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有效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思维创新力,这对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的美术教育必须引起幼儿教师的高度重视,正确引导幼儿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本文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帮助幼儿教师正确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美术。
关键词:美术教学 " 幼儿 " 主动性
一、美术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大大提高了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美术教育不再是各个学校的短板,并且美术教育成为幼儿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美术教育的兴起,不只是在学校教学中,在社会上也颇有影响力。这样不仅有助于美术教育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人们对艺术和生活品质的追求。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程度的差异。
二、幼儿对美术的认知
幼儿对于美术的认知以及绘画技术能力的认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大部分幼儿美术作品的前期都是一些夸张的外界事物,这些都是幼儿对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真实表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笔者发现这些夸大的事物在逐步发生变化,其中就掺杂了幼儿内心对外界事物的主观愿望。随着幼儿对美术表达的发展和变化,幼儿教师应积极、主动、正确地引导幼儿学习美术,并通过美术艺术来表达自我、完善自我。
三、正确引导幼儿对于美术学习的主动性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1)结合实际生活
对于幼儿美术教育的安排,幼儿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氛围,贴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引导幼儿正确的、深刻地理解周围事物的面貌,促使幼儿产生对事物的认知力。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幼儿学习海的美术特点,幼儿教师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带幼儿到海边,通过玩耍、嬉戏,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海的特点,随后让幼儿通过画笔描绘出自己对大海的认识。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使得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内容,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认知能力。
(2)投其所好
万事的开始,都要以兴趣作为引导,所以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的主动性,首先要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如卡通玩具、仿真汽车等幼儿美术教学内容,都是为了投其所好而使用的。有了兴趣作为基础,教师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主动性,让他们为美术作品赋予生命力。
(3)选择适合幼儿的美术课程
幼儿的思维是发散的,他们对这个世界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所以创造力是幼儿最大的特点,他们能运用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认知事物。如在教学美术课程《无敌变变变》时,幼儿通过想象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只有选择合适的美术课程,才能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创作美术作品。
2.刺激幼儿的感官
幼儿创造美术作品的过程,就是通过简单的线条、图形和色彩形成美术作品来表达自我情感的过程。幼儿教师的任务不是一味地刻板传授美术理论知识,而是要人性化地引导幼儿了解美术的实质,即美术是通过点、线、面有技巧地随意组合,来传达作者内心真实想法的艺术作品。当然,这种解释对于幼儿来说过于抽象,那么,教师不妨通过刺激幼儿的感官,使他们领悟到美术的意义,促使幼儿自主表达情感。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幼儿的创造力,还能潜移默化地传授美术技巧。
四、结束语
幼儿美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健全的人格,但是它并非我们传统认识上的理论性特长教学,正确的教学方式应该是自由引导。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充分配合和尊重幼儿,引导、鼓励他们创造出具有个性特点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罗珍.美术教育中存在哪些阻碍孩子发挥创造性的行为[J].早期教育(美术版),2009,(12).
[2]陈晓艳.创设情景,激发幼儿美术创作灵感[J].早期教育(美术版),2010,(2).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