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兴
当今世界,媒体使用图片已经进入一种空前的繁荣时代,对于媒体来说,再也没有所谓的“独家照片”一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民摄影的图片资源共享阶段。过去,记者走在街上遇到突发新闻事件,利用手中的相机进行抓拍,之后送回报社发稿。而现在,普通群众随时用手机拍下身边事,并随后在手机微信微博等自媒体进行发布,一些新闻就这样产生了。但是,由于缺乏对新闻事件的调查,拍摄到的只是表面,一些新闻图片往往会引起人们的误读误解,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所以,越是在自媒体发展迅速的当下,越应该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发布内容。其实,被真相蒙蔽的不仅仅是普通群众,就连一些新闻工作者都会被一些新闻事件的表象所迷惑,而这个时候,能有一个政治可靠、能力过硬、经验丰富的图片编辑来甄别新闻图片的真假好坏,就显得极为重要。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图片编辑,应该具有哪些基本能力?具备哪些基本的职业操守?这些本该是一个通常性的讨论话题,而随着新媒体的不断诞生,新闻图片也有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产生,图片编辑如果不站在变革的最前沿,就会被淘汰。本文所论述的图片编辑能力问题也仅限于当下的情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不断变化的新媒体世界。
一、 堵漏、查错、提问题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图片编辑,其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堵漏和纠错。堵漏、纠错不仅仅是文字编辑的基本功,也是一个好图片编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张往往看似哪里都没有问题的照片,却隐含着重大的错误,这种错误会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在图片被使用后被“引爆”。比如曾经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片造假事件,就是因为发布图片的相关人员对图片的来源及图片中的内容、技术细节等方面疏忽大意而铸成。
作为一个合格的图片编辑,首先要敢于对任何人的任何图片提出质疑,多问拍摄者几个为什么,多问拍摄者几个“W”,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接近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有不少搞摄影的朋友,在一些内蒙古的大型会议上把“内蒙古自治区XXXX会议”的会标上的“内”字没拍进来,结果是照片上显示“蒙古自治区XXXX会议”,如果这样的照片被图片编辑忽略了,就会造成很大的政治错误,更何况这样的照片也许很快就会被转载而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所以说,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可以成就一个伟大的摄影记者,同样,一张坏图片也足以毁掉一张报纸的一世英名。
还有就是,一张照片从图片中的内容看没有错误,但是图片背后的新闻事件却是假的。比如“深圳最美女孩”给街边乞丐老人喂饭事件;长春老人菜市场晕倒“178人无视跨过”,“仅有1人施救”事件……图片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图片编辑能不能作为图片见报之前的最后一道关口而多问一句、多思考一下,可能就能把这些假新闻挡住。
说到这儿,不妨说一些摄影人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来供图片编辑思考。很多时候,摄影记者或者摄影人接到的采访任务和拍摄邀请是受邀型采访任务和主观意识摄影。比如说某某单位组织员工献爱心,重阳节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洗脚、按摩。于是一波一波的献爱心人士争先恐后地来到敬老院为老人洗脚,有的敬老院老人们在重阳节当天“被洗脚”五六次,而当摄影记者把这样的照片拿回来给图片编辑交稿时,虽然“看上去”照片很感人,但是真正的新闻当事人却恐怕是另外一种感受,并且这样的舆论导向是否会让更多人认为给老人献爱心无非是走走过场,“被洗脚”会越来越多,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图片编辑去思考的。
二、 提高媒体图片质量
过了图片纠错堵漏这一基本关之后,提升媒体图片质量这第二项图片编辑的基本要求就该落实了。
近年来,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也就平民化了。然而庞大的图片数量却掩盖不住图片质量低下的事实。大量色温不准、画面残缺、构图失败、主体模糊、毫无主题与技术含量的照片充斥着各种媒体。另一方面,由于地区差异性,欠发达地区的摄影理念与水平显然落后于发达地区,摄影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总体偏低,图片编辑在使用图片时会出现左右为难的情况:一方面是每日的大量图片使用需求,一方面则是技术含量很低的业余图片泛滥。相信很多图片编辑都有过出现一个好新闻而记者却没有拍回来好图片的经历,最后只能“凑乎”使用或者是改用新华社等图片社的稿件。
那么,作为不是摄影记者的图片编辑来说,谈提高图片质量是不是空谈呢?当然不是。作为图片编辑应该敢于给摄影记者提要求,拍不出好照片的摄影记者不是好记者,提不出要求的图片编辑也不是好编辑。当然,要想给摄影记者提要求,恐怕需要图片编辑首先得懂摄影,懂图片语言,提高自身的图片鉴赏能力,这是绝不能忽略的硬功夫。见多方能识广,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关注、积累,才能将鉴赏水平提高,才能提得出要求。另外,媒体方面也应该为提高自身的图片力量提供支持,比如提高好图片的奖励力度,加大摄影记者与图片编辑的业务培训,甚至是岗位互换体验等等。
三、策划优秀图片选题或栏目
腾讯网于2010年1月1日在其网站推出《中国人的一天》的图片专栏,记录、展现普通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这个栏目每天会推出一期人物图片故事,栏目上线至今推出超过了1600期,微信的官方粉丝超过19万。据说每日PC端的点击量高达200万人次,成为腾讯的金牌栏目。网易也在几年前推出《看客》图片专栏,其图片视野面向全球,图片报道的内容大多为时事焦点、奇闻怪事,图片内容相当惹眼,成为目前我国网络媒体中一个较为知名的图片专题栏目。在新浪,图片频道还专门推出了“新浪图片摄影创作基金”,该基金面投向需要资金支持、完成长期拍摄项目的年轻摄影师,帮助摄影师完成各类拍摄项目题材。每个申请季评选出3至5个拍摄项目,每个入选拍摄项目将获得1至3万元人民币的经费赞助。可以看出,近年来,新媒体都将提升媒体名气的目光转向了图片。一图胜千言,好的图片给媒体带来高点击率,而好图片的背后自然离不开图片编辑的优秀策划。
那么图片编辑应该如何策划图片选题和栏目呢?其实策划图片新闻报道也和策划文字新闻报道一样,只是图片专题策划需要考虑得更多的是在保证照片新闻性基础上的视觉冲击力。立意方面可以考虑如下几点:
1.“新”。在新闻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推出图片报道。新闻永远都在抢时间,早一小时早一分钟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就可能抢占媒体新闻报道高地。
2.“奇”。奇闻怪事往往是人们关注的又一焦点。作为图片报道,奇闻怪事所表现出来的视觉冲击力以及奇闻怪事在镜头下的真实性都会吸引阅读点击率。
3.“特”。特殊行业、特别的人、特别的事件……总之,一切特殊的事物也同样是值得人们去关注的焦点,就比如上面所说的《中国人的一天》栏目,其特殊性就在于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其从事的行业不同,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对广大读者来说,这都是特殊的视觉体验。
其实,再好的策划也来源于生活,只要图片编辑平时能够做到多看(浏览各种媒体)、多想(结合自身媒体进行策划)、多说(把策划选题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探讨),就会积累丰富的图片专题策划经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四、 媒体图片库建设
近年来,各种媒体都在加大对图片采访报道的支持力度,为摄影记者配备高端摄影器材,组织摄影培训,补贴摄影采访费用。但是,当新闻图片见诸报端或网页时就算完事了,记者把照片作为个人资料随便存储起来,图片编辑继续忙于其他工作,而整个新闻事件的照片归档入库工作完全处于空白,资料图片丢失时有发生,使得这些图片在作为历史资料或见证时“死无对证”。特别是胶片时代的一些新闻图片,由于相机及存储设备的更新换代或者是照片档案工作改为电子存储,使得很多珍贵的胶片底片没有及时和完好地保存,底片丢失或者损毁时有发生,一些历史资料就这样永远地“消失”了。因此,作为图片编辑有责任和义务将图片历史资料库建设作为一项必须的工作。
另一方面,图片库还可以为媒体提供大量的插图配图。如果一组作为独家报道的组图,虽然其新闻时效性在刊发过后而大打折扣,但是其作为历史资料图片却仍然具有商业价值,这些图片可以长期重复使用,同时也能在网上进行拍卖。所以,图片编辑应该将图片进行归类细分。作为市场化的图片库则可以将图片大致分为:“普遍性”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比如人民公园英雄纪念碑的照片,可以用在为某些历史战役配图;“多义性”画面包含多种信息,比如一个孩子吃饭,既可以用于儿童饮食用图,也可以用于食品卫生用图;“前瞻性”未来也许用得上的图片。如果图片编辑可以利用好图片库的各种图片,就能让图片编辑如鱼得水,也能让媒体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赋予图片编辑的不仅仅是如何摆放图片,如何取舍图片,而是需要图片编辑综合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各方面的优势特长,进行策划挖掘新闻的二次甚至是三次创作,将图片报道从图片海洋中升华,发挥其最大作用。同时,媒体也应该尽快建立加强图片编辑、图片总监的岗位及职责,为我国新闻事业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编辑:赵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