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 要] "顶岗实习是高职生适应工作的必经环节,而顶岗实习的效果则取决于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的融合程度。在分析两者互融性的基础上对高职生顶岗实习期的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进行比较,进而探讨了两者互融性的路径:正向路径和反向路径,借此希望学校和企业形成互动平台,实现 “高职院校”“企业组织”和“高职生个体” 三方的共赢,进而提升顶岗实习效果和高职生的职场适应能力。
[关 " "键 " 词] "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互融性
[中图分类号] "G718.5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10-0024-02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高职
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越加突显出其作用。但是正如庄西真所言:职校生的实习,想说爱你不容易。这种不容易有实习生心理上、学校学习内容、校企双方育人文化和育人理念上等原因,导致了高职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工作场所学习和在校学习之间存在着距离和差异,表明二者之间的互融性是欠缺的,是目前高职生顶岗实习效果、高职生职业适应能力形成的主要障碍。因此,探讨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和高职生学校学习的互融性为提升高职生职业适应性、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促进校企生三方共赢等方面提供了一定契机和帮助。
二、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
习互融性的基础分析
“校企两张皮的现象”在宏观层面上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在微观层面上,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是构成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主要见证。所以,在微观层面上探讨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的互融性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层面的政策基础
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与学校学习之间的互融性也不能离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环境的支持。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高职教育的使命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该使命同时也表明对我们高职生的一种定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中观层面上的校企合作的现实基础
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校企双方在利益诉求、人才培养诉求和文化理念诉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促使校企双方对高职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场所学习进行过程管理,不仅包括对高职生在工作场所学习内容上的管理,也包括对高职生在学校学习结果的一种检验,同时也是高职生的职业适应性的提升过程,校企双方在强化过程管理上达成了共识。在这种共识下,高职生顶岗实习期的工作场所学习与学校学习之间的互融性就有了现实基础。
(三)微观个体层面上高职生的“学生——职业人”的相互转化基础
高职生作为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的交集,这个交集承载了学校学习的全部内容,同时在工作场所工作过程中,也完成了学校学习的转化。他们是双向度的转化:一方面是从学生的身份向职业人身份的转化,另一方面也是向更广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者身份的转化。这些变化或者转化会以特定的表达方式和传递途径向学校和企业双方进行,它们可以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现实依据,可以为企业发展创设相应的环境基础。
三、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的比较
通过下表来具体看看高职生获取两类知识的内容和途径:
上表表明,高职生作为不同场所学习的主要载体,无论是学校学习还是工作场所学习,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将我们高职生培养成能够终身学习的对社会及各类组织有用的人才。
四、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互融性的路径分析
学校学习和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是一种相互迁移的过程,一方面把学校学习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工作场所进行验证,同时调整工作场所学习的内容和途径;另一方面是把工作场所学习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内化并对学校学习的内容进行反向验证和调整。所以,二者互融性的路径就是以高职生学习作为主要载体而形成的路径,因而就可以从两个方向建立二者相互融合的路径。
(一)正向路径
从学校层面来讲,首先是通过教学改革创新来引导高职生在校期间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把握,塑造高职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学习素养。随着高职生心智模式的不断成熟,帮助他们初步形成个体的价值观、企业认知、职业规划及人际交往方式。其次,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通过形成较为完善的顶岗实习计划,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师傅及时关注顶岗实习期的高职生,并做出适应的引导和指导,加强对高职生工作场所学习的帮扶。最后,多途径对高职生顶岗实习期的工作场所学习中突出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总结,汇编成相应案例,为高职生顶岗实习进行答疑解惑。
(二)反向路径
在组织层面上,高职生顶岗实习期的工作场所学习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和个性化色彩,学校并不能完全知晓,因而需要高职生及其所在顶岗实习的企业及时向学校传递这方面的信息。首先,高职生把工作场所学习的多种知识通过不同途径及时传递给学校指导教师。其次,企业指导师傅和学校指导教师需要建立沟通的渠道,及时传递关于所带高职生的心得体悟、高职生成长及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信息。最后,企业需要和学校架设沟通桥梁,将企业理念、组织情况、岗位任职需求、员工技能状况以及顶岗实习生情况,分阶段和学校做好反馈情况,为下一阶段高职生顶岗实习打下基础。学校可以依据上述三者的反馈情况对教育教学进行适时调整,强化企业实践知识向学校的渗透。
综上所述,在学校和企业建立共识的基础上来探讨高职生顶岗实习期的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的互融性,是校企合作在微观层面的一种深度融合的体现,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为企业获取保留人才创设了条件,同时也提高了高职生工作场所学习的适应性,为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庄西真.职校生的实习 想说爱你不容易[J].职教论坛,2013(34).
[2]钱娴.对高职生顶岗实习的理性思考:基于学校主体视角[J].职教通讯,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