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路上

2015-04-29 00:00:00曾佑胜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5年26期

对于一段漫长的旅行来说,交通工具显得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原以为校车会送我们直达目的地,这样就可以免去步行的劳累。然而,在一个车子再不能通行的路口,司机果断“卸货”,我们只能跟在骑着摩托车的带队老师身后,慢慢走着。

我们一行人行走在通往山林深处的山间小道上,呼吸着山间特有的清新空气,抚摸着路旁伸出绿叶来的藤蔓,聆听着山林深处传来的清脆的鸟叫声。顿时,大家心情愉悦。大家没有因为鞋底越发厚重的泥巴而烦恼,而是走到路边捡起断落于地的枯枝,刮净鞋底泥继续行进。

久在樊笼里的我们,还真有一种结伴探寻世外桃源的感觉。我反而有些庆幸这是车子所无法到达的地方,若是一坐到底,那要少了多少乐趣!

在通往望江山寺的小道上,我们作了短暂的歇息。老师饶有兴致地描述着几年前带着一大群我们的学哥学姐来此游玩的“盛况”——那才叫真正的有趣!再看着今天这屈指可数的肯来接近大自然的孩子们,只能叹息那种乐趣我们今天可能无福享受了。

岔道旁有一座土地庙,庙前还放着几炷未点的香。一个同学在庙前虔诚地跪拜起来。同伴认为这完全是迷信,我倒很赞同老师的说法:一个人无论何时总需要有那么点信仰,也许只是虚无的寄托,却可以是精神上的巨大支撑。我也怀着十足的虔诚之心前去跪拜,在这土地的保护神前,默念:请保佑这方水土。

无所谓胜负的爬山比赛之后,山顶的庙宇赫然出现在眼前。我们陆陆续续踏上寺门前的巨石,俯视广阔的田野和山脚的房屋,视野所及,是一派春日的和谐。

寺内只有一位僧人。大堂前挂着布满垢腻的油灯,堂中尘封的玻璃窗框内的佛像只依稀可见,大概这个时节还鲜有人来。

听老师和一位才学颇深的同学讲述着本地的历史传说,再一一观瞻了堂内的神塑,我不由得对这里悠久的历史与美丽的自然风景心生敬畏。

我自认为到这样的场合最能显现出凡人的无奈;一时多少祈求涌上心头,盼望着在佛前求一支上上签化解疾苦磨难,却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件,有时还不一定得到上天“眷顾”。虽然,求签只是人们进行心理慰藉的一种方式,但我还是想给病重中的阿婆(方言指曾祖母)求一支平安签,却无奈不记得阿婆的名字了。有多少年轻人连自己爷爷奶奶的名字都不知道,更何况是长了三辈的曾祖父母,我的心中不免愧疚;幸而奶奶的名字我还是记得的,便只好为同样饱受病痛折磨的奶奶求了一支平安签。

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有一个女生就求得一支差一点的签。不过想来,人生道路有谁能够顺风顺水的。无论谁求得此签都没得错嘛。女生很乐观,想得很开,笑得无比灿烂,我想这样的人,生活绝不会亏待她。

行走,奔跑,登高,望远,在绿草如茵的山坡上畅聊叙乐,触碰一切新鲜的事物,与大自然来一个亲密的拥抱。行走在路上,我们感受到、体会到、发现到的,又岂是在网络游戏中能收获到的。那些我们一直想要到达的远方,现在就在脚下。

【作者系湖南省隆回二中默深文学社社员,指导教师:刘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