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2015年高考作文(下)

2015-04-29 00:00:00王诚远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5年32期

三、角度选择相对自由

许多作文题目都有“选准角度”“自选角度”之类的提示,这体现了作文题目的开放性和公平性。但是,角度的选择也有对错之分,更有高下之分,所以不能随意立意。以湖北卷为例:

泉水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断喷涌。

不难看出,泉水和喷泉本是一体,是同一个事物,有机会涌出地面了,泉水也就成了喷泉。可是,到底是应该选择做“泉水”,还是“喷泉”呢?看似可以自由选择角度,实则具有限制性。首先从上文的语义分析可知,重心在后。作文,其实是在体现如何做人。我们的文章应该体现人情味,体现积极向上的力量。所以针对本文题,应该有的态度就是像泉水那样隐忍、懂得奉献。

再比如四川卷,其关键语句“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的未必是真聪明”,考生既可以选择“老实”,也可以选择“聪明”,还可以选择“老实又聪明”。如果想象到,本文题是针对媒体上众多国人的“聪明”而说的,为了告诫我们“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教训,提倡传统的“巧伪不如拙诚”的人生智慧,树立“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的生活理念,那么,那种提倡“绝对聪明”的恐怕就不太合适了。

再比如新课标卷Ⅰ,要求你可选择给违章当事人、女儿、警察写一封信,表明自己的看法。对女儿举报父亲违法行为的做法,我们当然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可实际上,如果我们一味地批评女儿的做法,主张“情”大于“法”,显然也是不对的。

四、文体特征要求明显

今年高考作文要求文体的规范性。

如北京卷作文1,明确要求写记叙文。湖南卷,明确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其余试卷,都表达为“文体自选”或“文体不限”。江苏卷、浙江卷、重庆卷、上海卷、安徽卷,都是“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考生们应该根据要求,根据文题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的写作特点,选择合适的文体。一旦选定了一种文体,就要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行文,不能写成“四不像”。如写记叙文,一定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把事情的经过结果写明白,通过叙事抒发真情实感。

再如课标卷Ⅰ在文体上也进行了限制,要求写一封书信。对书信文体的要求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对期望传统文化快速回归的迫切心理。首先,书信是有特殊的格式要求的。其次,书信也有自己的内容要求。考场书信体的作文不同于平常的书信,它需要让阅卷老师迅速把握文章思想脉络,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快速入题,直抒事由与思想,语言要准确、简洁,叙述事情要清楚,重点要突出。

五、弘扬主旋律

我们发现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是存在共性的出题特点的,那就是注重社会时事、贴近主流生活。因此,考生要多关注现实生活。

如新课标全国卷Ⅱ: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这道高考作文题中的三个人物代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方面。审题难度不大,立意上可以多种多样,选一个人物说可以,三个都说也行,因为创新、敬业、热爱是并列的关系,不矛盾。但是,如果三个都谈,很容易使文章内容空洞,主题不深刻,重点不突出。所以提倡集中精力,选取其中一个人物进行分析。

六、重视语文底蕴的考查

面对千变万化的高考作文题,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最根本的莫过于提升思维能力和夯实写作功底。这两年的作文题目已经明确提出了对于考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不管怎样的立意和理解,都要求考生们有严密清晰的思辨能力和扎实深厚的文字功底、文学底蕴。

以浙江卷为例: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本题难度较大,因为它所考查的是考生的文化底蕴。比如本文在选取素材时,难度倍增,一定要是文学家或者是艺术家的例子,而且考生要明确作家和作品之间的关系,既要熟悉作家,更要熟悉作品的风格特点。因此,考生要更加注重文学知识的储备,以增强自己的文学底蕴。

2015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通过分析今年高考作文的特点,旨在帮助考生们更好地了解备考方向,掌握学习方法。总之,在今后的学习中,考生应更专注于阅读,专注于思考,专注于领悟,专注于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既有文采又有深度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