境艺术[J].广西社会科学,2005(7):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