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多元化模式探索

2015-04-29 19:08:08徐洪岭
大观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就业

徐洪岭

摘要:在经济多元化的背景下,在万众创业的形势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唯有将其指导核心转移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培养以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才能适应这种改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新创业能力;指导模式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多元化模式的意义

在当今知识和信息的新经济时代,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而创新型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部在“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提出强化“双创”精神,激励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要求把创业作为2014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重点是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是与时代接轨、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需要。

国家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主要来源就是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呈上升的趋势,但是,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材料显示,在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增长的同时,毕业生待业的人数也在同步增加。具有关资料显示,有近20 %的毕业生在离校后没有找到工作,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可想而知。

就业指导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有效地帮助学生就业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高校目前的就业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发布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组织校园招聘会等,指导模式比较陈旧和雷同,没有将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放到就业指导的核心地位。结果导致就业指导的应有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要给大学生提供与实际联系更紧密和更具实用价值的就业指导,就需要与时俱进,不仅要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更要寻求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深层剖析,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就业指导模式的核心内容,这样才符合国家对人才的需要。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

大学生群体对于创新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参与到有关的创新创业活动之中。大部分大学生觉得创新创业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是为了积累相关的经历,以期对未来发展有帮助,极少部分学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激发自己的潜能。由此可见,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为了将来的就业做准备。大多数学生最主要的活动为选修创新创业类的公选课程以及聆听过有关创新创业内容的讲座,其次为有过一些校外的兼职经历,再次为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或者类似的活动。可见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形式还比较单一,真正参与实践的人数还是相对不足。多数人认为高校有必要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培养,而对于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大部分的学生首选参与创新创业类的实践活动。问及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首选哪个主体给予支持时,近70%的学生选择了学校。可目前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类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太少,对创新创业活动缺乏有效的宣传和引导,对创新创业活动的资金投入不足;学校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课程体系,同时也缺乏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可见,大学生还是希望通过学校来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并对此充满期待。总的来看,大学生整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偏弱,参与过相关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比例偏低,但想参与创新创业类活动意愿比较高,希望通过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来提升和挑战自我,他们认为学校有责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加强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的开展。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多元化模式方法

近年来的实践和调查表明:是否有过创业辅导经历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在专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加大课堂之外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具体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也是高质量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首先,构建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现有的就业指导模式中的课程体系多由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类的课程构成,而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模式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则是立体化的,在这个体系中,除了原有的课程,还需开设创新指导、创业指导等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最好是将这些课程开设为必修课程形式。在此基础上,做到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与专业教育类课程的有机结合,并将第一课堂课程、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类讲座等结合起来,以形成这样一个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养成。采取多种形式,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更是需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其中,在学习和实践中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其次,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践最能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能力,在实践中多看、多听、多问、多思,不断调查和实验,不断总结,方能在实践中出真知。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恰恰注重实践性,这意味着必须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塑造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才能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平台和校外平台两个部分。校内平台的搭建要将重点放在丰富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活动上,倡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研项目和专业竞赛。同时,扶植和培育一批创新创业类的社团组织,如创业俱乐部、创新发明协会等,通过协会的号召来吸引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校外平台的搭建主要是通过创业基地、实习实训基地、企业见习等形式来完成,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通过这些基地,学校可以与企业以及社会相关机构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以此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和整合,从而确保了大学生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培养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不论是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还是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专业指导教师这支队伍。因此,在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模式中,更需要组建这样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基本由专业教师、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一线辅导员组成,这些教师的理论功底较好,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在实际指导中容易犯“纸上谈兵”的错误。因此,一方面,高校应扩宽指导教师队伍的来源,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具有一定讲授能力的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等担任就业创业导师,特别是符合上述条件的校友尤其适合担任这样的角色。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尝试提供一些机会,鼓励和选派一些指导教师到企业去实习,从而丰富他们的实践经历。

总之,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模式是就业指导发展的趋势,这种模式的实现需要构建立体化的课程体系、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培养专业化的指导教师。唯有此,才能体现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才能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育人助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恺,林占生.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J].赤子:上中旬,2014(19)

[2]唐瑶.刍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9)

[3]余江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就业指导[J].职业教育,2012(03)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就业
试论高校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 15:11:22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求知导刊(2016年32期)2016-12-20 19:38:56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7:24:56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18:49:10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4:27:11
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2:03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02:37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