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业界人士解读全媒体建设

2015-04-29 00:44赵娜
新闻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

赵娜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过去比较单一的渠道,变成网络、广播电视、报纸、客户端等多种渠道。于是,全媒体建设越来越成为媒体的推崇项目。但对于多数传统媒体而言,全媒体仍是一块全新的领域,究竟什么是全媒体?怎样发展全媒体?记者藉此采访了众多业界和学界人士,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全媒体进行了深入地解读。

陈国权(《中国记者》值班主编、清华大学未来媒体研究中心研究员):

“全媒体”概念并不科学

现在“全媒体”成为一个热词,特别是在报业,报社的发展规划、报业负责人的讲话、学者的论著和演讲中,许多新成立的媒体机构也以“全媒体”冠名。

冷静审视这一现象就会发现,这股“全媒体”潮流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许多人其实是被这股热浪所裹挟,或者是被新概念所迷惑,甚至是出于从众心理而盲目跟风。实际上,这股 “全媒体”热,是中国传媒界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与拯救报业的机遇诱惑陷入的一个集体迷思。它完全无视不同媒体机构的差异,无视不同媒体形态的特殊性,无视传媒竞争的细分与集中原则。

实际上,现在业界和学界所说的“全媒体”,是一个既涉及载体形式,又包括内容形式,还包括技术平台的集大成者。如此一个“大而全”的东西,显然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内涵和外延都很清晰的定义。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全媒体”的概念并不科学。

从现在全国报业运作的情况来看,全媒体应该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全媒体集团,指一个报业集团拥有尽可能多的媒介形态;第二个是全媒体平台,指报业集团进行流程再造,组成一个内容共享平台,实现一个平台、多出口的采编流程;三是全媒体记者,指一名记者拥有多种功能,既能写稿,也能拍照,还能拍摄、出镜,什么都会。这样,全媒体的概念虽然说得复杂些,但至少比较清楚明白,总比让读者一字一句地生抠字眼轻松。

李孝(包头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包头日报社社长):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要依据各自特点运营

谈到“全媒体”这个概念,我认为按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这样的表述更为准确。因为就目前而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完全是两种模式。从实际的操作来看,我认为要想完全实现 “全媒体” 运营,就像我们报业集团谈的“报网融合”一样,整合的进程是很艰难的。

我们大部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还没有实现统一的采编队伍以及组织机构和资本方面的全面融合。更为重要的是在盈利模式方面,虽然现在国内有了不少的融合平台,但是这些平台都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和成功的案例。以当下的“澎湃新闻”为例,它依然是处于一个发展初期,也没有找到稳固的盈利模式。由于全媒体时代传播媒介整合尚不成熟,如果用传统媒体的思维模式去运营新媒体业务,就是违背其特点。所以在运营新媒体业务时,最为关键的是要真正运用互联网思维,强调用户体验,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建成一个优质的媒体是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包头日报社也在以新媒体的发展思路构建新媒体机构和平台,目前已建成包头新闻网、包头手机报、移动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全力打造新媒体立体发展格局。这些新媒体平台的运营管理与传统报业媒体的运营方式有区别,思维方式不一样,设计方式也不一样。到现在为止,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界限打通,按照统一的方法进行运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如果现在直接运营全媒体采编平台,那么,新媒体做不好传统媒体也做不好。所以目前包头日报社的传统纸媒和新媒体运营模式是各自独立的,按照各自思维方式发展。

江鸿(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主任):

要真正理解全媒体的“全”

作为时下一个热点话题,全媒体成了很多传媒人嘴里的热词。但不管是媒体界的“全媒体”融合,还是“全媒体”建设,都要摆脱那种认为只要建了网站、做了APP、有了微信平台,然后把信息借助这些“出口”推送出去就是“全媒体”了的误区。

在全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互联网站,还是APP、微信平台都只是媒体传播的手段,是“硬件”。而全媒体建设或者全媒体融合仅仅注重“硬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注重另一个更重要的层面,那就是信息传播思想的转变和工作方法的革新。

全媒体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的传媒工作者,还是新媒体的传媒工作者,都应该改变“单向灌输”的思维习惯,摒弃那种“我写、我拍、你来看”的错误认识,树立起时刻关注公众在信息需求以及对媒体的新要求方面正在发生哪些变化的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地成为全媒体人。

简单地说,全媒体的“全”有如下几个体现:

第一,媒体定位要“全向度”。

所谓媒体定位的全向度,就是要摒弃单一的媒体概念,改变媒体只是单一的资讯提供者的片面认识,树立起今天的媒体正在转变成“社交式+服务式+实用式”的综合生活平台的理念,并以这一理念为支撑,对媒体进行补充式的改造,使之能担负起以资讯为主打的“全向度”生活服务者的角色。当然,这种“全向度”平台的搭建还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度问题,使用越方便、越便捷,自然也就越受用户欢迎。

第二,工作思维要“全方位”。在新媒体时代,公众已经不再是媒体的受众,而是媒体的应用者、消费者,他们不仅要在媒体上看到职业媒体从业人员提供的信息,还要看到别的公众提供的信息和评价。同时在阅读信息方面,传统的“硬”新闻也正越来越不为公众所接收。基于这一变化,传统的媒体从业人员自然也就应该在工作中树立起全方位的思维意识,围绕自己所要报道的资讯进行全方位的再补充、再完善、再开发,这样才能把资讯做全、做好。

第三,工作方法要“全精通”。全媒体对记者编辑有了更高的要求,再像以往那样仅仅依靠一支笔杆子的做法显然是不适合全媒体的发展了。全媒体时代,记者编辑不仅能写、会写,还应该能拍、会摄、会后期制作,懂技术、会传输。

总之,要实现全媒体发展,加快融媒体建设,无论是媒体还是个人,都要把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作为首要工作。要知道,思维不转变,平台搭建得再华丽,也不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马强(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实验中心主任):

高校也要有全媒体意识

在全媒体时代,报业集团首先有了做全媒体的意识,因此,报业集团相比其他媒体机构,在全媒体建设中观念相对超前。而在全媒体建设中,传统媒体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人才短板,发掘和培养全媒体人才是非常迫切的问题。

从人才来源看,高校是主要渠道。但是,现在的新闻类院校面临的问题是:传统新闻教学都是理论型的、单一的课程结构模式,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因此,国内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增强全媒体意识,对新闻传播教学要有所调整,其教学模式应该是在原有细分课程的基础上,尽量实现文字、图片、视频多种表达方式兼学的全媒体课程结构模式。这其中,全媒体的实验室应该是教学改革的基础。目前内蒙古大学已经打造了全媒体实训平台,已经有了培养全媒体人才的硬件设施,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在“全媒体的视野”下,如何整合新闻专业的师资队伍?如何整合和优化课程设置?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培养学生的全媒体意识,提高学生全媒体的采编技能,为适应今后全媒体新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刘满贵(内蒙古大草原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全媒体发展要有三大核心

过去谈媒体一般指的是“广播”“电视”“杂志”“报纸”,这些媒体往往都是面对一个终端、一种介质。而当今各媒体面对的是多种介质,比如纸媒在做好纸质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把内容发到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上面。因此,他们发布的内容开始在多种媒体上传播,多种媒体同时发声,这是全媒体。全媒体就是多种媒体,从发展趋势看,最主要的是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特别是移动终端的媒体。

以“大草原网”为例,作为内蒙古日报社的一个新媒体公司,主要开发的就是移动客户端,具体包括手机、网站这样的新媒体。现在新媒体的发展变化是非常快的,通过公司运营的方式,能够较快地将报社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有效进行整合,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各自为战的采访、编辑、发布流程打通。

今后全媒体的发展的核心主要是3个方面:第一是高素质的人才,第二是高质量的内容,第三是高水平的技术。因此,今后的投资和运营应该向这三个方面进行倾斜。其中全媒体人才应具备的还是采编能力,因为做媒体主要的是在采编方面。好的采编能力是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无法做好全媒体。同时,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全媒体记者和编辑,就应该针对不同媒体、不同客户端的发稿特点进行采写,针对用户需求、阅读习惯、生活方式等特点进行编辑。此外,作为新媒体人,要依靠传统媒体资源进行整合提升,有战略地积累用户,不断改善用户体验,最终实现一次采集、分类加工,多渠道、多平台发布,实现采编流程的再造,实现全媒体产品的升级。

谢军样(360总裁助理、总编室主任):

全媒体时代经历3个阶段

全媒体是媒介融合的产物,其具有传播媒介多元化的特点,可以全方位地传播新闻等各类信息。具体来讲,就是全媒体内容中既包含文字信息,也包含视频、音频、图片等信息。这种新的模式颠覆了受众传统的阅读习惯,过去受众都是通过买报纸、买杂志、听广播、看电视去了解资讯,而现在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比如,360搜索引擎,就起到一个大的数据库的作用。该搜索引擎设置了新闻搜索、网页搜索等功能。这些功能对海量信息进行分类和整合。例如,用户想要做一个有关“刘德华”的专题,只需将“刘德华”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就会出现有关刘德华的各种视频、图片、文字消息等内容。如果用户需要的是有关“刘德华”图片的内容,可以直接在“图片”类目中进行搜索。同时,360为了迎合受众的阅读习惯,当你开启电脑后,桌面的右下方会弹出一个360开机助手的图标,点击图标后就能获取到今天的一些重要的热点新闻。这些新闻中,既有文字、图片,还有视频。采取这种手段,就是为了方便用户在上班或者下班后,打开电脑就能在第一时间获得重要资讯。

从技术发展和受众阅读习惯的角度看,我认为进入全媒体时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经历以下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门户网站阶段。2000年是一个媒体的转折点。在2000年之前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是传统媒体,而随着国内的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这种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0年之后受众逐渐转移到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新浪、搜狐、网易这三大门户网站赢得了广大受众的青睐,随后新的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涌入。

第二阶段:网络社区、博客、微博阶段。2010年新浪开通了微博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这种公众交流平台给受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倾诉与聆听的机会,因此打破了传统时代受众只能被动接收信息的模式,迈向了“人人皆是记者”的新时期。

第三阶段:移动终端模式。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快餐式、碎片化、图片化的阅读方式成为潮流趋势。现在更多用户选择用手机进行快速阅读,因此,微信和客户端受到追捧,其中客户端中,以“今日头条”和“澎湃新闻”尤其引人关注。

雷 蒙(内蒙古电视台主持人):

全媒体时代媒体人应有主动学习意识

今天的受众已经不再满足通过单一的方式获取信息,传统媒体也开始转变思路,主动与新媒体融合,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所以,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下,多媒介融合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形态。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是每一个媒体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业务素养方面,全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对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基本理念的要求上应该是统一的,因为客观、真实性永远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全民皆记者”的全媒体时代,不论是新闻工作者的报道,还是作为从事媒体的具有专业背景的“意见领袖”,在网络上的发声都要客观、真实,要提升自身的话语品质,杜绝虚假消息等不良信息的传播。同时,面对新媒体,从事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应主动培养学习新媒体技术的兴趣。事实上,新媒体技术并不是“豺狼虎豹”,只要有兴趣去学习,多使用各种新媒体的专业软件,就能逐渐掌握其要领。

王 晓(内蒙古新闻网副总编辑):

全媒体有自己的传播特点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传播技术不断更新,媒体经历了从多媒体、再到全媒体的演变过程。全媒体时代包括电视、广播、电影、音像、报纸、杂志、网络、手机等各类传播媒介,调动了人类视、听等全部感官感受。全媒体与过去单一媒介传播的传统媒体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

1.内容丰富,个性化强。全媒体时代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既可以通过传统纸媒、电视、广播等,又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来获取消息。同时,其提供的内容针对性更强,可以根据受众不同的喜好推送他们关注的内容,更容易吸引受众。

2.提供最普遍、最快捷的信息传播平台。全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媒体点对点的单向流动,呈现出由一点向多个平台进行传播。同时,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传播更加迅速及时,许多消息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第一时间进行发布。

3.受众可以主动发声。全媒体时代,受众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受众能够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自主的交流信息、表达感情意见。

因此,我们要针对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加大对全媒体建设的投入,打造一批专业化程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媒体,建设一支强大的精锐团队。

编辑:范 永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版权保护面临八大难关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