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习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1-0037-02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是某雏鸡群已人工免疫在免疫接种后不久或一段时间内,该群雏鸡仍然发生或流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现象。
1 雏鸡的因素
1.1 母源抗体 因种鸡没有定期进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免疫接种,导致雏鸡群传染性法氏囊病母源抗体不齐,一免时甚至有些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母源抗体水平较低的雏鸡已经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一免时因母源抗体的中和,使原本母源抗体水平高的雏鸡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较少,容易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母源抗体水平较低的雏鸡反而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产生较多的抗体。
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一免时,由于雏鸡产生的免疫应答较弱,产生的抗体较少,抗体水平较低,以至于不能抵御外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侵袭,引起最初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雏鸡先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1.2 鸡的健康状态 雏鸡患有某些免疫抑制性疾病(如:鸡马立克氏病)时,其免疫器官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较弱,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时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或因雏鸡患有腹泻性疾病因肠粘膜吸收功能丧失或减弱使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效价降低而产生的抗体较少,不能抵御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侵袭、继而发病。
1.3 疫苗稀释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用蒸馏水或专用稀释液稀释较好,当稀释液中或有大量的镁、钙离子时容易吸附疫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颗粒,因不能有效发挥其对免疫器官刺激、产生的抗体不能有效抵御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侵袭而发病。
1.4 雏鸡日龄 据报道雏鸡日龄越小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越弱,免疫后产生的抗体越少,所以一免后1周应进行二免,即在一免抗体水平下降到最低之前应进行二免,此阶段最易感染和流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否则在一免抗体水平下降到最低时鸡群就有可能发病。
2 疫苗因素
2.1 疫苗质量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有严格的生产、运输、保存条件要求,若接种了不是正规生产,或没有生产批号,或在保存过程中失效、损坏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因不能使鸡群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而使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水平较低,从而容易感染、发生、流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2.2 疫苗毒力 雏鸡一般使用中等毒力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当使用的疫苗毒力太强时容易直接引起被免疫鸡群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和流行;当使用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毒力太弱时,因产生的抗体不能抵御强毒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侵袭而发病流行。
2.3 疫苗间的干扰 当两种、两种以上活疫苗同时或在7d以内接种同一鸡时,这两种疫苗都不会达到应有的免疫效果,甚至都不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现象称为疫苗间的干扰。
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和鸡新城疫或其他活疫苗同时或在7d内接种同一鸡时产生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就会较少而不能保护鸡群抵御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侵袭而发病。
3 免疫日龄不准确
免疫程序的制定不仅是为了避开免疫干扰、规定免疫剂量、确定免疫时间,更重要的是在机体相关抗体下降到最低之前使机体得到主动免疫而保持体内相应的、较高的抗体水平。
为此引进雏鸡当天应对鸡群进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检测,当抗体阳性率在80%~100%的应1周后再测,第二次检测阳性率在50%首免时间定在14~18日龄;1日龄检测抗体阳性率低于80%的首免应在10~14日龄。否则免疫程序不科学,免疫后鸡体内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较少容易发病。
4 人的因素
疫苗自冰箱内取出后在40℃的环境中让其自由融化不会对疫苗效价造成破坏,否则温度过高、融化过快,疫苗的效价就会降低,接种时就不能使机体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从而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来抵御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侵袭而发病。
从以往经验得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一免时1.5倍量、二免时2倍量产生的抗体能有效保护鸡群不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当免疫剂量过大或过小时因免疫麻痹或免疫耐受而不能产生或产生的抗体较少,不能抵御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对机体的侵袭而发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稀释后在2h内口服免疫效果较好,若稀释后放置时间过长或接种途径不正确会降低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使鸡群因抗体不足而发生流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5 应激因素
因长途运输、饲料转换、气候突变等应激因素,使雏鸡产生的免疫应答的能力减弱,因鸡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较少而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为此,在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后在3d内应适当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含量并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VC或其它抗应激药物。
6 药物因素
所有消毒药和抗病毒药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都有杀灭或干扰作用,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功能,使鸡体因不能有足够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保护而发生和流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