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莫迪亚诺的文学密码
柳鸣九
莫迪亚诺的小说具有一种情趣的魅力,使你一拿起来就放不下。如果考究其因,你也许会觉得是其中某种近似侦探小说的成分在起作用,至少在他最初几部使他名声大噪的重要小说里是如此。在《夜巡》里,一个青年人充当了双重间谍,同时为法国的盖世太保与地下抵抗组织效力,危险的差事使他的生活与精神无时不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而读者也提心吊胆地看着他将有什么样的遭遇、他最终将如何解脱。在《寻我记》(新译本为《暗店街》)中,主人公在一次劫难中丧失了对过去生活全部的记忆。一些年后,他当上了一个私人侦探,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寻蛛丝马迹以求搞清楚已完全被自己遗忘了的前半生的真相。于是,读者也就被引入他艰难曲折的调查,关心着这个阿里阿德涅线团的每一个头绪。总之,莫迪亚诺小说里,老有某桩不平常的事件、某种紧张气氛与压力,老有一个与所有这一切有关的悬念在等着你,使你急于知道它的究竟与结果。
他的悬念显然与柯南道尔、克里斯蒂、西默农这些侦探小说大师的悬念不同,在侦探小说家那里,悬念是很具体的,只关系到一个具体事件与具体人物的某个行为真相,而莫迪亚诺的悬念却是巨大的、笼统的,往往是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存状态的悬念(《星形广场》《夜巡》),或者是关于一个人的实在本质的悬念(《魔圈》),要不就是关于一个人整整一段生活的悬念、全部生活经历的悬念(《寻我记》《户口簿》)。
在侦探小说家那里,导致悬念解决的,是一个个高度戏剧化、高度偶合的具体情节与行动,而在莫迪亚诺这里,导向悬念最后结果的,则总是一个个平常的细节、淡化的场景,决不会有枪声、血迹、绳索、毒药瓶,倒是在这些平淡的场景细节中,充满了当事人自己即自我叙述者本人充满感情色彩的思绪,甚至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声。这样,在他的小说里,就有了评论家所指出的那种“扣人心弦的音乐般的基调”,而到最后,与所有侦探小说中悬念都有具体答案的结局完全相反,莫迪亚诺小说的悬念答案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夜巡》中那个处于危急与困顿的双重间谍将如何结束他这种尴尬难堪的存在状态?《魔圈》中叙述者“我”所深情追踪的父亲仍是一个谜,《寻我记》中的“我”总算挖出了一段被埋葬的生活经历,然而对自己前半生绝大部分的回忆仍然是一片空白。
莫迪亚诺小说的结局有一种强烈的揪心的效果,与读完侦探小说时的那种释然的感觉截然不同,而且,它还留下了好些耐人寻思的余韵。于是,你会非常明确地意识到,莫迪亚诺的作品与侦探小说实有天壤之别,而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大有深意。如果说,莫迪亚诺有使你要一口气把作品读完的魅力的话,那么,他更具有使你在掩卷之后又情不自禁加以深思的魅力,一种寓意的魅力。这对莫迪亚诺来说,是最具有实质意义的东西,显然也是他致力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
(选自《凤凰文化·洞见》2014年第10期)
1.下列有关莫迪亚诺及其小说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莫迪亚诺的小说使我们爱不释手在于他善于借用侦探小说的创作元素和创作方法。
B.莫迪亚诺的小说都有着某些不平常的事件,紧张气氛与压力,以及与之相关的悬念。
C.在悬念设置上,莫迪亚诺采用了有意避让的策略,使得各小说的悬念互不相同。
D.莫迪亚诺的小说中决不描写枪声、血迹、绳索、毒药瓶等具体事物。
2.下列有关莫迪亚诺的悬念小说与其他侦探小说的区别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从悬念设置的大小角度看,莫迪亚诺小说的悬念是巨大的、笼统的,从不关注具体的事件与具体的人物。
B.从悬念解决的角度看,莫迪亚诺常常通过平常的细节与淡化的场景,而其他侦探小说注重高度戏剧化和高度偶合。
C.从悬念的结局看,莫迪亚诺悬念小说的答案仍然会有一个巨大的疑问,而其他侦探小说答案相对具体。
D.从给读者带来的阅读效果看,与其他侦探小说相比,莫迪亚诺小说会留下很多耐人寻味的深思魅力。
3.下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莫迪亚诺最初几部使他名声大噪的重要小说里,某种近似侦探小说的成分使得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情趣的魅力。
B.莫迪亚诺的《夜巡》《寻我记》等作品尽管设置悬念的角度或方式不同,但总有悬念在激发读者的兴趣。
C.莫迪亚诺的小说具有一种情趣的魅力以及寓意的魅力,常常能使读者一口气把作品读完并陷入深思。
D.莫迪亚诺致力追求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如何设置巧妙的悬念,如何让巧妙的悬念具有一种寓意的魅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嗣秀王伯圭字禹锡,孝宗同母兄也。初,以恩补将仕郎,调秀州华亭尉,累官至浙西提刑司干办公事,除明州添差通判。孝宗受禅,上皇诏除集英殿修撰、知台州。
伯圭在郡,颇著政绩,除敷文阁待制,改知明州,充沿海制置使。蕃商死境内,遗赀巨万,吏请没入,伯圭不可,戒其徒护丧及赀以归。升敷文阁直学士,以忧去,服阕,再知明州。新学宫,命宗子入学,闲以规矩。诏徙戍定海兵于许浦。伯圭奏:“定海当控扼之冲,不可撤备,请摘制司军以实其地。”从之。
海寇猖獗,伯圭遣人谕降其豪葛明,又遣明禽其党倪德。二人素号桀黠,伯圭悉抚而用之,贼党遂散。以功进一官。在郡十年,政宽和,浚湖陂,均水利,辨冤狱。尝获铸铜者,不忍置诸法,谕令易业,民由是无再犯。
光宗即位,升少师。逾年召见,迁太保,封嗣秀王。臣僚上言:“治平中追崇濮邸,王子孙几二十人,皆自环卫序迁其官。今居南班者止师夔一人,非所以强本支而固磐石也。前未建秀邸时,欲赋以禄,则不免责以吏事;今已建邸,而犹责吏事,他日或不免于议。治则伤恩,不则废法,曷归之南班,俾无吏责而享富贵。”遂诏伯圭诸子得换班。
伯圭性谦谨,不以近属自居。每日见行家人礼虽宴私隆洽执臣节愈恭一日孝宗问潜龙时事伯圭辞曰臣老矣不复能记问至再三终不言。帝笑曰:“何太谨也。”益爱重之。尝欲广其居,并湖为复阁,有司既度材矣,伯圭固辞而止。
(选自《宋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除明州添差通判(授官)
B.升敷文阁直学士,以忧去(离职)
C.命宗子入学,闲以规矩(疑惑)
D.俾无吏责而享富贵(使、让)
5.下列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日见行家/人礼虽宴私隆洽/执臣节愈恭/一日/孝宗问/潜龙时事伯圭/辞曰臣老矣不复能记/问至再三/终不言。
B.每日见行家人礼/虽宴私隆洽执臣节/愈恭/一日/孝宗问潜龙/时事伯圭辞曰/臣老矣不/复能记/问至再三终不言。
C.每日见/行家人礼/虽宴私隆洽执臣/节愈恭/一日/孝宗问潜/龙时事伯圭/辞曰臣老矣/不复能记/问至再三/终不言。
D.每日见/行家人礼/虽宴私隆洽/执臣节愈恭/一日/孝宗问潜龙时事/伯圭辞曰/臣老矣/不复能记/问至再三/终不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嗣秀王赵伯圭虽然是孝宗的同母哥哥,但是其官职也是多次变动,曾屡次升官至浙西提刑司干办公事,孝宗受禅时,又被太上皇下诏任命为集英殿修撰。
B.在服丧期满后,赵伯圭再次知任明州。在那里,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不仅没把戍守定海的军队迁到许浦,反而请求迁制司军充实了那里的实力。
C.作为地方官,李伯圭管理有方,先后劝降了两个猖獗的海盗头目,并采取唯才是举的措施,把明州治理得非常安定和平,因而也受到晋官加爵的待遇。
D.李伯圭在光帝即位后先是被升任少师,后又被升任太保,并被封嗣秀王。在同僚们的谏议下,皇帝下诏伯圭的儿子们可以换班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蕃商死境内,遗赀巨万,吏请没入,伯圭不可,戒其徒护丧及赀以归。
(5分)
译文:
(2)帝笑曰:“何太谨也。”益爱重之。尝欲广其居,并湖为复阁,有司既度材矣,伯圭固辞而止。(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 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8.蒋捷的这首《梅花引》,表现了他乘船阻雪于荆溪时的惆怅情怀。但词的开头两个问句问得巧妙,你能否赏析其中的妙处?(5分)
答:
9.毛晋评论蒋捷的词,曾说它:“语语纤巧,字字妍倩”,刘熙载又说它“洗练缜密,语多创获”。请结合画线的诗句谈谈你对这些观点的理解。(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作者连用四个比喻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 。
(2)杜甫《登高》“ ,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仇难以排遣的心情;苏轼《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表现了作者坦然面对人生的达观胸怀。
(3)陶渊明身在宦海心系田园,因此他在《归园田居》中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 ”的诗句。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神农架咏叹调
周玉洁
被博大雄厚的美震撼的刹那,有四个小节的休止符那么长吧,在这四个小节的停顿中,屏住呼吸,任一双泪眼在某座山上停下。这一段空出来的旋律走完时,够你把万峰之中的一巅收进眼底了吧。
淙淙流水和入扑落进峡谷的瀑布发出的轰隆声;松涛阵阵,伴随着一些枯叶随风落地的脚步声;乌鸦总是接连着发出两声鸣叫,在它黑色的身影消失的地方,另一些鸟在看不见的丛林深处悠然地歌唱,填充着短短长长的群山的回音——这一段轻快的小快板,是为你而做的。它跳跃着钻进你的耳朵,你不由得轻快起来,一种愉悦穿过你的眼睛,流进你的心,又从心里逆流回你的耳朵。
你心中有什么东西被那一朵藏在草丛中紫色的野花拨动了。它凋落的一枚花瓣,已无去向,一如那几柄鲜红的躲在树根下的蘑菇,一如那拢翅停在你手边的蝶,一如从你身边走过的那个山里妹子肩头背篓里探出的一把青翠……它们是这首咏叹调中反复出现的装饰音……在整首曲子里,它们出现得恰到好处,不早一点,也不迟一些。在一条山路的转角,在一处农舍的墙根下,在一棵大树的脚趾前,它们来了,惹得你的心颤颤的,一个激灵又一个激灵,你想扑过去抓住它时,你迟疑了。这一处,那一处,太多,那是带不走的,你只得对自己笑一笑,那就多看上一眼吧,让在城市里已经僵硬地睡去的记忆的小手带它们走,把它们统统装进记忆的布口袋,挽上一个结,扎结实了,带它们走……
起风了,雨不知道从哪里轻悄悄地跑出来,洒在你的头发上,落在你的肩头。这一节是慢板,轻柔地、细腻地,缓缓地从微风细雨中来。于是,雾更浓了,它便是这段慢板中的华章,像是被一双大手捧出来的,铺天盖地,满眼白。山没了,树没了,万事万物都空出来,被雾填得满满的。连自己也没有了,你好像消失了,融化进雾里,成了一粒肉眼看不见的小水珠,小得不能再小,小得铺天盖地。它流动着,从你身边轻柔地飘过去,又像是在你眼前赖着不肯走。扯一把雾,湿漉漉的,扯到手的那一把,和吸进肺腑的那一缕,可也是能被你带走的吗?你想像它那样,轻柔地,撒娇般地,任心里充溢着万般柔情。你承认,你不想走,你想赖在这里,如同在这一段慢板中扩散的雾,不肯走,不想走……
几句山歌骤不及防地来了,你或许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可是那唱词,那一个你模仿不来的调子——把你的心悬起来,又轻轻放下,再轻轻地揪紧了你的神经。在一句俏皮的唱词闪出来后,你发觉你竟是这样脆弱的一个人。脆弱到一座山峰、一句小调和一片雾气都能将你的泪水催出来。在瀑布前,在丛林中,在山谷间的舞台上,你看到的敲梆鼓的男人和背山的女人,便是这首咏叹调里的主体乐章。你听到被大山阻隔的困惑和被贫困包围的挣扎,你听到沧桑和鲜灵,你听到憧憬和力量,你听到了梦想与现实,以及来自于那方土地里的和你共通的爱情,你联想起了大而无边的背景,这背景或许是“美”,或许是“命”。
你的思绪在这回环的乐句中跌宕,你恨不相逢、马不停蹄地强记住那些风景,天燕垭、野马河、神农顶、大九湖、香溪源……你克制不住地想要躺下来,匍匐进它的怀抱中,与它贴得更近。你一直梦见的层峦叠嶂的可是它?你一直向往的明澈宁静的可是它?你一直找寻的灵魂的栖息地可也是它了吧。
雾霭腾腾,帷幕落下。你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这一场美的宴席,也是会散的。你只好安慰自己,和它分离是为了下一次的相聚……这时候,你的手里凉幽幽地握了什么?你的心里沉甸甸地多了什么?你依依不舍地举起手臂,作一个挥别的动作,就像大幕里站着的身着礼服的大乐队的指挥,背对着观众,画一条小弧度的曲线,手臂一挥,收住最后一个音节……你分明听见,在黑暗里,在万籁俱寂中,一颗颤抖的狂跳的心,发出了一声别人听不见的叹息。
(选自《散文百家》2010年第5期)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这是一篇游记性散文,作者主要借助于视觉与听觉等各种感官,把沁人心脾神农架的景色之美描绘得活灵活现。
B.瀑布声、松涛声、各种动物的脚步声以及鸟的鸣叫给了人们抑扬顿挫的感觉,使人的内心产生了愉悦之感。
C.作者游览了美丽的神农架后对城市生活的厌倦情绪陡然大增,真的希望神农架的自然之美带走心中所有不快与失落。
D.神农架的美丽境界给了作者许多突如其来的审美享受,作者已经把这里当成了一种灵魂的栖息地。
E.作者以游踪为经,以视听的美景为纬,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把神农架给作者震撼的景色纳入了该文。
(2)文章开头,作者说“任一双泪眼在某座山上停下”,在文章的最后又说“发出了一声别人听不见的叹息”,如何理解其中的“泪眼”与“叹息”。(6分)
答:
(3)文章的题目叫“神农架咏叹调”,从节选的内容看,作者写出了神农架的哪些“旋律”?(6分)
答:
(4)文章最后一段的开头说:“你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这一场美的宴席,也是会散的。”你有没有类似于作者如此的体验?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感悟。(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甘草甜蜜蜜的危险
史 军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药材公司的大院里面度过的,一起跟小伙伴们在成堆的药材里捉迷藏,用过期废弃的药品做实验,看落地的药材种子变成奇异的幼苗,都是特别让人兴奋的事情。不过,让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留在舌尖上的记忆,尤其是那带给我们更多甜蜜回忆的甘草。
甘草,从字面上看,就是有甜味儿的草。有甜味儿自是不假,我和我的童年伙伴都用嘴巴鉴定过了。至于草的问题,从广义上来讲,甘草并不是一种草,而是豆科甘草属的几种植物的共用名,这里面包括了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等种类的根状茎。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匍匐在沙地上生长,同时会开出蝴蝶模样的小花,然后结出豆角模样的果实。只不过,这些果实不像我们熟悉的四季豆那样甘美多汁。人们更关注的,是那些埋在地下的根状茎。采收甘草的时候,要把茎叶割掉,从根茎两侧的土挖下去40厘米,然后像拔萝卜那样把甘草拔出来。之后再经过晾晒炮制,就是我们在药店里见到的甘草了。
甘草很早就被当作药物的配料,出现在我国的各种药方之中。在《神农百草经》中是这样描述甘草的,“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简直是无所不能的。至于《本草纲目》中,更是提到,“诸药中甘草为君”,不仅能解毒、止咳、镇痛,甚至能中和其他药物的毒性,按照这种说法,简直就是神草。
我们吃到甘草的第一反应,就是甜。这并不是因为甘草含有大量糖分,而是因为其中含有甘草甜素的缘故,而目前对甘草药效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种物质之上。甘草甜素还有一个通用的名字叫甘草酸,虽然名中带酸,但甘草酸的甜度却是蔗糖的200~300倍。这正是甘草甜味儿的来历了。另外,这种无色或者淡黄色的物质易溶于水,所以我们用甘草泡水的时候,水很容易变甜。
随着研究的深入,甘草的真面目也逐渐被揭开了。目前来看,甘草的抑菌、抗病毒、解痉挛、抗癌等等实验都是在动物身上,特别是离体动物器官上进行的,这样取得的效果实在让人生疑。最夸张的实验是,把艾滋病病毒和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动物细胞放入甘草溶液,当溶液浓度达到0.5毫克/毫升的时候,艾滋病抑制率竟达到了98%。其实,艾滋病病毒在离体常温条件下,只能生活几个小时而已,加甘草和不加甘草结果都是一样的。看来,甘草的药效似乎尽为虚名。
不过,甘草甜素的有一项功能是实打实的,那就是升高血压!有多项实验结果显示,甘草甜素具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简单来说,甘草甜素可以让我们的肾脏保留更多的水和钠,这本来是身体保持盐水平衡的一项措施,但如果盐和水过多地潴留在我们体内,将会引起低钾血症、高血压等一系列病症。也就是说,如果把甘草当成日常的茶饮来饮用的话,很可能喝出高血压。
不仅如此,甘草甜素同很多药物也存在配伍禁忌。比如,服用阿司匹林会刺激肠胃,而甘草甜素的存在会加重这种刺激,甚至诱发严重的溃疡。再比如,甘草甜素会抑制降糖药的作用,并不是因为它们甜,而是因为甘草甜素会拮抗抑制降糖药的有效成分,不仅达不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甚至会加重病情。所以,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询问医生,是不是可以同时吃含甘草的食品和药品。总的来说,甘草不是神药,还会有风险的,如果有泡甘草茶的习惯,还是立马放弃吧。
我想,肯定有人会问,如果甘草全无用处,那么甘草片为什么有那么好的止咳效果呢?其实,虽名为甘草片,但是实际起作用的却是其中的阿片类物质。目前,甘草片已经被列为处方药,必须有医生的处方才能买到。当然,这不是因为我们知道甘草可以诱发高血压,而是因为其中所含的阿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阿片类物质能够抑制呼吸中枢,达到镇咳祛痰的效果,甘草片也因此而显得神奇。但是,阿片类物质引发的成瘾性也日益暴露出来。虽然每片复方甘草片中的阿片粉只有4毫克,但是长期服用仍然有可能导致药物依赖。说到底,甘草不过是甘草片中的调味剂,并且还是潜藏风险的调味剂。而阿片才是其中的有效成分。与此类似的是,莱阳梨止咳糖浆中的莱阳梨不过是个调味剂,而真正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4年第7期,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以回忆童年往事为开头,引出甘草这一话题,进而围绕甘草“甜蜜蜜的危险”这一主线展开行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该文第三自然段从医学历史角度简要概括了甘草自古以来的作用,丰富了文本内涵,也为下文揭开“神草”的真面目做了铺垫。
C.尽管对甘草的药效有怀疑,但是当甘草溶液浓度达到0.5毫克/毫升的时候,它对艾滋病的抑制率却能达到了98%。
D.在作者看来,甘草片中最有用的物质是阿片类物质,而阿片类物质又不等同于甘草,因此甘草几乎没什么正面作用。
E.该科普文语言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语言准确平实,具有科普文的严谨性;二是善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文章语言生动风趣。
(2)文章的第五自然段说,“甘草的真面目也逐渐被揭开了”,文章究竟揭开了哪些“真面目”?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3)请你探讨题目“甘草甜蜜蜜的危险”的妙处。(6分)
答:
(4)有人说,我们的生命中有很多无法解释的力量在左右着我们的命运,“随机性”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比如“随机时刻”与“随机事件”这包括我们相遇相识的人,我们碰到看到的事,往往左右或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之旅。请联系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两处所提到的“力量”的认识。(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从目前加拿大官方的表态来看,对加入亚投行的意见多数是正面的,与美国 不同,加拿大还是非常愿意分享亚投行带来的好处的。
②通信信息诈骗爆表,因此,通信运营商切不可 ,更不应在看热闹的同时,还坐收渔利。虽然一时得了蝇头小利,但有损企业名声,得不偿失。
③既然“漫游费”零成本的内幕披露,政府部门已显然落伍于媒体,面对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的取缔“漫游费”诉求,政府监管者岂能再度 ,失信于民?
A.隔岸观火 作壁上观 袖手旁观
B.袖手旁观 隔岸观火 作壁上观
C.作壁上观 袖手旁观 隔岸观火
D.袖手旁观 作壁上观 隔岸观火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熟悉贾平凹作品的人都知道,贾平凹的创作多以乡土小说居多,包括获茅盾文学奖的《秦腔》也是为农村创作的一曲挽歌。
B.6月13日,一个美国教授带着他修复的一部1932年的中国电影《野玫瑰》来到北京电影学院,让中国早期无声电影重新映入人们眼帘。
C.毕节四兄妹自杀的悲剧发生后,加速户籍改革与公共服务,让留守儿童能与父母在城市共同生活,正在成为社会上下的共识。
D.一个古老的院落、一座庄严的庙堂、一方饱经沧桑的戏台……它们不仅是中国人心灵深处乡愁的寄托,更是中国珍贵的建筑基因库。
15.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1904年写作《红楼梦评论》时,王国维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将《红楼梦》揭示为“彻头彻尾之悲剧”。所谓悲剧,要义不在于能否摒弃大团圆结尾,而在于能否摆脱尘世牵绊,求取真正的解脱。王国维认为,中国人的精神向来就是“世间的”“乐天的”,总是希望人间的矛盾能够在人间解决,所以不惜狗尾续貂,以餍阅者之心。哪怕是最具厌世解脱之精神的《桃花扇》,也摆脱不了现世计较,其超脱不过是“他律”的超脱,其性质终究是“ ① ”,唯有《红楼梦》能够“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故其价值是“ ② ”。
A.①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 ②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
B.①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 ②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
C.①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哲学的也 ②历史的也,哲学的也,宇宙的也
D.①历史的也,哲学的也,宇宙的也 ②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哲学的也
16.根据前后文语境,完成对联的修改。(4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孙中山留下的名联。语重心长,满怀对同志的期望。后来,面对与孙中山先生愿望越去越远的现实,有位先生将此对联改为“ , 。”虽然只调换了两个词的位置,却将不少所谓革命党人颠倒革命与个人关系的真面目揭露无遗,幽默辛辣,别具特色。抗日战争结束时,国民党的大员们掀起了抢官敛财的狂潮,于是有人又将此联改为 , 。对那些抗日战争中没有出大力却抢官敛财者表示了愤慨之情。
17.下图为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会徽——“蝶恋花”,请根据相关注释,完成下面的问题。(6分)
[注]会徽“蝶恋花”融合了常州市花——月季、中国第一水城——春秋淹城、花博会蝶形主展馆等地方元素,将月季花朵与彩蝶的造型完美结合,取名“蝶恋花”。
(1)根据其构图元素,补充说明该会徽的构成: 。(3分)
(2)请用简明扼要的文字阐明该会徽的寓意: 。(3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狮子看见一条疯狗,赶紧躲开了。小狮子说:“爸爸,你敢和老虎拼斗,与猎豹争雄,却躲避一条疯狗,多丢人啊!”狮子问:“孩子,打败一条疯狗光荣吗?”小狮子摇摇头。“让疯狗咬一口倒霉不?”小狮子点点头。“既然如此,咱们干吗要去招惹一条疯狗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