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问题及对策思考

2015-04-29 19:08刘瑶
大观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对策

刘瑶

摘要:就业心理在毕业生就业择业中过程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心理现状和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对策

近几年,高职院校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心理存在着障碍,就业观念陈旧,不能适应目前新的就业形势。我们要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

一、高职生就业心理现状

(一)有部分人急于求成,就业期望值较高。认为“目前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社会对高职学历还不认同,应珍惜订单学习与就业的机会”。希望就业“让我们比别人提前适应社会,更早地锻炼自己,使自己不必为就业发愁,对自己的发展更有利”。还有的学生“把选择订单教育班学习作为提高能力的跳板,有机会就另谋高就”。

(二)诚信意识不强,实用主义思想支配就业选择。有的学生认为“想到企业工作,但没想到是企业的一员”。可见,一些高职生在职业追求上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更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

(三)充满就业信心,但缺乏勇气,底气不足。有的学生认为“希望与自己同等或高于自己学历的学生平等竞争,学历并不代表能力”。但在社会上进行择业竞争缺乏足够的信心。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可能!“自我评价较高,又存在着对职业认知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四)就业岗位先入为主,但又不希望限制自己发展。一家优秀的民营企业招聘一位生产管理人员,而且准备作为厂长助理来培养,但有位毕业生被挑选后却害怕影响日后的跳槽,拒绝应聘失去了很有发展前途的极好的工作岗位。

(五)追求城市情结。“宁要市区一张床,不要市郊一间房”,毕业生择业扎堆大城市的现象依然没有消减,城市人才的供过于求直接影响着薪酬水平和求职机会。

(六)迷信热门职业。目前互联网业复苏,很多学生的择业目光只看行业是否火爆,求职空间仅限于热门行业内。

(七)对薪酬期望值过高。数据显示,有一半的大学生毕业求职对薪酬的要求不切实际。挑选、比较,迟迟不能择业。

二、高职生就业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起点高,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高职生人才观和成才观。企业为了追求社会声誉,把需求量较少、待遇丰厚的短缺型高级技术人才大肆渲染,给社会、学生造成误导。同时,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挑肥拣瘦的招聘与使用提供了条件。

上世纪80年代,为开展人才测评工作便于统计计算,国务院有关部门给“人才”做了一个界定,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多年来,国家人事部和各级政府部门一直使用这一概念。这就给高职生为自己顺利就业、准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造成了错觉,把自己定位在专科生层次上,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眼高手低。认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中等技术人才,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是高等技术人才,从而形成一种错误的人才观念。高职生较高的学习目标和理想不能如愿实现,又不愿意从最基础、最低层、最现实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做起,学习心理矛盾而复杂,造成高职生高不成低不就浮躁心态。

(二)学校因素。高职院校为了宣传和招生等虚荣的需要,为了增加高职生的自信心,称高职生为大学生。高职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虚荣,在择业时就必然以“大学生”自居,认为岗位必须与自己身份相符,待遇要与自己名声相配,这些概念为高职生就业和择业提高了心理门槛。强化了高职生的错误定位,教师好心办成坏事,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为妨碍高职生就业推波助澜。

(三)学生因素。一些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高职生,富有理想,会对未来的生活道路产生种种设想,这些设想多数可能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由于生活阅历有限,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他们在思考就业问题时,往往带上幻想的色彩,不能十分切合实际,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与他们极强的自我概念不相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会成为就业的障碍。在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自己不甘心的矛盾心理下为了维护自尊而往往在就业时通过反向心理表现出来,也就是想通过找到一个让同学们羡慕的理想的职业,体现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维护自尊和心理平衡。

三、解决办法

(一)贯穿始终的科学就业观、择业观教育。科学就业观、择业观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一项系统工作。从入校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政策教育、健康择业的心理教育、择业价值取向的引导、正确成才意识和成才道路的引导等教育指导性。大学生在三年中能形成科学的、正确的就业和职业概念,明确今后职业方向的初步定位和合理规划,并随着社会劳动力市场对用人岗位需求的变化,在进行专业理论与技能学习的同时随时调整知识结构,锻炼职业要求的能力,避免学习和就业的盲目性。

(二)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在择业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不少毕业生更多地考虑“我想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作”,而很少了解社会需求,很少能用“我能干什么”的眼光全面地审视自己,因而使自己陷入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误区。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了解自己在毕业生中所占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三)树立起阶段性就业观念。阶段性就业观念,即不要想通过一次就业就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而是分阶段由低级向高级理想工作岗位迈进。初级阶段的就业是高职生择业的第一步,是步入社会生存、生活的起点,是向理想的工作岗位就业积蓄能量的阶段;高级阶段的就业是高职生知识能力扩展、自身发展阶段。就业如同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一个由低向高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抱着高能低就的心态,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不是高职生走出校门时的能力定位,而是多年后理论与实践经验积淀的升华,这样,高职生就能够更踏实、更自信地实现就业。

(四)转变就业观念。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目光集中在国有经济的范围内,不把改制单位企业及个体私营经济纳入自己的选择职业的视野中。近年来,随着住房分配的货币化和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到非国有经济单项式就业的“后顾之忧”将不复存在。

(五)树立新的就业观念。人们的就业形式将是趋多样化,自由就业、弹性工作制、小时工、季节工等非正规部门就业人员将不断增加。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必须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接受新的就业形式。

猜你喜欢
高职毕业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家长择业观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的探讨
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调查研究
探究高职毕业生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谈铁路高职毕业生学员培训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