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2015-04-29 00:00:00裴卉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5期

摘要:本文解读了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含义,提出了班主任应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有效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 学生

和谐关系 " 构建

一、解读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看,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能够完美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只有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构建成熟、稳定、友爱的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应该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相互尊重。作为班主任,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想法和创造性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给予学生发言权。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第二,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小学班主任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特征,与学生相互关爱、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教学相长;第三,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师生之间彼此的爱,教师只有真诚地关心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与爱,从而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二、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策略

1.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念

很多班主任都居高临下地面对学生,不能平等、友爱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导致师生之间关系紧张,产生隔阂,严重影响了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影响到教学效果的生成。作为班主任,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仁爱之心、民主平等的观念管理学生,摒弃班主任一人说了算的工作作风,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2.班主任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

班主任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只有班主任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才能真正认识学生,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此外,班主任还要认识到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所以班主任需要理解学生,认真研究学生的过失,并帮助学生找出改正错误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使学生能够及时改正错误。

班主任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误,就对学生横加指责和歧视,这样只会增加学生对班主任的反感。班主任要多给学生宽容和理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班主任要对学生严爱相济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或生活中经常调皮捣乱,所以班主任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制定班规。学生犯错了,该批评时,班主任必须批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督促学生认真纠正错误。如果班主任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只会更加调皮,严重扰乱课堂纪律。

班主任要认识到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小学生年龄小,身体发育不成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班主任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能够在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当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班主任应积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当学生因某些因素心灵受到伤害时,班主任要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对症下药。

教师要有一种博爱精神,不仅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要喜欢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以及有特殊问题的学生。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愿意亲近班主任,并主动与班主任一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必须与学生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念,对学生进行严爱相济的教育,才能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余文静.严格雕琢 爱心呵护——浅谈小学班级管理艺术[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9).

[2]王桃英.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