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基础等级之符合文体要求

2015-04-29 00:00:00姚红红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5年26期

【写作指导】

在高考作文中,写作文体主要分为两大类:记叙文和议论文。在写作当中,首先要使文章符合文体要求,这也是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中的重要一项。

一、记叙文的文体要求和特点

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它要求通过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写作主题。比如写“我的父亲”,考生可以通过描写一系列的事件来塑造“父亲”的形象,表现其宽厚慈爱、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等性格特点。其中可以有对“父亲”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还可以有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可以是通过父亲所做的事件来正面表现其性格,也可以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议论来侧面表现。由此可见,记叙文中对于人物的塑造,有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有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有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而这些写作内容,都是议论文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总之,写作记叙文应侧重于对事件、人物的细腻描写、刻画,在叙述故事中让人明白某些道理。

二、议论文的文体要求和特点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换言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议论文是要通过充分的事实,证明某个观点。比如有关“诚信”话题的议论文。考生首先要在文中明确论点“诚信乃做人之本”;接着用一些论据证明这个观点。比如:曾子杀猪,商鞅立木取信,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等事例;使用的论证方法,可以是对比论证,也可以是引用论证。考生在论证的时候,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论证方法要多样化。在总论点下,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分论点。总之,写作议论文应通过一些事例或名言,充分证明某个观点。

三、如何符合文体要求

作文之所以会出现文体不清的现象,原因是在记叙文中出现了大段的议论,甚至还出现了论点;在议论文的论据中,出现了对事件具体而细腻的描写。比如对“超越自我”这个话题的写作。如果是记叙文,就要通过叙述事件进行感性表达。这个事件是具体的、感性的,事件里有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有对环境、场景的描写。比如,“我”学习钢琴,经历过很多的磨难、挫折、压力,一次次超越自我,感受到了钢琴带给“我”的成就感。通过“我弹钢琴”这件事表达“超越自我,走向成功”这一道理。如果是议论文,就需要通过一些论据说明,也许一句话就是一个论据,或者几个排比句成为几个论据。比如排比论证:“希格斯若无一步一步地向学术更前方向超越,我想他那物理学王者之冠也不会轻易摘得;莫言若无一步一步地向文学更深层次的挖掘,我想他那诺贝尔文学奖的奖杯也不会轻易获得;乔布斯若无一步一步地向更高科技化的跨越,我想他那苹果之父的美誉也不会轻易得到。”通过希格斯、莫言、乔布斯的论据,论证了“超越自我,走向成功”这一道理。

要符合文体要求,关键是处理好记叙文中的“议论”,议论文中的“记叙”。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在整个作品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议论文中的“记叙”,是对事件的简要概括,切忌出现对整个事件的叙述,甚至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

【例文展示】

王五升迁记

□刘思博

一辆小轿车在环城大道上疾驰着,如同疯了一样。看那车牌号,明眼人都知道,是王市长的专车。略显富态的王市长望一望窗外,皱了皱眉。司机看到市长的表情,明白现在离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开始只有十分钟的时间了。司机不禁加大了脚下的油门。加速!超车!加速!遇到红灯也不打算停下,企图直接闯过去。

这时,从路口冒出一个年轻的交警来。交警看了看眼前的情况,蹲下来拍照,并打算写罚单。司机见势不妙,回头看了看王市长,王市长闭着眼睛,似乎在养神。司机立刻下车吼道:“长没长眼啊,你没看到这个车牌号吗?”

“对不起,请不要妨碍正常执法!”交警标准地敬了个礼,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这是市政府的车,你知不知道啊?市长着急要开会,你不帮着清理道路也就算了,倒贴起罚单来了,你是嫌命太长了吗?”司机的嗓音提高了八度,震耳欲聋。

交警依然淡定地答道:“不论是谁的车,违规就要受罚。如果你对我的执法有不满或有异议,可向我单位领导反映,我是一大队三中队的,我叫王五。”

“好!好!好小子,我记住你了!等着扒警服吧!”司机恶狠狠地撂下一句话,便开车离开。车喇叭的声音在司机的粗暴地施压下响得更刺耳了。

王市长睁开了眼,若有所思。

……

推开会场的大门,台下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迟到的王市长。王市长略微欠一欠身子,说:“真是对不起,我的车刚才被拦住了,耽误一些时间。市区外环路口的年轻交警真是个好小子,把我的车拦下了。这不,迟到了。”

会场上顿时引起一阵骚动,大家交头接耳地议论纷纷:“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啊,得教训教训。”“那可不,市长的车啊,这下可够他受的了。”……此时,最心慌的莫过于交通局局长了,他不停地抹着头上冒出的冷汗,直咬牙根。

这时,王市长话锋一转:“可咱们现在就缺这种一丝不苟的一线执法人员,只有更多的执法人员像他这样秉公执法,市区的交通状况才可以得到改善呀!”台下立刻起了附和声,点头如鸡啄米般。市长接着说,“为了树立典型,我提议破格提拔他。大家意下如何?”王市长威严的眼神扫视着会场。交通局局长立刻如得到大赦般,接口道:“市长,一大队三中队还缺一个队长,我提议让王五同志担任。”

大会一片寂然,不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王市长回到家里,开门的正好就是那个小交警。他殷勤地接过市长手中的公文包,递上拖鞋,等市长坐下后,立刻捧上一杯热茶。

“没出什么岔子吧,二叔?”

“放心吧,一切都办妥了。”

本文通过讲述王五升迁的故事,表达了官场腐败的主题,主要塑造了王市长、司机、交警三个人物形象。王市长,是一位圆滑世故、老谋深算的官员;司机,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狐假虎威的小人物;交警王五,是一个通过不正当方式升职的小人物。作者在塑造这三个人物时,注意细节描写,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展现出三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活灵活现、生动形象、呼之欲出。

此外,作者还很注意营造氛围,通过会场参会人员的反应变化,展现出官场人员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