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2015-04-29 18:49:01王亚娟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10期
关键词:挫折德育课文

王亚娟

【摘 要】

突出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并不是要用思想性取代人文性,回到老路上去,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教育课,而是要在突出语文本体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熏陶、感染、感化,在扎实基础、培养智慧的同时让思想性深入学生的心灵,适时、适度、得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语文 德育 学生 发展

21世纪的中国,学校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教学生从小就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身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多年的教育与教学工作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利用好手中的教材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既有利于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科质量,更是学生心灵发展的一剂良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花时不宜过多,要点到为止,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挖掘教材中的感恩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体现感恩内容的资源。现在的小学生物质生活普遍优越,感恩意识淡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资源,利用教材内容,实现感恩教育,帮助他们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小学语文教材是丰富多彩的,在教材中所表现出来的“恩”也是丰富多彩的。

1.感恩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的提供者,同时还以它博大的胸怀和壮丽秀美的山河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让我们深深陶醉在其中。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为例,《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这4篇精读课文,无不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多姿,反复的吟诵中,内心也不禁升腾起无限的热爱与自豪。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祖国的天南到地北,学生也深切感受到大自然才是一本真正的教科书,只有学好全面的文化知识,才能为“行万里路”奠定基础。

2.感恩父母。小学教材中有很多表达父爱、母爱的内容,通过对这些教材的学习,小学生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从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到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中对母爱的表达,都深深感染了学生。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家人的宠爱,却又容易把这份父母的爱当成理所当然,当我们巧妙利用教学内容,很容易就能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

二、利用教材中的挫折元素,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就是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引导其学会以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的教育方式。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善于发掘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抗挫折资源,创设挫折教育情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人生观。

1.热爱生活,积极乐观。苏教版语文教材选用的课文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细心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甚至可以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活。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番茄太阳》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盲童明明虽然生下来就看不见美好的世界,可是她美丽可爱,聪明机灵,乖巧懂事,有一颗善良的童心,懂得关爱别人。“我”也是个腿有残疾的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觉得周围一片灰暗,虽然和明明相识时间虽然比较短,但她带给“我”许多快乐,她的清脆的笑声感染了“我”,让“我”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读了文章,我们都被深深的感动了,感动于明明对生活的热爱,乐观地面对一切;感动于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2.经历挫折,勇敢面对。心理研究表明,同样的挫折,经历的次数越多,挫折给人带来的影响力就越弱。同样,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相关内容渗透得越多,学生对于挫折的理解也就越全面,一旦自己经历挫折,也能很好地面对与克服。如海伦·凯勒,这个盲、聋、哑的残疾孩子,在面对人生的黑暗时,她竟然嗜书如命,还喜欢骑马、游泳、划船,酷爱戏剧表演艺术,并且靠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学会了唇读,可以通过“手”听到马克·吐温为她朗诵的短篇小说,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的学业。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深深地铭记在学生的心上,当然,今天的环境比之过去天翻地覆了。但种种不如意、种种失败、种种挫折随时会出现,这时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变挫折为动力,勇敢地面对挫折。

三、感悟教材中的人文情怀,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震撼着我,一个是头顶上的天空,另一个是心理的道德”——康德。德为人之本!在任何情况下,善良和诚实是最为人所称道的品质。

1.善良是第一美德。善良的心是一盏灯,它无私地照亮别人,也温柔地抚慰自身。善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是铸造完美心灵的第一要素。因此,培育善良仁爱之心、人道之心,继而化育天下,是做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也是现代语文教育的终极使命。六年级《最后的姿势》一课的教学,所有的同学都潸然泪下,为谭千秋老师的恪尽职守、舍己为生所震撼。汶川大地震已过去,那我们在震撼之后又该做些什么呢?这时候,学校正为身患重病的一位女同学捐款,同学们纷纷慷慨解囊,倾其所有地想帮助自己身边的同龄人能够重返校园。

2.诚实是做人原则。四年级《诚实与信任》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因其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知识积累及认知水平的不同,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必然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他们的争议,就是思维的碰撞,他们争议的语言,就是我们语文,就是我们进行德育渗透的最好时机。所以在这里,教师倘若能抓住他们语言中的放光点,结合我们的文本,以及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能在这里,和孩子们一同走进美好的精神境界中。

少儿时期,人生刚刚起步,无论是优秀品质的培养,还是聪明才智的形成,无论是克服困难的勇气,还是迎接挑战的信心,都要依赖于这一时期所受的教育和影响。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拥有着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语文是德育的最好载体,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自身的特点、教学规律,充分挖掘语文本身的德育资源,真正做到不仅教书,更要育人。

猜你喜欢
挫折德育课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挫折使我更坚强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学习月刊(2015年17期)2015-07-09 05:40:30