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法运用的问题及实施方略

2015-04-29 00:00:00叶锦萍廖凌燕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5期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应摒弃落后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人本化教育理念,采用案例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实现高职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本文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略,最后就如何提高案例教学法的实效性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高职 " 思政课 " 案例教学法 " 问题 " 实施

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经历了三个时代性的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思政课教学大力模仿苏联思政教育体系阶段;二是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思政课教学探索与我国相适应的教学体系阶段;三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思政课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思政教学体系,并处于不断改革和完善阶段。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思政教育虽自成体系,取得的成果也日益显著,但是多数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法,并且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导致思政课教学枯燥乏味,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政课属于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采用案例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法,才能提高高职思政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1.教学环境方面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扩大了招生的力度,各班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大课堂授课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但不利于实施学生分组讨论,导致学生讨论不充分,浑水摸鱼的现象频发,极大降低了教学质量。此外,很多高职院校并未足够重视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每学期初,各院校都会制订教学计划,并规定课时,固定的课时难以保证案例教学法的正常使用。

2.案例资源方面

可适用于案例教学的案例匮乏,再加上高职院校缺乏专门负责收集和编写案例的人员,所以导致可使用的案例并不充足,教师不得不寻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案例,一方面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又难以确保案例的质量,降低了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的热情。此外,有些案例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案例与教学理论严重脱钩,针对性不强,导致“夹生”问题严重。

3.教师工作方面

一方面,教师的工作量大幅增加,不仅备课时间增多,而且由于教学可用案例资源不足,教师需花费大量时间去收集、修改案例,并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翻阅相关材料,提前进行预习,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因教学技能不佳,缺乏案例教学的经验与实践,导致设置的教学案例不科学,课堂互动效果不佳、综合评价难等问题。

4.学生学习方面

有些学生没有正确地认识案例教学法,认为它与传统教学法并无太大区别。甚至有些学生消极地应对课前预习及资料查阅等准备工作,参与讨论不积极,导致案例教学效果不佳。还有一些学生由于不适应案例教学法,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不愿意积极思考教师设置的案例问题。

二、高职思政课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教师精心选择合适案例

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注意所选案例与教材内容的关联,紧密结合思政理论知识。在案例编排方面,教师应从整体上阐述思政理论体系,为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提供条件,培养他们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课前进行教材预习

在课前,学生应预习书本知识,明确教学重点,记录自己的疑问。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然后,教师再结合对教学案例的分析讨论,深入浅出地探索教材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互助协作的能力。

3.教师适当地引入案例

通常,教师可采用如下方式呈现案例;一是让学生直接阅读案例内容;二是教师叙述案例内容;三是借助多媒体呈现案例;四是利用辩论、采访、小品等活动形式引入案例。

在开展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能否恰当地设置问题是关键。合理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进入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根据案例信息及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疑难问题,把案例、疑难、理论有机结合起来。

4.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并加以科学引导

分析讨论环节属于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该环节注重生生、师生间的合作与互动。在学生分组的基础上,各组学生之间应加强互动,针对案例及问题,充分利用自身知识储备,挖掘其中隐藏的信息,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使学生之间的思维发生碰撞。此外,师生也应加强互动,由教师负责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的认识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有些学生只关注问题表面,有些学生能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排除不重要的细节,帮助学生清除障碍,启发和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和理解问题。

5.教师综合评价与总结学生的反馈

学生分组讨论环节之后,教师应评价与总结各组讨论的情况,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思路,规范学生的语言,启发他们自我归纳与总结,明确肯定各讨论小组的成绩,并分别给予赞扬和鼓励。对案例中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加以补充和讲解,或者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鼓励学生再次讨论,进行深入思考。

三、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法实效性的探索

为了切实提高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法的实效性,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思政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他们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能力;其次,充分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案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构建教学案例资源数据库,以便教师使用适合的案例进行教学;第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便学生积极参与分析和讨论问题,提高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效果;最后,教师应精心挑选案例,选择与教学目标联系紧密的案例,并在教学过程中挑选适当的时机引入案例,提高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春华,张继钢,蒙忠,谭永平.高职思政课特色教学之提倡——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9).

[2]张守龙,徐生.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4,(1).

[3]郑淑芬.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实施环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教育探索,2008,(4).

[4]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

[5]郭凤广.案例教学法的误区分析及实施例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7,(9).

[6]杨蓓.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1,(9).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