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与人格

2015-04-29 00:00:00欧阳睿王俊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5年27期

【导语】

席勒说,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勇于不惜一切地去维护自己的尊严,那么,这个国家就一钱不值。

国家有了尊严方可屹立,同样,一个人有了尊严,才能拥有完善不屈的人格。尊严,是一根顶梁柱,撑起我们坚挺的身躯;尊严,是一支火炬,照亮我们前进的生命之路。

送液化气的汉子

□陈洪娟

家里的液化气又没了,正好楼下有个收旧钢瓶的汉子经过,于是我把钢瓶交给了他。中午,我在阳台上翻晒衣物的时候,那汉子就将充好气的钢瓶送来了。

他把煤气罐扛进厨房,接上阀门,然后试着点着了火。“这火有点黄,可能是液化气灶出了点问题。”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细细的铁丝,依次在炉眼里通了通。再一次点着了火,那火苗真的蓝了许多,可汉子的殷勤不免让我忐忑不安。将钢瓶送进厨房是他的任务,至于修液化气灶则是分外的事,他干完了会不会要求加钱呢?我可不想多给,价钱是我们早就谈妥的。

“好了。”他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拽起衣袖擦拭顺着脖子淌下来的汗水。我有些心软了,准备着和他讨价还价,块把钱我还是愿意给的。

我把钱付给他,他道声“谢谢”就转身往门外走去。我有点为自己的“小人之心”过意不去,招呼他说:“喝口水,歇一歇吧。”

他迟疑了一下跟我进了卫生间。他的手很脏,洗手的时候,混浊的水从他的手上淌了下来,我突然担心他去抓那条新毛巾擦手。我还没来得及找块抹布递过去,他已经关了水龙头,在自己的外套上擦着手。他的“知趣”让我不禁脸红。

“坐吧,喝瓶可乐。”我从冰箱里拿了一瓶可乐放在他面前——我没有倒水,我害怕传染病。

他很局促地坐在饭桌旁的椅子上。趁他喝可乐的时候,我仔细地看了看他。他头发蓬乱,胡子拉碴,虽然春寒料峭,但他只穿了一件衬衫和一件很破旧的外套。

“你孩子多大了?”

“9岁了,正上小学呢。”他抬起头,眼里泛起一缕柔和的光芒。

“你家离市区远吗?日子过得怎么样?”

“要十几里路呢。我早上天不亮就出来了。”他轻轻地叹口气,“家里盖了楼房,还欠了一些债,日子过得很紧。孩子倒挺争气,成绩一直不错,说不定将来能上大学,我想多给他攒点学费。前几天,我父亲又生病了……”他想说些什么,却又止住了。

“你兄弟几个?”

“四个。”他低下了头,眼里有些湿润,“原本打算兄弟们凑点钱让父亲上医院看病的,谁想……大家吵得不欢而散……”

我想安慰他几句,却又不知说什么好。正好看到餐桌上有孩子吃剩下的几块饼干:“你还没吃中午饭吧?先填填肚子吧。”他连连摆手说不吃,但喉结却分明在上下蠕动。我将饼干塞到他手里。母亲在阳台上替我收拾完旧衣服,招呼我找个蛇皮袋子,帮忙把旧衣服装进袋子里。等我回到餐桌旁的时候,正看到他用舌头舔着掉在手心里的饼干渣儿,一看见我进来,他窘迫得红了脸,赶紧立起身,说要走了。

出门的时候,他欲言又止。我明白了,他还是想多加点钱吧。“你为人诚实厚道,我再加你一块钱吧。”我不想让他难堪,就主动提出来。“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他的脸更红了,犹豫再三,他小声地问我:“你那袋旧衣服,是打算扔掉的吧?”

我恍然大悟:“这些衣服都不穿了,放着也是累赘,你要就拿去吧。”我把他带到阳台上,把那包衣服交给他。经过我女儿书房的时候,他眼里倏地亮了许多,羡慕地说:“你孩子真有福气,看这么多书……”我从女儿床底下的纸箱里翻出几本旧书,交给他:“给你带几本回去吧。”这一次他没有推辞,眼里露出喜悦的亮光,然后一手拎着个蛇皮袋子,一手夹着书,边下楼边回头,万分感激的样子。

第二天一大早,我刚起床,门外就响起了“咚咚”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竟是昨天送液化气的那个汉子,他手里捧着一塑料袋鸡蛋。“乡下没什么值钱的东西,这蛋是自家鸡下的,吃起来香着呢!我捎几个来给你们尝尝。”我刚要推辞,那汉子却将鸡蛋往我怀里一放,“噔噔噔”地下楼了。我赶紧追下楼,那汉子已经跨上了三轮车,吆喝着换煤气罐去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6年第12期)

本文叙述了一件发生在“我”与“送液化气的汉子”之间的事,“我”的“忐忑不安”“小人之心”与汉子的“知趣”“万分感激”形成鲜明对比。它引发了我们对“人格尊严”的思考。从“我”的角度看,“我”的一系列想法和举动都没有尊重他人。从“汉子”的角度看,他的生活虽艰苦,但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他坚守自己的尊严,而对那袋旧衣服和几本旧书,却是万分感激,这又体现了汉子物质贫乏,精神却很富足。

1.简要分析汉子的形象。

2.文中补叙汉子“盖房欠债”“凑钱为父治病”的内容有何作用?

3.概括文章主旨,并谈谈对你的启示。

活在全世界之外

□马 德

一个人的尊严是在乎出来的,也是在太在乎中失去的。太在乎与太不在乎,都可能无尊严可谈。因为,在尊严的两个极端上,不是敏感便是偏执。最好是拿自己当点事,这样好有人尊重你;也最好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这样好活得轻松。

拿你当回事的人,未必是在乎你,或许,只是有求于你。好多的尊重,都来自于你有用。你若什么都不是了,所有的尊重也就消失了。当然了,你什么也不是的时候,也就什么也不争了。

这个世界,不论你混到了多高的位置,有多响的名头,总会有人不拿你当回事。

当然了,太多的笑脸、恭维和前呼后拥已然劫持了你。劫持的意思是,把这一切理解为当然和应该。这样的结果是,会把自己太当回事。这样的后果是,容易把不是事的事也当成事。

还是退回到原始最好。无论有多少人围拢在你的周围,你都活在淡定中;无论有多么盛大的恭维相伴,你都活在清醒里。这需要一份伟大的现实感,那就是:全世界都在拿你当回事,而你,却活在全世界之外。

背后诋毁你的人,人前总要装得像模像样。阴暗的人性,必然要装扮出天使和魔鬼两副面孔。人前迷惑,方见其阴损;背后翻云覆雨,始显其恶毒。如此,一面小人,一面君子。

对方的可恶之处就在这里。更多的时候,你感到不舒服,不是被咬疼了,而是被腻歪着了。

是与非,真与假,美与丑,在他那里根本不重要。对方针对的不是道理,而是你。你若认真,便中了计。你若生气,便宣告对方胜利。

因为在现实世界无法打败你,只好在精神世界,以这样恶毒的手段拖垮你。

这个世界,被狗咬到的,都是铁着心要跟狗一决高下的人。问题是,狗咬了你,而你,无法反咬狗一口。你要的是人格,他玩的是兽性。

让狗狂吠去吧。你只需知道,闾巷之中,会有无数咬人的狗。你要做到的是越走越高,越走越远。最后,它吠累了,望着你的影子,只好朝天叫两声,然后,悻悻归去。

实际上,你把痛苦留给了对方。狗的痛苦是,自己气急败坏地吠了无数遍,而被咬的人早已不痛不痒地走远。

你轻易得到的,未必是珍贵的东西。但属于你的珍贵东西,说失去就失去了。

生活看起来,好像总是如此不公平。但即便是这样,没有谁因此占了谁的便宜,每一个人都感觉自己是不公平的受难者。也就是说,刻薄的世界比比皆是,厚待的人生遥遥无期。

这个世界上找不到几个心满意足的人,大家都在寻找心满意足的路上。真正平静的人是因为活到了平衡。未必得到的多,只是所要的少,于是,不扰于外,不困于心。

所以,在物质世界沉浮的人,快活的很少。追逐得越狠,活得越累。最后,不是不放过物质,而是不愿轻饶了自己。物质给他们带来了声名、尊崇和仰望,也带来了被物质五花大绑的身心。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人生真正的快乐,其实跟钱的关系都不大。温饱之外,所有物质的给予,都叫刺激。

虚荣心是喂不饱的,灵魂的诗意却可以不灭。

有的人,你跟他八竿子也打不着,但他就是对你不感冒。也许,他对更多的陌生人怀有善意,但唯独对你没有。

这种现象,在人世的常理中是找不到答案的,但在复杂的人性中可以找到。

他不是坏人,但偏偏对你特别地坏。你匪夷所思,他目的明确。你都觉得荒唐了,他却一点开玩笑的意思都没有。

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莫名其妙的时候:会突然间看不惯某个人,看不上某种做派,进而,无论亲疏,一念恶,便处处恶意相向。

只是,我们会经常忘了或者忽略了这样的曾经。有时候,解释别人,不如从解释自己开始。看清楚了自己,也就想明白了别人。

(选自《广州日报》2015年4月27日)

本文见解精辟、说理深入浅出。或类比,或举例,或剖析,深刻而又明快地揭示出要想活得有尊严,活得快乐幸福,钥匙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把自己当回事。

1.本文为什么以“活在全世界之外”为题目?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试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