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有言曰:“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哭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是啊,“尘苦其心”,自然坠入苦海,“累”不堪言;如果心之所向,乐在其中,那么,又何“累”之有呢?
这让我想起了新中国宪法学奠基人之一——许崇德先生。他于“文革”时期在政法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新宪法,因此被下放到江西省锦江镇。坚守理想付出的代价常常是惨重的,他每天都要挨家挨户去挑大粪,可他却说:“汗水何如信水长,书生翻作种田郎。肩挑大粪穿街过,大粪臭污人发香。”即使生活困顿,与亲人分离,摔断右臂,但仍高呼“老天不忘灾星降,十倍艰难我笑当。”为了生活,为了忠于自己的内心,为了为中国的宪法保留学术的火种,即便遭受艰难困苦,又有何怨言呢?
金岳霖先生,一生钟情于林徽因。他的爱坦坦荡荡。他既不学心碎浪子远走天涯,也不学乡里霸王强拆鸳鸯,正如电影《一生一世》中的那句经典台词:“爱过就是一生一世。”对金岳霖来说,他为林徽因守候一生,等待一生,孤独一生。周遭的人都嘲笑他的“死心眼”和痴情,但他却不为所动,甚至乐在其中。于他而言,林徽因便是心之所念,纵使万人阻挡、嘲笑他,仍淡然一笑。何谈什么“累”呢?
《为奴十二年》中的主人公所罗门由自由人而被诱拐为奴隶,在众人都甘心接受命运的安排,渐渐被奴化的时候,他却发出了“我想到的不仅仅是生存,而是生活”的咆哮。他忍受着奴隶主的压迫,只为求得与家人重聚的时刻,最终在一个澳大利亚人的帮助下重获新生。正如《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为了心中的自由和希望,暂时忍受一些生活中的磨难与打击又有何畏惧呢?
众人皆曰人生太累,孰不知是你没有追求那些真正会让你幸福的东西。心之所向,无论在春风得意中奔驰,还是在艰难困顿中蹒跚,都不会有累可言。
本文首先阐释只要追求会让你感觉幸福的东西,便会乐在其中,不会觉累的道理。这一立意在众多剖析“为什么而累”的文章中已经是独树一帜。再加上《菜根谭》、许崇德、金岳霖、《为奴十二年》《肖申克的救赎》等材料的运用,更是锦上添花,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
【作者系山东省微山一中小荷文学社社员,指导并置评:张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